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佳
摘 要:本文研究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面臨的困境,列舉應對措施。認為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現存問題有教師缺乏理性認識、學生實驗素養落后、學校硬件設施落后;從完善實驗器材采購管理,加強實驗室建設、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學習生物知識、組織學生探索趣味性生物實驗等角度出發,列舉提升生物實驗教學質量的策略。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引言
生物是典型的自然科學學科,以實驗為基礎。在新高考背景下,強化生物實驗教學,可增強學生對生物知識的認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生物素養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應提升對生物實驗教學的關注,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增強學生對生物實驗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同時學校也應爭取為師生創造更為完善的實驗教學條件,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困難
(一)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對實驗教學缺乏理性認識
盡管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已推行多年,但現階段看來,高中生物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仍十分深刻。很多教師對實驗教學缺乏理性認識,認為進行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更為深刻地理解理論知識,因此在教學時間緊迫的情況下,以多媒體視頻代替實驗教學也未嘗不可。此種觀點忽視了生物實驗教學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的重要作用,影響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成長。在新高考背景下,選擇生物課程進行學習的學生大多有著較好的學科功底,對生物實驗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甚至想在高校中進修生物專業、在未來從事與生物學科有關的知識,若教師持續沿用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進行教學,學生的長遠發展必將受到阻滯,這與課程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馳。
(二)學生實驗素養較為落后
現階段看來,學生普遍對生物實驗有著濃厚的興趣,但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卻往往無法支撐其進行正確、有效的實驗操作。多數學生都未系統性地學習過生物實驗操作知識,對實驗注意事項缺乏認知,因此在生物實驗中取得的數據大多不準確,部分學生甚至會在無意間破壞實驗設備,為學校帶來損失[1]。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能夠較為得當地操作實驗器具、獲得實驗數據,但對于應當如何分析、總結這些實驗數據,得出怎樣的結論,卻缺乏清晰的認知,也不擅長與小組中其他學生交流,這是因為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得較為落后,缺乏探索生物實驗的“軟實力”,這顯然也會為生物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帶來巨大挑戰。
(三)實驗器具環境簡陋,影響實驗數據準確性
實驗器材是否完備、實驗環境是否完善,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生物實驗教學的質量。但現階段看來,很多學校都未做好對實驗器材及實驗環境的建設。如,很多學校配備的實驗器材較為陳舊,且由于年久失修,在性能、質量上有著很多的缺陷,影響了實驗數據的準確性,也導致學生對生物學科的發展現狀缺乏直觀認知,對各種現代化的實驗設備缺乏認識;此外,很多學校在生物實驗室建設方面也明顯落后,實驗室數量、質量遠無法滿足實驗教學需求,阻礙了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新高考下強化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措施
(一)優化教學環境,配備完善的實驗器材
實驗器材及實驗室環境,是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物質基礎,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為提升教學質量,學校應高度重視對生物實驗器材的采購,及對實驗室的建設、管理,加大對這方面硬軟件設施的資金投入,以更好地滿足生物教學需求。現階段看來,生物實驗教學所需器材有一定的專業性特點,如在光學顯微鏡操作實驗中,師生需用到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等一系列器材與工具,這些器材皆有著突出的精密性,在維護管理上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采購實驗器材、完成實驗室建設后,學校也應安派專業素質合格的人員,定期對這些器材、設施進行保養維護,避免其年久失修,提升生物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從而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對于諸如解剖器、顯微投影器的高新設備,學校也可在有條件的前提下,盡量選擇優質的供貨商進行采購,為師生提供更為良好的實驗條件,滿足學生對各種先進設備的好奇心。此外,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學校還應持續考察生物教師使用實驗室的情況,提高生物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度,保障生物實驗教學的有序、有效進行。
(二)引導學生將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
生物知識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回歸于學生的實際生活。為提升生物實驗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指導學生將生物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從而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識,準確地進行實驗操作,促進學生實踐操作技能與科學探究技能的持續發展。例如,在教學“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相關知識內容時,教師可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植物進行培養,利用課堂中學過的知識內容,更好地指導實踐,感受生物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性,從而深化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內容的理解,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設計創新性生物實驗
新高考背景下,學習高中生物學科的學生大多有著不錯的知識基礎,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各種趣味生物實驗活動,讓學生依托實驗活動,更好地理解知識,反思自己在實驗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不斷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2]。例如,在教學與“生態學”有關的知識內容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互聯網上搜集而來的“生態瓶”案例,讓學生講講這些生態瓶是怎樣制作而成的,其中有哪些生物,體現了怎樣的生態系統。在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教師可鼓勵學生準備玻璃瓶、小魚、小蝦、泥沙、清水等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自主制作生態瓶,為魚蝦創造合適的生存環境,并持續關注其生存狀態的變化,撰寫實驗報告,提出自己的觀點及反思。教師可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完成如上實驗探究活動,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實驗素養的全面進步。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應正確看待生物教學形勢,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強化生物實驗教學,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發展學生的生物素養,讓學生深入感受生物學科為自己帶來的熏陶。同時學校也應積極從硬件設施角度出發,為生物實驗教學提供支持,促進實驗教學的優質開展。
參考文獻
[1]楊延雯.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21.
[2]王麗鳳.新高考背景下高效開展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策略[J].高考,2020(32):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