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俊霞 張倩 岳雪飛 呼瑞英 楊麗麗
【摘要】目的:探討在慢性心衰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干預的價值體會。 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選取慢性心衰患者共計50例作為研究對象,應用雙色球分組法平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在此基礎上觀察組開展臨床優質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改善情況。 結果:干預前,在SAS評分與SDS評分上,兩組評分比較一致,差異不大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干預后,兩組評分減少,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慢性心衰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突出,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關鍵詞】優質護理干預;慢性心衰;心理狀態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2--01
慢性心力衰竭為臨床較為常見心血管疾病,心臟瓣膜病、冠心病、心肌病、炎癥等均會導致心功能與心肌結構發生改變,最終出現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癥狀是乏力、體液潴留、呼吸困難等,疾病的預后較差。對于該疾病的治療,臨床主要治療方式為β受體阻滯劑、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強心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藥物,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為提升治療效果,積極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則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基于此,本研究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間從我院選取慢性心衰患者共計50例作為研究對象,則分析探究了臨床優質護理干預的作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期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慢性心衰患者共計50例作為研究對象,應用雙色球分組法平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中,有男13例,女12例,年齡為61~83歲,平均年齡為(71.65±3.16)歲;觀察組有男14例,女11例,年齡為62~81歲,平均年齡為(72.51±3.87)歲。兩組的基線資料相比無較大差異(P>0.05)。全部研究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認可。
納入標準:(1)研究對象均滿足慢性心衰診斷標準;(2)研究對象心功NYHA分級者。
排除標準:(1)研究對象屬于急性心肌梗死;(2) 研究對象存在先天性心臟病;(3)研究對象存在嚴重肺疾病;(4)研究對象腎功能不全。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給予病情恢復指導和心理護理,消除患者負面情緒,樹立信心,給予飲食護理,增加富含蛋白和營養的食物,維持生命健康。
觀察組于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臨床優質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內容如下:(1)心理護理。對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病程普遍較長,住院時間較長,要求護理人員積極和患者展開溝通交流,盡可能滿足患者需求,讓患者和家屬給予足夠的關愛,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2)環境護理。合理布置病房環境,定期通風消毒,合理調整空氣溫度和濕度。(3)用藥舒適護理。患者用藥期間積極強化監督工作,指導正確用藥,細心觀察用藥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并積極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用藥時間,詳細告知相關注意事項。(4)輸液舒適護理。輸液期間對輸液量和輸液速度予以嚴格控制,避免輸液速度過快導致心臟負荷速度增大。(5)舒適體位護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多存在水腫、呼吸困難癥狀,要求護理人員調整床頭,取半臥位,并定期對體位予以調整,局部按摩,緩解患者的不適感。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改善情況。
比較兩組的心理狀態,評估標準參照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①焦慮量表包括焦慮、害怕、驚恐等20個條目,總計100分,以50分為界;②抑郁量表包括精神病性情感癥狀、軀體性障礙、精神運動性障礙以及抑郁的心理障礙四個維度、20個條目,總計100分,以53分為界;分數越低,評定為情緒越穩定[1]。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x±s)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SAS和SDS實施護理前兩組患者沒有顯著差異(P>0.05),SAS、SDS水平護理后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較低(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我國60歲以上的人群發生慢性心衰概率越來越高,該疾病的主要特點是病程長,可對心臟以及多個臟器官造成損害[2]。慢性心衰的預后較差,且具有極高的死亡率,在治療過程中極易發生低血鈉癥狀,可導致心肌細胞的收縮功能、舒張功能以及滲透壓降低,進而引起水腫,加重疾病[3]。為改善患者臨床狀態,積極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則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此次研究結果還提示,SAS、SDS水平護理后觀察組較對照組顯著較低,分析原因:優質護理干預分別從心理護理、環境護理、用藥舒適護理、輸液舒適護理、舒適體位護理等方面入手,可有效改善患者機體癥狀,提升臨床干預效果。與此同時,優質護理干預更加注重心理方面的護理,可提升患者的治療信心和自控能力,繼而配合完成治療。此外,通過為患者提供舒適溫馨的住院環境,指導患者合理用藥,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概率[4]。
綜上所述,慢性心衰護理中應用優質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突出,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值得進行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蓉,夏曉宏,周鳳飛,等.老年綜合評估護理干預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海軍醫學雜志,2021,42(06):761-765.
[2]閆鑫.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農村衛生,2021,13(18):56-57.
[3]申凌云.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系統醫學,2021,6(15):135-138.
[4]袁堂玉,李大告,馬亭.研究舒適護理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護理中的效果[J].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24):12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