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雅芬
摘要??? 思政課是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保證大學生成為德才兼備人才的重要課程?;ヂ摼W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要促進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課程建設的改革創新。該文將從互聯網給思政課教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思政課教學改革意義研究以及思政課教學改革策略三個方面分析,闡述網絡時代思政課教學的創新成果。
關鍵詞??? 互聯網;思政教育;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2.04.022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Internet plus Era
QI Yafen
(Jiangsu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College,Changzhou,Jiangsu 213147)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is the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n important course to ensure that college students become talents with both morality and ability. In the Internet er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and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eaching concept,teaching mode and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Internet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strategi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form,and elaborate the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the network era.
Keywords Interne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reform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網絡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使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環境深刻變革,也影響著大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學習生活方式,并給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和挑戰。傳統的“灌輸式”思政教育模式已經很難發揮作用,這亟須高職院校思政教師加強思政課教學改革和實踐研究,通過創新思政課模式,延伸思政課的內容和過程考核,拓展思政課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進而提升大學生思政課教學水平。
1??? 互聯網對思政課教學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帶來諸多影響和制約?!奔訌姾透倪M思想政治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①新時期加強思政教育,必須充分認識思政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做到有的放矢,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奠定基礎。
1.1??? 互聯網對思政課堂帶來的機遇
互聯網時代對思政課教學帶來的機遇主要表現在延伸了思政課堂、提高思政課教學實效,增強了思政教學的互動性。
其一,互聯網延伸了思政課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涉及面很廣,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國際社會等諸多問題,教學內容紛繁復雜。然而,為了給學生“減負”,思政理論課教學課時相應被減少,這使得思政教師在課堂上難以全面講授思政內容,學生很難深入領會中央精神。因此,要保證思政課堂的完整性,就必須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拓展思政教學的時間和空間?;ヂ摼W時代,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整合各類優質資源,共享全國優秀師資力量,海量的資源豐富了思政課堂內容,提高了思政課堂的吸引力。
其二,互聯網提高了思政課教學實效。大學階段是大學生價值觀養成、塑造理想人格的關鍵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思政教學尤為必要。然而,網絡時代大學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產生政治信仰欠缺、理想信念淡化、價值觀念歪曲、心理素質較差等一系列問題。為了避免不良思想觀念對大學生身心造成傷害,擾亂正常的思政教學,高職院校思政教師要利用網絡媒體開展教學,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緊跟時代發展需要,增強思政教學的理論說服力,提升思政教學效果。
其三,互聯網增強了思政教學的互動性?;ヂ摼W技術的廣泛使用不僅有利于學生第一時間獲取最新的知識,還有利于教師及時回應學生訴求,增加與學生的溝通互動。網絡媒體的大發展使得師生能夠克服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拉近師生距離,培養良好的師生感情,讓學生感受溫暖的同時實現師生平等互動交流。
1.2??? 互聯網對思政課堂帶來的挑戰
馬克思認為:“在我們這個時代,每一個事物好像都包含著自己的反面。”②互聯網對思政課教學帶來的挑戰主要表現在教學秩序、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三個方面。
第一,互聯網影響著思政課教學秩序。部分高職院校大學生對手機、電腦等移動設備依賴很高,整堂課都在使用智能手機,“低頭族”不僅影響學生們課堂學習的完整性和連貫性,而且傷害了任課老師的上課熱情。大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要表現就是一部手機、不帶教材、不記筆記,互聯網成為阻礙學生學習成績提高、擾亂教學秩序的主要障礙。
第二,互聯網制約著思政課教學內容。近年來,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的同時充斥著凌亂瑣碎、良莠不齊的內容。由于網絡監管落實不到位,嚴重沖擊著思政課教學的主流價值理念,并妨礙思政課教學目標的實現。例如,互聯網中不法分子散布許多虛假信息,大學生由于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上當受騙;網絡中大量黃賭毒等不法信息,也摧毀著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扭曲大學生的價值體系和行為養成。除此之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試圖通過網絡媒體傳播中傷中國形象的言論,廣大大學生如果長期接受這些思想的熏陶,必將動搖思政教師傳授主流意識形態和理論的主導權,甚至對整個社會造成極大傷害。
第三,互聯網挑戰著思政課教學方法。傳統的思政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思政教師對學生進行集中連續、高強度的理論講解,學生則在課堂中認真聽講,思政教師能夠很好的把握課堂,突出了教師的教學權威,但是也造成了教師主導地位過剩、學生主體性發揮不足以及教學課堂沉悶等問題?;ヂ摼W時代,思政教師利用信息傳遞即時性、交互性和豐富性等特點,采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手段開展教學,能夠滿足大學生的個性需求,但也對思政教師教學方法帶來挑戰。
2??? 教學改革的意義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的主渠道,是培養學生人格、發揮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徑。要“推動現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③互聯網時代思政教育既突出了課堂教學的優勢,又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的優勢,達到了春風化雨的教學效果。當前思政教學改革,對于拓展思政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提升大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增強思政課教學的感染力有重要意義。
拓展了思政課教學的時間和空間。大學生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還需要學習思政課程,而思政課程涉及了政治、經濟、歷史、國際關系等諸多內容,大學生的學習任務相當繁重。要提高思政課教學的吸引力,就需要整合教學資源,發揮現代網絡技術的作用。線上教學融入傳統課堂使得大學生能夠學習到全國優秀名師的課程,通過自主學習的形式,提升學習積極性,拓展思政課堂。
提升了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傳統的思政課堂以教師講授為主,以理論性知識灌輸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聽課效果不理想?;ヂ摼W時代的思政課教學設計是在不斷滿足大學生需要的基礎上完善提升的,通過這種流程化的管理過程,及時保證課堂效果。思政教師在網絡系統中的角色主要是教學引導輔助,打破了傳統思政教學時空的限制,提高了大學生思政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加強。
增強了思政課教學的感染力?!盎ヂ摼W+”時代倒逼高職院校運用“互聯網+教育”的策略辦好思政課教學。思政課教師通過使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進行慕課錄制、微課制作、多媒體課件制作等,讓教師從臺上走到屏前,創新了思政課教學模式。思政教師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媒介開展教學,調動了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搶占了網絡教育陣地,充分發揮了網絡的意識形態傳播功能,使思政課“活”起來了,從而增強教學感染力。
3??? “互聯網+”時代思政課教學改革策略
網絡媒體設備給大學生帶來科技優勢的同時,也給高校思政課堂教學帶來了沖擊與挑戰。故此,互聯網時代要轉變教師角色,創新教育教學路徑,通過網絡信息平臺的構建實現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改革思政課堂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轉變教師角色,創新教學方式。傳統的思政課堂教學由于教學空間和教學人數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已經很難適應00后大學生學習現狀,從而影響教學質量。網絡時代教師要轉變角色,更新教學理念,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知識的“引導者”,從課堂的“主宰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引者”。④互聯網時代將打破傳統刻板固化的思政教育模式,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信息化資源成為高校教師認識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工具,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以清晰地呈現出來,高校教師能輕松把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各類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促進大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另外,要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還必須“提高教師素質,創新教學方法”,⑤思政課教育教學方法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實效。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是思政教育工作者為了達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⑥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教學方法的優化,需要把大數據中的思維、技術和方法等運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的全過程,促使互聯網和思政教育相結合,從而實現思政教育方法科學化、信息化和便捷化。
構建網絡平臺,提高教學實效?!蓖ㄐ殴ぞ邞糜诟咝K枷胝谓逃校仁菚r代的要求,也是發展的必然”。⑦互聯網技術融入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全過程,形成全面綜合、科學合理的育人體系,這也是促進思政課科學化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大學生常用的諸如騰訊QQ、微信等應用,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采集高校大學生在思想政治修養、價值行為取向、社會生活等方面的數據,并關聯高職院校學生在平時考勤、評獎評優、學校社團活動等方面的信息,建立起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大平臺。基于互聯網大平臺,實施網絡檢索、信息處理分析、難點解釋、知識呈現等,使得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思政教師通過網絡媒體與大學生實時互動,獲取學生第一手信息,依據教學對象和教育內容的變化,對大學生加以引導,激發學生們的自主學習熱情,加強大學生群體的自我教育,使思政教育內容內化為受教育者的理想價值追求,外化為受教育者的自覺實踐。除此之外,互聯網時代的教學過程將依托信息技術,定期收集大學生們的思想和行為情況,掌握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關注點和需改進的地方,進而形成適合高職院校學生學習特點的教育教學策略。比如,針對大學生平常學習積極性不高的情況,在線跟蹤監測受教育者的圖書借閱排名、平時成績等數據的變化,對教育實施后的情況進行總結,適時調整思政工作教育方案和策略。信息網絡平臺的搭建,可以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實時溝通,使政治理論簡單易懂、生動有趣,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開展技術支持,提升教學水平?;ヂ摼W時代,思政教育也要順應時代潮流。一是推動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二是利用現代技術加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⑧互聯網時代的思政課教學能夠跨越時空限制,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要利用好現代教育技術,實現現代信息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有效整合運用”。⑨這是互聯網時代思政教育發展的新要求,也是思政教育適應新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把互聯網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不僅有利于分析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改善狀況,而且互聯網技術對思政教師工作績效進行定量化管理,有利于激勵思政教師提升工作水準。高職院校思政教師要充分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整合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資源素材,創新思政教育理論,持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數據庫,把教育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存儲在數據平臺里,邀請思政教育專家學者診斷并提出寶貴意見,從而進行大學生思政教育改革與實踐。高職院校要發揮學校層面的優勢資源,為教師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比如,可以開展一些網絡技術培訓講座、課程公開課、互聯網學習研修班等,為教師提供專業的人力、物力保障,搭建教師網絡技術提升平臺,為提高教師信息素養服務。高職院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適時調節優化教學內容和方式方法等,形成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提升了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注釋
①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1-07-13.
②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N].人民日報,2021-10-13.
④曲洪波,傅暢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與網絡在線教學融合研究[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16.
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27.
⑥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⑦理陽陽.基于網絡時代視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研究出版社,2019:140.
⑧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⑨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