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思琴
摘 要:美國均衡閱讀教學理念認為:兒童的閱讀是通過對語義、語法、字形字音、語境、社會和場景以及他們自己閱讀目的的意義創造而完成的。均衡閱讀教學理念融合了拼音教學及全語言教學的精粹,對我國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關鍵詞: 均衡閱讀原理;小學英語;繪本教學
繪本教學研究近年來成為中小學英語教育研究的熱點。繪本是一種以兒童為本位,符合兒童心理認知并具備故事情節的讀物。國內繪本教學研究起步較晚,梳理相關文獻,不難發現以往繪本教學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繪本的選擇和運用、繪本閱讀的教學設計、多視角解讀繪本教學的實踐與策略(鄭文芳 2019)。這些研究多集中在繪本閱讀教學的實踐層面,而對于構建系統的繪本閱讀體系上缺乏更加系統、科學、深層次的理論指導,我們不妨把目光放得更為遠大,充分借鑒以英語為母語的美國,從美國兒童早期閱讀相關理論中尋找答案。
一、均衡閱讀教學原理的啟示
圍繞著什么是最有效的閱讀教學這一問題,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語言教育屆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拼音教學和全語言兩個學派影響最為廣泛,拼音教學過于注重解碼技能,忽視兒童的閱讀興趣及意義理解;全語言教學雖改善了兒童的閱讀態度,卻對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重視不夠。二者均走向了極端,亟需融合及平衡。在此背景下,美國學術界提出了均衡閱讀教學(balanced reading instruction)理念。均衡閱讀教學理念認為:兒童的閱讀是通過對語義、語法、字形字音、語境、社會和場景以及他們自己閱讀目的的意義創造而完成的(徐虹 2014)。強調均衡的閱讀者是解碼能力(decoding)、流利度(Fluency and phrasing)和理解能力(Comprehension)三者均衡發展的,其中,閱讀理解能力是閱讀的核心;與此同時還應進行廣泛的文本和文體的閱讀。
二、均衡閱讀原理對小學英語繪本教學的指導和應用
(一)培養音素意識和解碼能力,打好繪本閱讀的基礎
1.早期閱讀的基礎:音素意識的培養
音素意識指學生能建立字母名稱(letter name)和字母發音(letter sound)之間的聯系。培養孩子的音素意識主要是培養孩子對單詞中音素的聽辨能力和操作能力。我們在英語啟蒙階段通常都要強調“磨耳朵”的重要性,這是因為在反復的聽的訓練中,孩子自然地對英語的語音語調和韻律節奏形成了最初的印象,為學習自然拼讀做好了準備。
2.自然拼讀是獨立閱讀的敲門磚
自然拼讀幫助孩子獲得將字母或字母組合音與形對應的能力,從而可以對陌生單詞進行解碼和拼讀。當孩子們掌握了熟練的自然拼讀技能之后,能迅速地把書面字母或字母組合轉化成發音,拼讀出單詞,在大腦中激活語音,從而掃清閱讀中的障礙,大大提高閱讀的流利度。
3.有效的解碼訓練,提高閱讀速度
在學習自然拼讀的過程中,孩子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字母音形規律,但能夠自主獨立閱讀還需要熟練的解碼能力的培養,因而有效的解碼訓練是激活語音必不可少的一步。我們可以通過“連音成詞”游戲,進行大量的單詞構建練習,使學生形成快速解碼的能力。另外,從閱讀自然拼讀類繪本或解碼繪本讀物開始,能夠很好地奠定孩子階段的閱讀基礎。
(二)借助視覺詞進行朗讀訓練,提升閱讀的流利度
視覺詞(sight words)是無需解碼,一眼就能讀出來的單詞,也叫高頻詞,是英語繪本中出現頻率最高的單詞。視覺詞中有很多是不符合常見的拼讀規則的詞,比如:were,one, come, 這些詞出現的頻率又非常高,因而孩子們需要把它們直接印記在腦海中,這對形成流利閱讀的能力至關重要。當初步掌握自然拼讀并積累了一定的視覺詞后,學生便可以進行連詞成句的朗讀訓練。幫助學生完成從讀詞到讀句子的過渡,建立句子朗讀的自信心,從而為進一步的繪本閱讀做好鋪墊。
(三)聯系已知處理文本,培養閱讀策略,提高閱讀理解力
流暢的英語閱讀除了需要熟練的英語單詞解碼能力之外,還需要閱讀者對包含在文字中的語意進行認知處理,即具備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達到正確理解文本的目的。而閱讀策略的訓練則是幫助理解文本的關鍵所在。
1.詞義推斷策略
詞義推斷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時根據圖文信息推斷出單詞的含義。例如筆者在繪本World Book Day的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圖文匹配,觀察圖片中人物的穿著來推斷出broom的意思是“掃帚”。接著又通過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來推斷magic的意思。學生在不斷的積累中掌握上述詞義推斷策略后,能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思,樹立起閱讀的信心。
2.提問策略
教師還可以通過運用提問策略來幫助學生理解繪本的語言。例如,在繪本The Mouse With No Name的教學中,設置提問:Where did he want to go? 和What did he want to do?引導學生進行情節猜測,不僅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后文,也培養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思維導圖的運用
在繪本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也是幫助學生解析文本、理解故事脈絡的好方法。例如,繪本The Mouse With No Name的教學中,運用Story Mountain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識別故事的開頭、發展、高潮、結局基本結構,不僅實現了語言意義的深入理解,還幫助學生進行語言的內化,借助繪本的核心語言復述和總結故事。
(四)建立繪本閱讀分級書單,擴充閱讀文體,打造均衡閱讀者
最后,在培養均衡閱讀者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閱讀不同體裁、不同文本的文章,英語繪本在文體上分為故事類和非故事類,內容上又分為百科繪本、主題繪本、邏輯推理繪本、經典繪本等。只有通過大量閱讀廣泛題材的繪本,從兒童的興趣出發,才能培養學生從學會讀(learn to read)到讀中學(read to learn),進而真正建立從閱讀通往世界的橋梁。
參考文獻:
[1]史大勝.美國兒童早期閱讀教學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鄭文芳. 復印報刊資料·小學英語教與學.繪本教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J].西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9.
[3]徐虹.美國均衡閱讀教學理念及其啟示 [J] 南京曉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