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情境教學的價值在于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且有助于加強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與應用。但創設有效的情境并不是一件易事,有效的情境既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又要與學生的興趣密切相關,這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文章圍繞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展開高效的問題情境教學進行了探討,對創設問題情境的的原則以及具體的策略提出了筆者自己的理解。
【關鍵詞】小學數學;問題情境;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22)12-0237-03
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其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上有一定的優勢。小學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對數學問題展開思考,這樣不僅能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強化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對于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問題情境創設的價值,通過科學的方式來構建問題情境,以此提升學生學習、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1?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問題情境的原則
1.1? 問題情境的創設要為教學服務
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是輔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因此無論是問題的設計,還是情境在課堂上的具體實施,都需要以輔助教學為準則[1]。一些教師看重情境對學生課堂學習興趣的激發作用,就將其廣泛地應用在課堂中,如針對一些很容易講清楚,學生也很容易理解的數學知識創設問題情境,如此就會導致課堂氛圍看似十分活躍,實際卻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因此有效創設問題情境,就需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另外,課堂上的問題情境不宜過多,否則就會出現喧賓奪主的問題。
1.2? 問題情境的創設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
在數學課堂上創設問題情境的一大目的就是利用情境吸引學生,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就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握學生的喜好,增強問題情境的趣味性。一些教師總是將目光局限在數學知識上,忽視學生感受,甚至只是向學生直接提出數學疑問,希望學生去自主探究,這樣的問題情境勢必無法起到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作用。還有一些教師希望通過較高難度的問題,讓學生在探究中實現思維的躍進、能力的提高,卻忽視了學生的數學水平。因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從學生的數學經驗入手,設計難度適中的問題,不能太難,同時也不能太簡單,問題的設計要體現創造性,并體現循序漸進的層次性原則,使學生在思考中實現能力的提高。第二,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如引入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場景,或者將問題融入游戲與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邊玩邊學,增強學習體驗。
1.3? 問題情境的創設要有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
如今,教師的日常教學活動都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主要目標,以往過分追求分數、升學率的做法已經無法適應素質教育逐漸推進的當下的形勢[2]。因此,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也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第一,在設計問題情境時,要考慮學生的意見,避免出現教師主導的情況。第二,在問題情境的創設過程中,教師要弱化自己的作用,只需要在適當的時機為學生提供指導,不能過分干預學生的自主探究活動。第三,在問題情境中,教師要時刻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對情境進行適時的調整,使學生真正融入到情境之中。
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
2.1? 從日常所見入手創設問題情境
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是所有學科教學的共同目標,數學學科自然也不例外。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要多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找靈感、找素材,讓學生在感受數學實用性的同時增強學習興趣。而且,對于數學經驗尚不豐富的小學生來講,多用生活中的事例、實物創設情境,可以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經驗,用生活經驗去感知數學知識,從而更輕松地理解數學知識[3]。
如在學習乘法運算的相關知識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乘法”,教師就可以創設如下情境:小亮陪媽媽一起逛超市買桃子,媽媽說小亮、妹妹、爸爸還有媽媽每天都要吃兩個桃子,這次逛超市要買他們一家人吃一星期的量,那么他們一共需要買多少個桃子?這種在超市購物的生活經驗,想必每個學生都有,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學生就會調動起自己的生活經驗,同時會聯系以往所學過的加法運算知識。對此,教師再在加法運算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乘法含義上的引導,就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理解“什么是乘法”,在后續進行乘法運算的深入學習時,學生也會表現出更高漲的興趣。
又如在學習克與千克的相關知識時,學生對“克”與“千克”的認知不清晰,有些學生竟然會說他的體重是30克,而一瓶藥膏的重量是50千克。為此,教師可以將學生生活中經常會見到、用到的物品拿到課堂上,如一袋50克的干脆面、一袋200克的食鹽、一瓶500克的礦泉水、一袋1千克的蘋果等,讓學生親自掂一掂,感受一下這些生活中常見物品的重量,從而樹立起重量意識,有效完成這部分數學知識的學習。
2.2? 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
多媒體設備可謂是當下學科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輔助工具,教師將其應用于數學課堂中,既可以憑借其可視可聽的優勢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憑借其形象直觀的優勢將一些復雜的數學知識展示給學生。對于還處在形象思維發展期的小學生來講,這種演示方式更便于他們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要積極將信息技術引進小學數學教學[4]。
如在學習角的度量的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角”“影響角度大小的因素是什么”等問題,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角的形成過程的動畫,并通過鼠標操作,將組成角的兩條射線無限延長,讓學生觀察角的度數是否發生變化,再將組成角的兩條射線沿著頂點橫向擴展,讓學生觀察隨著兩條射線分叉越來越大,角的大小是否發生變化。多媒體的動態展示,使學生快速理解角的大小不取決于組成角的射線的長度,而在于射線分叉的大小。這樣一來,這節課的主要教學任務便基本完成了,可見通過信息技術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數學知識。
2.3? 結合實踐活動創設問題情境
小學生都是比較熱衷于參與實踐活動的,相較于聽教師講,他們更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在實踐活動中,學生更自由更隨意,而且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也會更長,對于數學學科來講,實踐活動也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學生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能夠發現數學現象、感知數學知識,通過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達到優化學習效果的目的[5]。因此,教師可以將問題置于實踐活動之中,用問題促使學生進行實踐探索,在實踐操作中找出問題的答案。
如在學習梯形的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對“什么是梯形”“梯形的形狀特征”以及“如何求梯形的面積”等問題有清晰的認識,教師就可以結合實踐活動創設問題情境。教師首先讓學生進行剪紙操作,剪出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再引導學生拼一拼,看一看哪些圖形可以拼成梯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紛紛開動腦筋,一邊想一邊拼,很快就有學生發現兩個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或者一個長方形)就可以拼成梯形,還有的學生說用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也可以拼出梯形。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追問,讓學生思考梯形的面積應該如何計算。有了剛才的剪紙經驗,學生很快就可以作答。在以上的以實踐活動構建起的問題情境中,學生對“什么是梯形”“梯形的形狀特征”以及“如何求梯形的面積”等問題作出了回答,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再帶領學生一起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就能夠輕松地掌握本節課的知識。
又如在學習了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之后,教師就可以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老師想給咱們的教室鋪一塊地毯,但是老師不知道該買多大的地毯,同學們可以告訴老師答案嗎?”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計算出教室的實際面積,可對于缺乏測量工具的學生來講,要想弄清楚教室有多長多寬,就必須另想辦法。于是在實踐活動中,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有的學生說可以先量出一張課桌的長度,然后沿著教室的墻壁依次排列課桌,最終計算一共排了多少張課桌就可以知道教室的長和寬;有的學生提出排桌子工作量比較大,不如直接測量一個人雙臂展開的長度,再讓這個人沿著教室墻壁走一次,在走的過程中伸展雙臂進行正反面的輪換,最后計算一共翻轉了幾次身體,再乘上臂長就可以得出教室的長和寬。學生經過討論很快就確定了方法,并最終計算出了教室的面積,解決了教師提出的問題,實現了思維能力的發展。
2.4? 通過數學游戲創設問題情境
游戲是小學生比較熱衷的活動,他們總是對游戲表現得很積極。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引入游戲活動,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學習中來,從而達到在玩中學的目的[6]。因此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不妨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課堂小游戲。
如在學習了加減運算之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模擬小商店的游戲。讓學生前后左右桌圍在一起,在課桌上擺上商品,如鉛筆盒、橡皮、水杯、練習本、小玩具等,四個學生輪流扮演售貨員和顧客,讓學生在購物游戲中通過付錢結賬的形式對加減運算進行應用,從而鞏固所學知識。
又如在學習認識時鐘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拿一個表盤,撥動表盤,看哪位學生可以又快又準地報出時間。教師還可以將表盤按照學生的座位順序依次傳遞下去,拿到表盤的學生需要回答出正確的時間,回答正確后再隨機撥動表盤,將表盤遞給下一個學生。這種全班學生都可以參與進來的小游戲,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并讓學生在游戲中達成學習目標[7]。
總之,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一定要遵循為教學服務的原則、有助于學生自主發展的原則以及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原則,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組織課堂游戲、借助信息技術等多種形式,增強問題情境的趣味性,使學生能夠真正投入其中,實現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鄧海英,魏亞楠,嚴卿.小學四年級學生數學情境問題解決能力調查研究——以湖南省為例[J].數學教育學報,2020(4).
[2]慕克鴻.有效提問 推動高效課堂——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5).
[3]史德新.增強小學數學教學趣味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12).
[4]王坤.建有效情境 打造生動課堂——探析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讀寫算,2020(2).
[5]蘇宗混.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J].西部素質教育,2020(5).
[6]王凌.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的目的和途徑——從誤區談起[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0(4).
[7]陶有海.善于啟發引導 培育數學素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探索[J].新課程(中),2019(7).
【作者簡介】
郭旭卿(1973~),女,漢族,甘肅天水人,大專,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