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芳
摘要: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存在注入式、記憶式教學的現狀,脫離了學生生活實際,束縛了學生想象力的發展。學生在被動接受中會對教師產生依賴,難有自主意識。所以,教師要讓地理課堂回歸生活本源,創設生活化情境,將地理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興趣。文章具體探討了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方式應用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高效
隨著新課改力度的不斷深化,對各個階段的所有學科都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為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發展趨勢,學科教師需要及時改革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式,以此來優化教學效果。由于初中地理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邏輯性,其教學課堂容易變得沉悶乏味,為此,教師有必要探索改善教學效果的教學方式,比如可以構建生活化教學模式,以此來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新穎度,使得學生能夠在掌握扎實基礎知識的同時,掌握熟練的實踐技能、順利解決實際問題,最終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改革目標。但是由于初中教學環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導致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構建面臨諸多問題,因此,為充分發揮生活化理念的有效性,初中地理教師應在剖析現實問題的基礎上積極學習和探索有效措施。
一、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對課程教學提出質量要求的同時,也對課程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素養要求。為推進地理教學進程的順利進行、優化地理教學效果,初中地理教師除去掌握豐富的專業知識之外,還應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接納先進的教學理念、了解新穎的教學方式。但是結合筆者的實踐分析和調查研究發現,多數中學都缺乏專業能力過強、職業素養過硬的地理教師,甚至還缺乏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扎實的理論知識,其教學理念也不夠先進,教學方式也比較陳舊,以上各種問題都會影響課程教學質量,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生活化理念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一)通過創設地理生活情境來增強課堂活力
初中地理教師在落實課程改革之前,應先全面、細致地研究地理課程大綱和教材內容,把握地理學科特點,該課程不僅具有較強的應用性,還與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為此,教師應將教材內容與生活現象進行有效結合,以此來豐富地理教學資源、拓寬學生地理視野,使得課堂教學更具生活化和趣味性,引導學生在生活化地理情境中盡快地消化所學內容。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還未形成健全的思維體系和認知體系,對于抽象化或理論性強的地理知識比較難理解和掌握。基于此,教師應借助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的教學資源來為學生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使得理論性強或抽象化的知識變得具體形象起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教師講解《地球的自轉》這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中構建以下情境,早晨,同學們隨著太陽升起步入校園、踏進教室;傍晚,同學們在月輝照耀下進入夢鄉,那么結合這種生活現象,請同學們思考為什么每日會出現白晝、黑夜交替現象?為什么是24小時為一天?教師可以通過借助生活中的地理現象來向學生說明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習任務,從而引導學生以身邊現象為切入點來思考現象原理。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BBC紀錄片《非凡旅程:地球的公轉與自轉》,以此來豐富教學內容,使得學生以主動積極的態度參與到課堂學習當中,從而深化學生對地球自轉相關知識點的認知與理解。
(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眾所周知,自然地理環境與分布不僅對人們的衣食住行、行為習慣、風俗文化都有著潛移默化地影響,還在對人們的身高體重和外貌特征有著深遠的影響。換言之,地理概念范圍內的各個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們,而自然界內還存在有待開發與利用的地理資源。基于此,教師應著重鍛煉學生的遷移能力,使得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來科學地解釋地理現象、解決地理問題。比如教師在講解與氣候特征相關內容時,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任務:為什么人們在夏天喜歡穿淺色衣服?然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對其進行剖析和解答,其中有學生回答道:深色的衣服容易吸熱,夏天天氣炎熱,人們為了涼爽一點多會選擇淺色系衣服。除此之外,教師在講解氣候時還可以拋出蘊含地理知識的問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請同學們觀察上面兩幅圖片,并分析為什么地處于藏族地區的人們喜歡將胳膊漏出來,又為什么喜歡穿袖子不對稱的藏袍?在分析當地地形時可以提出以下簡單問題:請同學們考慮一下為什么北方人民喜歡吃面食,而南方人民則喜歡吃米飯?從而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探究中,以此激發他們對地理學習的求知欲,進而提高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質量。
(三)設置生活化課題來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
為改善初中地理課程的教學效果,教師應組織學生參與到生活化課題研究活動中,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化課題應與實際生活相貼合、與教材要求相契合,并設置細化的課題步驟來一步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分析現象、解決問題,最終實現鍛煉學生實踐運用技能的教學目標。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我身邊的物理”這一主題來進行調查研究,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并通過移動設備、電視或者書刊報紙來搜集地理資料,通過研究分析后可以通過撰寫相關論文、制作相關課件或者剪輯相關視頻等方式來呈現。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在學生參與課題活動的過程中細致觀察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變化,從而及時給予他們意見和幫助,從而鍛煉他們的創新力、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此外,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課題成果展示活動時,應鼓勵學生積極上臺展示探究成果和分享研究心得,從而深化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同時還能提高他們的實踐綜合能力。
三、結語
總而言之,為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發展趨勢,初中地理教師應在教授學生基礎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同時,培育學生的學科思維和地理素養。為此,教師應積極探索實現地理教學改革的有效方式,而生活化理念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與青睞,不僅能夠輔助教師順利開展課堂教學,還能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探討[J]. 陳逸如.? 西部素質教育. 2019(10)
[2]分析初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學策略[J]. 曾天助.? 讀寫算. 2018(03)
[3]關于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途徑探討[J]. 池金新.? 新課程(下).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