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家清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提出,要使學生具備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7~12歲是小學生思維高速發展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小學生的求知欲很強,思維正由具象思維向形象思維轉變,在這個階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非常關鍵。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關注通過數學教學來有意識地傳授思維訓練方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發散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多媒體輔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3-0155-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3.052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注重對學生知識的傳授,還應該關注對學生思維的培養。小學數學邏輯性非常強,對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為此,教師應該積極認清小學數學中邏輯思維的重要性,了解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現狀,并且更深入地去探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策略,為學生的邏輯思維培養創設良好的條件。
一、小學數學中邏輯思維的重要性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學的邏輯方法,準確而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小學數學中的邏輯思維培養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數學核心素養的增強,是學好數學及其他學科的重要條件,因此其是非常重要的。
(一)有利于學生對數學知識更好地理解和學習
對于學生而言,其在接觸和學習了數學知識之后,必須對之加以思考,唯有通過系統的思考,才能夠實現對習得的數學知識的有效內化,唯有這樣,才能夠將這部分知識納入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之中。學生邏輯思維的養成,有助于學生實現對數學知識更好地學習和理解,能夠在此基礎上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養成和發展。
(二)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數學核心素養的增強
邏輯思維是主體實現對客觀事物有效認知過程當中應遵循的科學的思維過程。數學知識本身帶有一定的邏輯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遵循新課標的要求,在日常教學環節當中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這將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活動更具成效,同時能夠讓學生在這一過程當中掌握數學知識學習的正確路徑,從而有助于學生實現對數學知識的自主學習,讓其數學核心素養得到顯著的增強。
(三)邏輯思維是學好數學及其他學科的重要條件
數學是用數量關系(包括空間形式)反映客觀世界的一門學科,邏輯性很強、很嚴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條件。與此同時,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能力截然不同,邏輯思維能力不僅是學好數學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學好其他學科,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的基礎。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現狀
邏輯思維能力不僅僅是數學學習過程中必須具備且不斷提升的,更是未來社會人才必備的素養。但是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教師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意識也有所欠缺,導致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現狀問題重重。
(一)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為薄弱
小學生思維習慣偏向于直觀思維和形象思維,而對于邏輯思維、抽象思維則往往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在閱讀一道題目的時候,學生往往可以很快地從頭讀到尾,但是讀完后依然缺乏解題思路,因為他們沒有發現題目中的邏輯關聯,找不到問題的關鍵,沒有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而由于邏輯思維能力薄弱,學生在遇到很多需要邏輯推理的問題時都無從下手,這又將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逐漸缺乏信心和興趣。
(二)教師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意識不足
雖然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了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價值,但是并非所有的教師都將數學教學的重點放在了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上。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加之傳統教育觀念的導向,使得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更加重視學生的計算、做題。通過練習、鞏固,學生的確能夠夯實基礎,在考試中取得不錯的分數,但是對于拓展類題目,學生則手足無措。這是因為教師在平時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沒有有針對性地通過引導、傳授方法、進行思維訓練等途徑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缺乏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
三、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需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為學生傳授思維訓練方法,規劃教學內容,滲透思維訓練,引導自主思考,增進思維能力,利用多媒體輔助思維培養,引導學生形成思考的習慣。下面我將分別對這幾個層面的內容加以分析和探究。
(一)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
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生通常是直接進行解題,這樣一來可能會因為審題不認真、缺乏解題思路等因素而解答錯誤,學生的思維與語言能力也無法得到提升。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解題之前,說一說解題思路,對自己的數學習題求解過程加以語言表述,以此來使學生更好地實現對相關數學知識的消化與吸收,并讓學生的學習感知變得豐富,思維變得具體。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掌握的語言詞匯較為有限,因此,如若教師一開始就要求小學生使用規范的語言來表達解題過程,毫無疑問對于學生而言存在著較大的難度,同時會因為學生感受到自身的解題過程表述不夠規范而擔心受到教師的批評,從而逐漸形成畏懼心理,甚至會影響到其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信心。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教學當中鼓勵學生敢于使用自己的語言對解題過程進行描述,只要學生能夠將解題過程用自己的語言完整地表述出來,便對其加以鼓勵和肯定。通過在教學當中堅持這一做法,讓學生在頭腦當中逐漸生成清晰的解題思路,并形成身體記憶,在后續的教學當中,當某個學生進行表述過程當中出現遺漏時,其他同學亦能夠在第一時間發現并加以指出。
(二)為學生傳授思維訓練方法
從邏輯思維養成的角度來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對學生的邏輯思維加以培養,通過科學遴選培養方法,如分析和綜合法、比較和分類法、抽象和概括法、歸納和演繹法等,能夠讓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得到顯著的提高。
首先,分析和綜合法。分析法即通過將所研究的對象解構為不同的部分,通過對每一個部分的分析和研究達到對該對象內涵有效認知的方法。綜合法則是通過將研究對象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綜合分析研究,以便能夠從整體上把握研究對象的內涵。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教師應當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學情,決定選擇哪種方法實現對學生思維水平的養成與提高。
其次,比較和分類法。比較法是在選擇好分析對象及其對比對象的基礎之上,通過對二者共性與特性的研究實現對分析對象內涵界定的方法。分類法則是通過對不同研究對象性質與屬性的把握,將之界分為不同組的研究方法。
再次,抽象和概括法。抽象即將跳過表象,對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加以歸納的方法。概括則是將同一種研究對象的本質屬性加以描述的方法。
最后,歸納和演繹法。演繹法即演繹邏輯,是由亞里士多德提出,此種推理方法意味著結論蘊含在前提之中,推理的目的即在于將結論從前提之中指出。歸納法即歸納邏輯,乃是由培根提出,其遵循由個別的或特殊的知識類推到一般的規律性知識。在小學數學課程的教學體例當中,運算法則等均源自歸納推理,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當有意識地實現對學生推理能力的培養。
(三)規劃教學內容,滲透思維訓練
在小學數學課程改革過程當中,教師應當在向學生傳授數學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邏輯思維水平的提高,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對教學內容加以科學地規劃以及合理地安排。通過認真研讀教科書,總結過往教學過程當中的不足,來制訂全新的教學策略。唯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得到進步。我在實現有效教學的同時,讓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得到提高,便在帶領學生學習“小數的意義”這部分教學內容時,先行對授課內容加以調整。在課上,我先帶領學生學習了小數的概念,并布置了幾道較為簡單的習題供學生練習鞏固之用,使學生通過習題求解練習實現對小數概念的精準理解和掌握。其后,我帶領學生進行了知識拓展,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思考:小數之外的其他數字應當如何稱呼。在學生踴躍作答之后,我向其簡單介紹了百分數、正數、分數等相關概念,由此使學生對于小數的特點形成了深刻的理解,并在這一過程當中實現了數學知識的拓展。在課堂最后,我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不同的小數種類,如無限小數、無限不循環小數、循環小數以及混循環小數等,由此讓學生實現了對小數概念的全面理解,并且達到了對學生邏輯思維水平提高的教學目的。
(四)引導自主思考,增進思維能力
提問并非教師的專利,學生一樣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來實現同教師的互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敢于提問,學生能夠真正參與到數學課堂的知識學習中,從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并且能夠讓學生逐漸養成自主探究數學知識的良好意識。考慮到小學生的自制力較差,并且對于較為抽象的數學知識領會較為困難,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生活閱歷,為其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將要帶領學生學習的數學知識,設計生活化問題,并將這種問題作為教學導入環節,以此來讓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同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學習了相關數學知識之后,要求學生借助所習得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這樣將會讓學生逐漸養成數學知識應用意識,并在這一過程中提升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
(五)利用多媒體輔助思維培養
多媒體技術能夠實現對圖像、動畫、文字的集成化承載,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小學數學課程教學,能夠讓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活躍,多媒體技術所表現出的直觀性特點,將讓學生的數學知識學習體驗變得更加優質,并且可以實現對課堂有效教學時間最大程度的使用,達成課堂教學內容擴容的目的,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掘。對于小學生而言,其習慣于感性認識的特點,意味著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有著積極的意義,并且有助于小學數學教師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比如,教學《平移和旋轉》的時候,學生的抽象思維較薄弱,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演示平移和旋轉,使學生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在頭腦中建立“平移”和“旋轉”概念的表象,來深化對于平移和旋轉的認識,提高抽象思維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
(六)引導學生形成思考的習慣
在提升學生邏輯思維水平這個問題上,僅僅教師單方付出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應當取得學生的積極配合。唯有學生養成了善于思考的習慣,才能夠提升其邏輯思維水平。小學生自制力較為薄弱,難以自行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給予學生耐心的指導和悉心的指引,以便能夠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具體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兩點:(1)結合學生解題過程當中存在的審題不夠認真的現象,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讓其掌握正確的審題方式,將題目分解成不同的題干,分析不同題干之間的關聯性,在草紙上繪制出題目所提及的數量,并明確數量關系。(2)在每一次解題完成之后,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組織學生對自己出錯的原因進行分析和總結,思考如何在下一次解題時避免再出現同類錯誤,通過這一方式,能夠讓學生養成主動思考的良好習慣。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教師亦應當組織學生進行邏輯思維練習活動,如組織班級學生開展“搶答”活動,由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出自由搶答的題目,最終選出作答正確率最高、回答速度最快的學生,對其加以表揚,這樣一來,學生將會因為感受到了來自教師的認可而激動不已,同時亦會在教師的肯定之下,更為踴躍地參加數學課堂的各類學習活動,這樣便會使學生的邏輯思維水平得到提高,進而提升其數學核心素養。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小學數學中邏輯思維的重要性以及小學數學教學中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現狀的分析,重點論述了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小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階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不僅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非常有益,對于學生其他學科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為此,教師應該抓住小學數學教學對于邏輯思維培養的黃金期,認識到數學對于邏輯思維培養的重要價值,積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曾梅蓉.立足小學數學課堂,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文理導航(中旬),2021(4):22.
[2] 楊拾拾.高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策略[J].家長,2021(8):50.
[3] 蘇敏.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21(11):107.
[4] 邵疏.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文理導航(下旬),2021(1):30.
[責任編輯 梁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