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又銘
摘 要: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博物館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文化是一個國家的民族精神的傳承,博物館應利用其職能作用,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同時,傳承弘揚傳統文化,是新時代下博物館要面對的新課題。
關鍵詞:博物館;文化自信;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在當前的文化背景下,博物館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機構,有形的文物資源和無形的文化遺產資源儲量十分豐富。對于新時代博物館的發展,堅定文化自信有何意義?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同時如何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和創新?這是當下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
一、博物館為何需要堅定文化自信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文化自信,這是中華民族的魂。國家和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的根源在于中華幾千年來保留下來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優秀的傳統文化也是激勵華夏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內核。博物館作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它不僅擔負著傳播傳統文化的社會職責,同事也需要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和精神所需。因此,在國家快速發展的現代,博物館更需要堅定自身的文化自信,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博物館只有依據自身優勢,堅持文化自信,才能做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向世人展示強大的中國形象。
二、博物館如何做到堅定文化自信
作為傳統文化的保留和傳播者的博物館,它承載著豐厚的的歷史文化資源。博物館無法忘記歷史,歷史為我們傳承了珍惜的精神文明寶藏,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中國有著五千多年的輝煌文明,給后人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瑰寶,博物館將這些瑰寶保護起來,這些文化是奠定文化自信的基石,也讓博物館擁有其他機構和部門在傳承傳統文化和完善社會公共文化體系中無法代替的作用。作為社會文化傳播機構之一的博物館,它逐漸展現出和文化發展密不可分的聯系,因此,博物館理應順應新時代特點,探索如何利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大對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宣傳,讓民眾更多、更深入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
三、博物館傳承弘揚傳統文化
(一)利用大數據分析,打造“互聯網+”平臺
新時代科技社會正在以飛速向前發展,“互聯網+”模式也改變了當前博物館的面貌。博物館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特點,不斷進行創新,積極進行優秀文化的陳列,讓文化展出更加多樣化。科研的發展是博物館開發和利用新技術的基礎,在互聯網+時代,在博物館的科技化過程中及時運用已經成熟的新技術,能夠推動博物館的發展。將數字化和信息化技術運用到展館中,可以向人們全方位立體化展示博物館的館藏文化,同時還需要加強博物館的智慧化,當代博物館要與大數據緊密結合,發展創新的展覽形式。智慧化的博物館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智慧化已經在我國博物館的先列,數字故宮社區和一系列的多媒體平臺比如官網、官微以及微信公眾號等,都能為人民群眾呈現豐富有趣、寓教于樂的線上故宮,這樣的形式既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又為傳統文化增光添彩,在傳承的基礎上進行了文化創新。
(二)優秀資源整合,激發創新活力
我國現有博物館數量和種類繁多,但大多數博物館的展陳形式單一,大部分都是以圖片展覽為主,在展品的質量和數量上都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因此需要進行資源的整合,而要想提升資源整合水平,便要創新當前博物館的運行機制,擴寬博物館展覽區域、展覽方式之間的融合,搭建博物館展覽的交流平臺,提高博物館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動力。在創新社會教育活動形式方面,廣西民族博物館整合手工體驗教學、主題講座等形式,開發“博物之旅”“非遺之夏”等研學品牌活動,通過探索“館校合作”的模式,與中小學教育共建,讓民族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進山村。
我國不同的城市和地區都有自身不同的的發展歷史和文化背景,為減少千篇一律的現象,各城市和地區都應認真分析當地文化的特點,從館內的特色文物和地方文化深入,將具有地方特色的展出納入更高一級的交流平臺,讓人民群眾首先了解本地的特色文化,再深一層的了解更為廣闊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此基礎上可以向其他省市的博物館聯盟輸出展覽,引進其他省市的優秀文化,深入加強博物館之間的交流。打通國內人才和服務交流,完善博物館的管理機制,以資源的匯集促進文化的創新。如南京博物院、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聯合舉辦的“法老·王——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的故事”展,將古埃及文明和中國漢代文明放置在同一個空間進行展示,通過110件(套)古埃及文物和140件(套)中國漢代文物揭示文明差異,更體現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相同文化認知。文化的碰撞交流,不僅能夠增強本地文化的影響力,還能讓民眾在比較當地文化和其他地區文化中了解民族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不同區域之間的文化的交流。
(三)拓寬文創產品研發思路,促使文化產業發展
近年博物館文化飛速發展,博物館是滿足現代民眾精神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務場所之一,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促進博物館的發展的同時也刺激了文創產業的創造需求。博物館在不斷努力吸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讓人們形成文化共鳴和文化認同感,共同為地區文化的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而文創產業是吸引人民群眾參與進來的新興方式,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發展,能夠讓博物館更加堅定文化自信,同時擁有創新的全新動力。博物館充分挖掘藏品的文化內涵,積極開發衍生的文創產品,在深入了解和開發的過程中,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提升產品的內涵,博物館便要對文化進行深入探究,不斷促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從以往的單純展覽發展到利用藝術文化產品進行熏陶,讓博物館向著文創產業創造性發展的目標不斷進步。
結語
博物館是實現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要機構,是地方文化向全國乃至世界展示自己的窗口,博物館應當發揮自身的社會職能和歷史優勢,堅定文化自信,將歷史文化與當前的時代發展有效結合,賦予歷史新的生機,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讓博物館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羅松晨.博物館的文化自信與傳承創新[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01):122-123.
[2]江湉.試論博物館文化傳承發展與創新實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01):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