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利 衛芳芳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程是初中教育體系當中的重要課程,有關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最主要的就是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學生成為一個心理健康,擁有法制觀念,厚植國家意識的人,同時學生也具備強烈的政治認同,堅定的文化自信,以及對于社會和諧有著基礎理解,并且對自己的人生價值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但在疫情背景之下,有關課程的傳授力度以及學生的吸收力度都遭到了極大挑戰。在這種情況之下,就要求我們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創新性探索,采用更加多元化的合作學習模式,進一步使得有關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講授與疫情時代背景之下緊密結合,并且產生高效效果,完成課程目標。
關鍵詞:疫情背景;初中道德與法治;合作學習;策略研究
引言: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各行各業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同時,也對教育行業帶來了非常大的挑戰。線上教育的模式得到了更加廣泛普及,但在有關線上教育進行過程當中,學生的聽課力度以及反饋力度仍然沒有辦法與線下授課模式相比較。在疫情的時代背景之下,有關教育方式也逐步向線上教育方式傾斜,那么就要求,對于學生的上課反饋力度能夠開啟更為科學的探索模式,從而提高學生上課積極性,推動素養落地。而道德與法治學科是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歌,并且培養學生道德品質以及推動學生立德樹人,完成學生內在精神品格塑造的一門重要課程。同時,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的過程當中,也要不斷強化學科核心內容的傳授,從而以核心內容為主干,以其他教學方法為枝葉,推進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合作化發展,更好實現疫情時代背景之下課程傳授要求。
一、強化教師專業能力,提升教師職業操守,提高教師各方面引導能力,為合作學習方法推進形成重要背景依托
在疫情的背景之下,我們可以看到,停工停產,線上授課,以及各種各樣的現實性挑戰也都在悄然滋長。而這一系列情況產生的背景,就要求有關教師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傳授的過程當中,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因為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推進課程有序落地,并且推進課程素養落地的重要背景依托。如果教師沒有較強的專業能力,沒有堅定的職業操守,那么就沒有辦法有效推進初中道德與法治合作學習有效性提高,沒有良好的專業能力,也沒有辦法很好吸引學生的興趣,更沒有辦法推進有關學科素養落地。教師專業能力的運用也體現在對于有關教學方面的引導,無論是在教育引導的過程中強化合作意識提高,亦或者是不斷推進有關環境引導模式升級,不斷提高學生上課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高課堂活力,以環境形成氣氛,在氣氛烘托中推動有關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增強。
就比如說在帶領學生學習《合作!競爭!》這一部分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玩一場“你說我猜”的游戲。一名代表背對黑板,一名代表面朝黑板;教師在黑板上寫上一個詞,面朝黑板者要在不做動作、不提及黑板上字眼的情況下,依靠語言描述的方式引導同伴猜出黑板上的內容;成功者可為本組積一分,最后積分最多的一組即為獲勝方。在這個游戲中,學生可真切體會到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同時又在競爭中樹立起了正確的團隊榮譽感。這就非常好的體現了,在疫情背景之下,教學方式的更加多樣化探索,不僅僅是教師引導能力的提高,也是對學生集體榮譽感培養的一次重要探索。
二、對于有關課程用更為充足的教育資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合作學習提供有效性的平臺載體
疫情背景之下,無論是教課方式,還是師生互動體驗都發生了一系列改變。傳統師生面授制向線上溝通互動制轉變。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有關教育方面,線上交流會的模式不斷推廣,這也使得有關教育資源可以通過非常多的方式進行共享。教育資源也在展拓。同時,在有關課程進行講授的過程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備課。備課所做的準備是否充足也會直接影響到有關課堂的活躍程度以及有關學生的吸收程度。那么,如果要使得初中道德與法治合作學習有效性更為廣泛的提高,就需要在進行課程備課的過程當中,使得有關教師更加廣泛靈活運用教育資源,以更加充足的教育資源來豐富和拓展自己的教學課堂,使得學生的積極性、靈活性、自主性得到更為廣泛提高,形成強有力平臺載體,為學習有效性改善提振。
對于《對不良誘惑說“不”》這一部分的教學,教師可以在列舉案例時融入一些學生們所熟悉的生活場景,如:來家里做客的叔叔遞給爸爸一支煙,爸爸因為正在戒煙便禮貌地拒絕了;隔壁的阿姨來找媽媽打麻將,媽媽因為要輔導自己做功課而婉言謝絕;哥哥和同學們一起打牌,有人提議“玩錢”,哥哥勸阻無效后找了借口抽身離開……從這些事例中,學生們不僅了解了生活中不良誘惑的具體類型,而且可以在分析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樹立起良好的自律意識。
三、推進課程傳授與生活緊密結合,以真實感悟對學生形成重要精神引導,增強學生切實體驗感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與生活有著緊密聯系的課程。疫情背景之下涌現出了無數的凡人英雄,他們的事跡也會成為這門課程學習的重要內容。并且在疫情反反復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屬于各行各業的擔當與責任。也正是在危難之下才鑄就了寶貴的抗疫精神。這也是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學習的重要內容。那么這也體現了,課程的內容要與具體實際和生活感悟相結合。在進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傳授的過程當中,課程傳授應當與生活更為緊密結合,以生活中切實的感悟來對學生形成重要的精神引導,同時,生活中的感悟也可以非常好的提升學生的共鳴感,從而增強學生切實體驗感,完成學科素養落地,推進合作學習效率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在孩子面前不要表現出吸煙、飲酒、打牌等不良嗜好,要注意用語文明和行為文明,要留出一定的時間從事看書、讀報等有益的學習活動,在和子女產生分歧乃至矛盾時要更多地通過平等協商、靜心聆聽、換位思考等方式來協調處理,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并要在誠信、節儉、孝親、守時等方面給孩子做出好的表率。
結束語: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有著非常重要的精神塑造價值,有關課程的深入落實也可以非常好的使得有關優秀品格厚植到學生內在精神狀態中,潛移默化影響學生行為,推動有關優秀行為在當今時代背景之下更為廣泛推廣,使得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且,在疫情時代背景之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方法也有了更加靈活以及多元化的探索要求,而這種探索方向,也要與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緊密結合,優化教育手段,拓寬教學渠道,推進教育資源靈活運用,使得教學質量得到更為廣泛提高,進一步發揮道德與法治教育春風化雨潤無聲的效果,使得思政教育能夠在無形之中潤萬物,養萬物,化萬物,提高學生內在素質,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莉娟.初中道德與法治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全國優秀作文選(教師教育),2021(03):60.
[2]李安民.淺析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01):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