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燕
摘要: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政策出臺后不久,各級教育部門紛紛出臺一系列的“雙減”政策規定,要求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并對課后作業的改革提出了明確要求。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特色作業;創新設計
引言
作業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最佳方式,小學數學教師要認識到科學合理的作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讓學生完美地實現知識鞏固和復習;而缺乏針對性、不符合生活實際的課后作業則會降低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學生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進而出現不少問題。小學數學教師要認識到“雙減”政策下創新作業設計方案的重要性,改變以往機械重復且缺乏思考性的作業布置方案。
一、“情境式”作業
“情境式”作業就是把所學的數學知識賦予一定的生活情景,將枯燥單調的數學知識融于學生喜歡的生活情景中,來鞏固數學知識的作業形式。
例如,在復習完“計量單位”的知識后,布置以“我的早晨”為情境的填空題:今天早上7()起床后,趕緊洗手洗臉,然后吃了大約200()的早飯,就背起2()重的書包,飛快地向600()以外的學校跑去。路上正好遇見體重只有30()的“小燕子”翠翠,和身高150()的“帥哥”明明,我們有說有笑一起到了學校。看到學校的保安手拿大約50()長的警棍站在門口很威風,再看校園正中大約15()高的旗桿上飄揚著五星紅旗。我三步并作兩步走到座位上,馬上拿出長22()、寬6()、厚2()的文具盒,擺好課本和練習本準備上課。這時看看墻上的表還差15()就到8()的第一節課了。這樣,將抽象的“計量單位”設計成富有情境的作業,不僅激發了學生寫作業的興趣,而且讓學生體驗到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內動力。
二、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作業
要設計小學生喜歡的作業,需要從他們的心理特點出發,結合他們的喜好,激發起他們做作業的主動性,這樣才能夠轉變他們對作業的態度。為此,教師的作業設計,應該遵循這樣幾條原則。第一,開放性的原則。數學學科最終拼的還是個人的思維,開放性的數學作業能夠促使學生放開自己的思維,雖然一開始可能有些難度,但隨著不斷地練習,學生就能夠逐漸適應,并從中獲益匪淺。第二,探究性原則。通過探究得來的知識,才能深深印刻在自己的腦海里,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通過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作業任務,也能夠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成就感,并提振學生的學習信心。
比如,在“認識圖形”這部分作業設計時,教師應該讓學生深入生活,去觀察生活中的各種圖形,在此過程之中,既能夠加深學生對各種圖形概念的認識,也能夠使學生用數學的視角去審視現實生活,看到數學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具體地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特色分層作業設計
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每一個學生都提出統一的作業要求,是不能夠體現學生的個性特點、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要求的。素質教育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在適合自身能力發展的教學策略下學習成長。如果讓后進生和優秀生做同樣難度的作業,很明顯會加重后進生的學習壓力,進一步阻礙后進生的學習發展;同時,如果讓先進生一直做與后進生相同難度的作業,他們的數學能力水平也不會得到相應提升,會出現在原地踏步的現象。因此,分層作業十分重要。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輕松自在的學習環境下成長,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考慮學生的能力水平差異,設計出針對不同學生有不同適合難度的作業。經過筆者的教學實踐經驗總結當前的教學設計問題,首先是教師并沒有顧及當前小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理解吸收的能力尚且不足的特點,在教學設計時,并沒有適當地進行難度的調整,對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學生之間作業的難易接受程度也不同;其次在于傳統數學教學是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在教師授課的過程中并沒有使得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得到提高,同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并沒有自主思考的空間,從而在課堂中想要得到知識的鞏固與拓展是十分困難的。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應當對教學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其中的重要方面就是我們的授課方式應當進行轉變,對于授課的內容也需要進行創新。
例如在學習“小數乘分數”時,學生在知識運用上存在難度,因此教師要能夠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不同層次的作業設計。小數乘分數通常以兩種方法來解決,第一種是寫成小數乘小數,第二種是寫成分數乘分數。對于數學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其能夠熟練地將小數和分數進行轉化,那么教師就更注重其在分數乘分數或者小數乘小數的作業設計中提高其計算能力。對于數學能力差的學生,在將小數乘分數寫成同種數類型相乘的第一步都存在困難,那么教師在針對這部分學生的作業設計要重視學生的分數、小數之間類型相互轉化的培養,當這類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學會轉化后,教師再進一步培養其計算能力。總而言之,在當前“雙減”政策背景下,我們需要對數學教學的現狀進行反思,嚴格遵守國家政策,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角色,對于我們數學作業布置進行優化和升華,充分了解數學作業需要充當的角色且需要改進的方方面面,讓數學作業為數學課堂進行輔助教學,幫助學生在這一階段對數學課堂知識進行鞏固和消化,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進行鋪路,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學習并不是時間花得越多,收獲到的學習效果就越好,教師要重視科學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學生的本位出發能夠更加準確地發揮學生的優點,讓學生可以正確、積極的態度去面對作業,能夠在心里不抵觸作業進而從主觀能動性上主動去完成作業。作業也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設計,學生不會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得不到合適的能力訓練,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達到對應的作業要求。
結束語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所以打破常規,通過特色作業設計,能夠進一步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能夠全面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促進學生數學學科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艷.“雙減”政策下如何優化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J].新課程,2020(03):224.
[2]朱艷芳.“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一例[J].湖南教育(D版),2019(11):34-35.
[3]孫玉玲.“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18(03):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