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云紅
摘要: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奠基期,此時引導學生從根本上重視能力與素養的重要性是為其長期發展創造前提的重要途徑,并且四年級階段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一定的學習技巧,此時培養其掌握較為高層次的方法與能力是符合其發展規律的關鍵舉措。語文科目是教學中的主要科目,并且寫作是其中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高階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與素養,對于學生全面發展進程具有較大價值。為此,教師應積極研究小學語文四年級階段如何做好寫作教學。
關鍵詞:小學;四年級;語文科目;寫作
教師在進行教學創新前,研究教學現狀,發現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阻礙了寫作教學與學習進程:首先,教師忽略引導學生在日常閱讀活動中積累寫作素材,導致學生的文章質量無法獲得有效提升,影響其寫作水平提升;其次,教師開展寫作教學的頻次較低,學生無法在充足的練習中不斷掌握高效的方法與技巧,并且無法形成良好寫作習慣;最后,教師未將寫作點評這一環節的價值充分發揮,學生無法在指導中不斷調整學習模式。為此,本文作者從實現以讀促寫、重視日常寫作以及及時點評反饋三個角度闡述如何構建小學四年級語文寫作高效課堂。
一、實現以讀促寫,積累寫作素材
閱讀與寫作均是以文字內容為基礎展開的教學活動,二者之間聯系較為密切,并且閱讀可以促使學生開闊視野,不斷積累多樣的寫作素材,從而為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為此,教師應實現以讀促寫,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寫景文章的技巧與方法時,依靠課文《爬山虎的腳》展開教學,首先,教師帶領學生閱讀與回顧課文內容,并且標注文章中運用得較為巧妙的詞句,促使學生在深入感知其精妙之處的同時,對其進行有效積累,以此促使學生在后續寫作類似主題文章時進行合理運用;其次,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的寫景順序以及技巧,促使學生感知到其對于提升文章質量的意義與價值,隨后教師要求學生將技巧與方法內化,并且要求學生選擇一處景色,運用文章中的手法以及順序,展開文章創作。由此可見,教師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實現以讀促寫,有助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本的優秀素材、方法以及技巧進行積累,從而為學生在后續寫作教學中不斷提高寫作水平奠定基礎。
二、重視日常寫作,培養寫作習慣
寫作是一項需要在實踐中持續獲得培養與提升的能力,但是因為其準備與實施所需時間較長,因此教師開展正式的寫作練習頻次較低,導致學生無法形成運用文字記錄生活與抒發感情的習慣。為此,教師應重視推進日常寫作活動,促使學生形成持續性的寫作習慣,例如:教師通過日記這一形式推進寫作教學,首先,教師要求學生每天固定寫一篇日記,不要求具體字數,但是必須具有主題方向,以此教師將完整的寫作教學細化至每日的學習與作業環節中,促使學生在連續性的行為中逐步產生主動運用文字進行寫作的意識;其次,教師注重對學生的日常寫作活動進行監督,每日選取三至五名學生,要求其上臺閱讀其所寫內容,其余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學習與借鑒,隨后教師對日記完成度較高的學生進行獎勵,激發學生寫作興趣。由此可見,教師重視日常寫作,有助于從零散的環節中構建起完整且有體系的教學計劃,促使學生在持續性的練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并且逐步習慣運用文字記錄所感。
三、及時點評反饋,針對提升能力
點評與反饋環節是教師為學生的方法調整與完善提供指導與方向的重要過程,但是當前教師開展點評大大滯后于學生的寫作行為實施過程,學生無法獲得及時的反饋與指導,從而無法調動持續性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應及時點評與反饋,在學生對文章具有較為明晰記憶時,幫助其正確認識優勢與短板,例如:教師在開展完“人物記敘”類文章寫作教學后,首先,給予學生兩天的時間完成文章;其次,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在第二日晚上便將學生的文章統一收集并初步閱讀,了解學生的寫作能力與水平,此舉將教師閱讀學生文章的時間提前,為教師及時實施寫作評價與反饋創造了條件;最后,教師在第二日的課程中,通過對學生共性的寫作薄弱環節的總結,推進班班級范圍內的反饋,帶領學生掌握記敘人物這一主題下可以運用的技巧與方法,隨后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文章的短板,進行修改與調整。由此可見,教師推進寫作的及時點評與反饋,有助于針對性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而保證教學目標與任務達成。
綜上所述,重視小學生各項素養與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是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并且學生進入四年級,其學習與發展進程呈現了新的特點與要求,所以教師應研究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語文科目是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基礎,并且寫作是其主要構成,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具有較大價值,但是目前其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為此,教師應重視小學四年級這一時期的意義,明確寫作在語文科目中的教學地位,尋求高效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曉麗.淺談小學語文四年級習作教學指導[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10):1.
[2]黎國棟.淺談小學四年級語文寫作教學理論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