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應春
摘要:多年來,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小學數學課堂以“填鴨式”“灌注式”的教學方法為主,教師要么一講到底,要么一練到底,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毫無興趣,課堂教學效率較低。自高效課堂提出后,各種新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以啟發式、探究式為主要形式,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參與,通過組織有趣的課堂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達成學習目標。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參與式課堂教學法;實施策略
引言
“參與式學習”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參與式學習”的課堂上,師生之間呈現一種平等自由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參與式學習”的教學目標是要所有教學過程參與者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參與式學習”不僅是一種教學理念,也是一種教學方法。為推動小學數學教育創新發展,必須重視以“參與式學習”思維展開以學生為主的教育教學工作,提高小學數學教育的實效。
一、合理分組是實施參與式教學的前提
參與式教學的主導思想是人人參與,但是一個班級四十多名學生,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他們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基礎好,在小組活動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學習優勢;有的學生基礎一般,他們盡管不出類拔萃,但至少能積極參與其中;還有的學生基礎較弱,在合作學習中可能會渾水摸魚。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教師要在課前或學前期對全班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組分好了才能進一步實施參與式教學。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這樣幾種分組的方法:(1)固定不變的小組。這種分法是在師生相對熟識后,根據全班學生的性格、性別、興趣等,把全班學生每五至六人分成一個固定不變的小組。(2)隨機性的分組。參與式教學講求的是實效而不是形式,因此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學會靈活多變,小學數學大部分知識內容是比較簡單的,在組織比較簡單的知識內容教學時,可以隨機組建小組,讓學生展開互助學習,如同桌兩人一組、前后排四人一組等。(3)通過游戲活動臨時組建小組。數學由于其復雜的抽象性、廣泛的應用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等特點,學習起來很枯燥,有時候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可以組織學生臨時組建小組來玩游戲。
二、尊重個性化差異,開展多樣化教學
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情況,堅持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采取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多樣化的有效策略方法,能夠在不斷提高課程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們完善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意識。例如:有關“比例尺”知識學習時,學生們能夠根據教師的講解和課本內容初步了解到比例尺的實際作用,但是在實際應用和問題解決期間往往遇到數值計算、單位換算等問題。對此,教師可以創設一些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們將問題還原到現實生活當中,再次轉化思維和解題思路,處理和解決課本上或者教師安排的思考問題。首先,采用信息技術或者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們講解課程知識內容和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用途,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積極性,讓學生們了解比例尺以及比例之間的關系和實際作用,奠定學生們扎實的知識基礎;其次,創設生活化情境或問題化情境,讓學生們分析思考現實中可能會遇到的有關數學問題。如:“一只小螞蟻從北京走到天津只用了30秒,但是小明坐車卻用了兩小時,這是為什么?”請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索和研究北京到天津的實際距離和地圖上比例尺的關系。趣味性的引導和生活化的問題能夠瞬間吸引學生們的探索欲望,問題式和生活化情境也能夠讓學生們回憶自己生活中的經驗,多元化教學策略發散學生們的學習思維,引導學生們主動探尋和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而合作式的協作學習形式,也能夠讓學生們學會傾聽、了解其他同學的想法,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和問題解決策略;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的學習表現公布問題答案,共同分析學生們遇到的學習問題與困惑,肯定學生們的良好學習表現和正確學習思路,引導學生們構建起相應的數學思維邏輯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形成良好的探索思維意識和自主學習習慣。
三、信息化互動形式,提升互動溝通效率
現代化發展時期,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小學數學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技術支持和效率支持,小學高年級數學課程內容涉及到的知識面相對較廣,教師想要向學生們傳輸、教授的知識內容也會相對豐富。但課上的教學時間和互動機會有限,合理運用課下交流互動機會和信息化交流形式,彌補課上教學互動存在的短板和不足,能夠在不斷提升課程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成長情況和學習狀態,增加與學生們互動交流的機會。根據學生們的實際表現和學習情況針對性提出指導意見,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水平。
結束語
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我國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逐步細化,在不同階段的培養有不同的研究,本文主要針對小學數學“參與式學習”這一核心內容進行闡述。結合理論與實踐課件分析,明確數學教學核心素養的理念,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重視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在“參與式學習”的引導下,學生不再依賴教師的知識灌輸,而是主動在頭腦里建構數學知識框架,形成自己獨有的思維模式,從而對數學知識結構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數學課程學習中做到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李海.探討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有效教學方法[J].中外交流,2019,26(23):145.
[2]龐志豪.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有效策略分析[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9,(8):155.
[3]施鳳英.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20(4):10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