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華
摘要:為了應對目前高中化學復習的現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化學的能力、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本文力求通過在平時的教學中逐步滲透對學生反思性學習能力的培養,使學生養成敢于質疑、用于探索、定時反思的學習習慣,最終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
關鍵詞:反思性學習;高中化學;策略研究
一、高中生反思性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反思意識淡薄且缺少深度
絕大多數高中生對反思性學習有了初步的認識,他們也知道反思性思維對學習的重要性。然而,盡管學生有一定的反思意識,但他們顯然對反思的理解不夠。許多學生對反思性學習的理解僅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等等,這就導致反思意識只停留在表面上。這類學生最終只關注學習結果,忽略了重要的內隱思維過程、學習策略和情感態度,這樣的反思缺乏深度和有效性。另外,高中生反思的關注點也存在差異。大多數的學生會關注知識層面的反思,僅有一小部分優等生會兼顧方法層面的反思,而關注知識層面的學生,往往遇到復雜的問題就比較依賴教師,反思不夠主動。
(二)反思習慣較差且不夠系統
反思應該作為串聯學習各個環節的鏈鎖,要求學生在課前、課上、課后包括解題都有意識地進行反思,這樣學習的知識才會更系統化、更全面。但由于學生的反思意識僅停留在表層上,反思習慣較差且不具有系統性,便會在這三個階段存在許多問題。課前階段很少會有學生能夠很好地將化學課的新舊知識聯系在一起,大部分學生在課前準備仍舊不夠充足。課堂階段,學生還是按照傳統學習模式跟著化學老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嚴重缺乏思考問題的意識,批判精神不夠,即使課堂上碰到不會的問題,也很少主動進行探究鉆研。課后階段學生也很少會抽出時間將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并理清其中化學反應的邏輯關系。總而言之,學生想反思,但不知何時要反思、反思些什么,自然養成不了反思的習慣,這樣的反思就比較的零散。
二、高中化學復習階段反思性學習提出的策略
(一)通過復習喚醒學生反思
化學教師要給予學生復習方法上的指導,使其明確復習時要反思些什么。化學復習主要包括三個階段。首先是在課堂上做好筆記,這是課后復習的根本來源,在記筆記時要了解基本的化學公式與化學反應,不懂的地方用紅筆做好記號,便于課后復習時進行深入思考,弄清筆記中的疑點后,通過反復閱讀反復記憶,熟練掌握知識點。其次,復習時的反思,重點思考課堂上研究的是什么?為什么要研究?怎樣研究?除此之外,還要反思所學的知識之間有什么聯系?比如,在《檢驗一些無機化合物》一章中,復習“離子的檢驗”時,就要思考之前已學過哪些常見的離子檢驗方法?混合溶液中常見的離子檢驗過程,進一步思考離子檢驗的一般方法是什么?這些問題都是教師會講解到的,因此在記筆記時不要有遺漏,同時針對典型的例題也要抄寫下來,作為復習時的參考。最后需要進行復習后的自我檢測與自我評價。通過對課后習題的練習,檢驗自己復習的結果,同時也便于把握學習的重難點、疑點以及幫助自己制定出更完善學習目標與計劃。
(二)引入問題,激發學生的反思意識
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創設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成為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主人。”荷蘭著名的教育家弗賴登塔爾也指出,問題應該來源于情境,而學生則應該學習從情境中辨認問題,提出問題。反思起源于問題情境,這一觀點得到了大多學者的認可。
在引入問題的過程中,創造一個固定的情境可以促進學生的反思,這些情境中的問題無疑是促進學生反思的催化劑。因此,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必須掌握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尋找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引起學生認知的碰撞,激發學生的反思。
但是學生很容易受以往教學所學影響,導致在遇到問題時,理所應當地按照錯誤思維分析,從而導致結果的誤差。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這些思維錯誤導致的結果誤差,讓學生反復在問題中改變思考方向,激發學生的反思欲。通過對歸納、錯誤、錯誤糾正和再導入的經驗回顧,可以著重加深學生的記憶。學生在日常學習中的錯誤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和財產,教師不需要在教育過程中避免錯誤,反之亦然,要利用學生的常見錯誤,讓學生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體驗反思和糾錯的過程。提醒學生記錄“錯題本”,通過自我糾錯來形成對錯誤的敏感度,反復練習錯題也是有助于成績提高。
總結
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理念,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要舍得花時間給學生反思,交流,總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反思的示范和引導,另外要用心挖掘促進學生反思性學習的輔助性資料,提供給學生課后進行反思。其次,教師還要樹立正確的作業觀,精選題目,把反思性作業納入課后作業中,并及時進行反饋、評價。在學生的反思性作業中挖掘優秀的典型作品供其他同學學習。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14.
[2]任樟輝。化學思維理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0: 5.
[3]劉響.初中物理反思性學習的策略與實踐研究[D].蘇州大學,2018.
[4]陳佑清.反思學習:涵義、功能與過程[J].教育學術月刊,2020 (05) 5-9.
[5]吳秀娟.基于反思的深度學習研究[D].揚州大學,2019.F576F4FA-76D1-4E4D-852A-D3F352E2AF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