黃先全
摘? 要:除了要滿足應試需求外,高中歷史教學還應將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人文情懷等作為教學目標,不斷培養并完善學生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作為高中生認知與理解歷史學科知識的關鍵方式方法,史料實證可以有效激發高中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提高高中生歷史學科的學習效率,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提高對于史料實證素養培養的重視。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重要作用,其次分析了當前高中歷史教學中史料實證素養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若干針對性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史料實證素養;培養策略
一、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作用
(一)有效提升學生獲取史料信息的能力
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無論對于哪個階段的歷史學習來說,歷史信息的獲取與實證都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這是學生進行歷史學科學習的最基礎也最重要的條件。教師通過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獲取史料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辨析史料的能力,為學生后續的歷史學科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增強學生分析、研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將歷史知識講授給學生,學生也只是盲目、機械化地接受,雖然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也可以實現歷史學科的學習,但往往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也不佳。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在歷史學習過程中主動思考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在解決歷史問題時的分析、研究能力。
(三)促使學生領悟歷史學習的真正含義
史料實證素養是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真正具備了史料實證素養,才能具有分辨史料信息真偽的能力,并以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同一歷史事件,進而真正領悟學習歷史這門學科的真正含義。
(四)推進學生歷史學科素養及綜合素養的提升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增加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可以提高學生對某一歷史事件的理解與掌握。由于不同的史學資料中對于同一件歷史事件的記載、解讀都有所不同,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使其具備獨立完成對歷史事件的辨別、分析與研究的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學生在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后,還可以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得到幫助,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當前歷史教學學生史料實證素養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史料實證素養認識不足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對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做出了明確的定義。歷史教師在開展高中歷史教學時,應緊密響應國家號召,不斷積極探索提升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式。雖然一些高中的歷史教師已經重視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但就實際情況來看,一些高中歷史教師普遍缺乏對史料實證素養的正確認識,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時,仍舊采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方式,導致學生在進行歷史學習時無法提升自身的史料實證素養,導致學生的獨立搜集的史料能力、辨析能力與實證能力遲遲得不到提升。
(二)教師教學方式單一
為了順利開展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工作,高中歷史教師需具備扎實的歷史學科理論知識,還需具備豐富、靈活的教學手段。但就目前實際教學情況來看,一些教師對于歷史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有限,并且在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時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學生缺乏足夠的實踐機會進行自主的史料實證實踐,導致史料實證素養培養工作的效果不佳。
(三)學生認知水平有限
高中階段是學生智力與思維最為活躍的時期,也是學生對于事物理解能力最強的時期,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抓住高中階段學生的特點,積極開展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由于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影響,學生進行學習時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這種心態導致許多學生對于史料實證素養的認知不足,并未清楚地認識到史料實證素養培養對于自身未來學習的重要價值,導致學生缺乏參與史料實證素養培養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三、提升高中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師應轉變自身傳統的應試教育思維,真正認識到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并將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在日常的歷史學科教育中有序開展。高中教師應意識到,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工作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作,并且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首先積極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如提高自身的歷史學科專業知識,豐富自身的教學方式手段,提升自身的教學信息化水平,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大膽嘗試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另外,高中歷史教師還應明確史料實證素養培養與史料教學之間的關系,在開展史料實證素養培養工作時對史料進行認真仔細地篩選,避免不合理的史料出現在史料實證素養的教學中。
(二)深入了解史料的搜集與分類
作為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前提,史料的搜集與分類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可以將史料大致分為文字、實物、口述與圖像四個典型的類型。其中文字是指以文字的形式記載的史料資料;圖片是指將史料資料進行可視化處理,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對于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來說,對于史料搜集的學習與引導是不可或缺的,學生通過自主搜集史料,不僅可以培養自身的獨立學習與探索能力,可以加深對于史料信息的理解與歷史學科知識的掌握。高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史料搜集與分類時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與歷史課本,還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參觀當地博物館、名勝古跡等方式搜集更多學生感興趣的史料信息。
(三)引導學生自主整理和分析史料
高中教師在完成上述引導學生進行史料的搜集與分類后,接下來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即引導學生對史料進行自主整理與分析。在進行史料的整理與分析時,應充分遵循兩個重要的原則與依據,即時間要素與空間要素,從而強化學生對于歷史時間的梳理能力與歷史的時空觀念。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自身所搜集的史料信息自主繪制思維導圖,根據時間順序、歷史時間影響大小等進行整理,并對不同歷史事件的背景、起因、經過、結果與對后世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自主進行史料搜集、分析、實證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史料實證素養,進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四)在鞏固練習中進行史料素養的培養
對于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來說,鞏固練習是必不可少的。高中教師在進行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時,可以在鞏固練習環節中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并設置組長,將組員在進行史料實證時遇到的問題進行統一匯總,并由教師根據各個小組上報的問題進行統一解答。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快速掌握史料實證知識,并提高自主學習的效率,在與小組成員的討論、交流、鞏固練習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史料實證素養。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學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更應以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為核心目標。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廣大高中歷史教師應充分意識到史料實證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并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與專業素養,這樣才能高效地開展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工作,為國家及社會建設培養優秀的高質量綜合型人才。
(責任編輯:陳華康)
參考文獻:
[1]吳玄. 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育研究[J]. 科學咨詢,2019(06):44.
[2]張壽春. 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策略探究[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9(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