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觀倫
摘要:詩歌不僅是傳承悠久的寶貴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載體。通過加強和引導高中階段的現當代詩歌學習既是在紛紜的當代社會背景下對傳統精神、文化、道德的回溯,也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下人才培養層面的現實要求。本文以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細化要求為指導,探究現當代詩歌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實際問題,并結合教學現狀和未來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現當代詩歌
前言:現當代詩歌學習主要包含了三個層面的內容,首先是表象化的學生學習過程,通過趣味化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是階段性的綜合學習活動,通過穿插的學習活動,解決學生的膩煩心理,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進一步拓展學生的積極性;最后是持續化的知識融合,學習的最終目標仍然是幫助學生建立對人生、社會、文化等諸多方面的認知,以達成學以致用。因此,當前存在的高中現當代詩歌學習問題既有認知問題、也有方法問題;既是態度問題,也是系統問題。故而解決這些問題,也要在完成對問題歸類梳理的基礎上,結合教學實際擬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
一、現當代詩歌學習的實際問題
(一)現當代詩歌學習的認知不足
從教學實際情況來看,現當代詩歌學習在大多數高中語文科目設置中處于一個相對尷尬的地位。學校的態度通常是以一種不支持不反動的被動方式開展相應教學。同時在現當代詩歌學習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方面也都存在著十分明顯的欠缺。其主要表現為:
其一,在課程設置方面,大多數學校并沒有專門的現當代詩歌學習課,更多的是以一種附加的形式,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間進行一定的穿插教學;
其二,在時間安排方面,既沒有明確的課程時間安排,對于學習相關內容的時長方面也沒有明確的要求,通常仍是以教師的自主安排為主要形式;
其三,在教學形式方面,并沒有形成系統化的教學結構,除了日常教師自主安排的學習任務以外,學校只有每學期一到兩次的學習比賽活動,形成較為單一;
其四,在教學拓展方面,教師的安排較為隨意,不僅未能和語文教學形成良好的結合。
(二)教師的啟發引導尚不到位
在當前教學背景下,教師是現當代詩歌學習的主要推動者、組織者和評價者,在整個的現當代詩歌學習過程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因此,教師對學生的啟發引導效果直接影響了現當代詩歌學習的最終結果。而從目前的啟發引導狀況來看尚存在著較為顯著的欠缺:
其一,教師在推動現當代詩歌學習時缺乏必要的合理規劃。一方面教師推動的教學方案隨意性較大,不夠系統,往往是根據語文科目的教學需要,偶爾的穿插一些學習內容,不同的學習內容之間既無必要關聯,也不能相互啟發,學習效果較差。另一方面,教師對現當代詩歌學習的推動積極性也不高,主要動機仍然是輔助語文科目教學,這就進一步地影響了學生的實際動力;
其二,教師在組織現當代詩歌學習時指導方式存在欠缺。一方面,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的要求不合理,有些完全可以進行興趣學習的內容,可能與語文科目的課堂內容聯系比較緊密,教師就要求學生讀熟、理解甚至背誦,這無疑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與現當代詩歌學習的初衷相悖。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方法指導不到位,學習是一個系統性的學習過程,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應該通過對應的學習方法來進行,如此才能事半功倍,而目前,學生都是自主的進行學習,方法過于單一,這也導致學習效果較差【1】。
二、現當代詩歌學習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以合理的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校、教師、家庭應對現當代詩歌學習建立準確明晰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現當代詩歌學習習慣的培養,并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2】。
一方面,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習的趣味化。例如:在教學《沁園春·長沙》這篇課文時,可以采用集體打拍學習的方式,甚至可以加上伴奏音樂,引導學生進入詩歌的優美意境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去感悟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和其戰友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另外,對場景豐富、描寫細膩的詩歌,教師可以采用鏤空學習的方式,通過教師制作和發放的鏤空章目,通過以小組比賽的方式進行學習,調動學生的良性競爭心理。此外,還可以用變速度、邊讀邊表演等方式,進一步的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
另一方面,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單一的學習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因此,階段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就成為調劑學生心理的必要方式。例如,可以通過每天學習結尾打擂臺的方式,讓大家對學習材料中的經典名句進行記憶挑戰或者朗誦朗讀比賽。也可以通過故事演講和場景再現表演的方式對現當代詩歌學習中的內容進行情境再現。此外,還可以通過填詞作曲,繪制手報板報的方式不斷地增加學習活動的多樣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以系統的規劃指導學生的學習過程
系統合理的現當代詩歌學習教學規劃能夠更好地明確教學目標,將階段性的任務和學習內容與階段性教學相結合,同時在不同階段的學習內容中形成緊密的聯系,實現在學習過程中的良好素養的養成和累積。
其一,教師應該做好系統合理的教學計劃:例如:在教學《大堰河—我的保姆》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我們要明確以興趣激發和習慣培養為導向的指引,建立“生字認知—興趣培養—教學輔助—美學養成”等一系列多元化的目標,引導學生從詩人敘述的這位普通中國婦女平凡而坎坷、不幸的一生中感悟“大堰河”以某種象征意義,升華為永遠與山河、村莊同在的人民
其二,教師應該注重學習內容與語文教學的結合。例如通過對現當代詩歌和語文教材中的內容相結合,進一步的加強對學生在道德、社會、人文等方面的啟蒙和引導。或者通過互為例證,相互引發的方式強化學生對現當代詩歌和語文教學內容的理解及認識等。此外,還可以借助我國傳統文化的滲透,促進兩個內容的結合,例如傳統節日、傳統習俗、傳統手工藝等。
結束語: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結合現當代詩歌閱讀學習,不僅能夠開拓學生視野,還可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素養。在新課標的教學要求下,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要融入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主體,提升語文課堂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丁建原.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踐現當代詩歌學習的途徑漫談[J].學周刊,2019(08):114-115.
[2]周曉虹,劉黎明.現當代詩歌學習與高中語文教學有機結合的策略初探[J].高中教學研究,2019(21):31-33.
[3]劉叢貴.探討現當代詩歌學習和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A].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年教學研究與教學寫作創新論壇成果集匯編(一)[C].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委員會:,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