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玲
摘要:《讀本》初中分冊在價值和內容上,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共同搭起了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主陣地。有效融合《讀本》和七八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進行的主題作業設計,為《讀本》的教學搭建了腳手架,將《讀本》價值的延伸和貫通整個初中階段的思政課教學中。
關鍵詞:初中;《讀本》;《道德與法治》;拓展空間;有效融合;主題作業
從2021年秋季學期起,《讀本》)作為必修內容,走進大中小學校,進入學生的課堂。初中階段的《讀本》如何整合《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拓展空間”欄目內容,尤其是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同時兼顧七年級、八年級下冊、九年級的教材內容,值得深入探索。為了更好地實現《讀本》和《道德與法治》的融合,結合拓展空間欄目的主題作業設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橫向拓展,有機結合
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治》教材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突出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其中,法治思想與《讀本》中的法治教育互有交集、交相輝映,在強調知識性、思想性的同時,更加凸顯實踐性,讓學生充分理解法律就在我們的身邊,讓法律有溫度,讓法律在學生的生活中更有力度,學會用法律規范自己的行為,充分體現法治教育的生活性和實踐性。因此,在進行《讀本》“法治興則國家興”教學時,可結合八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合理利用網絡”、“遵守社會規則”等內容,設計主題作業。首先選用疫情期間的網絡謠言惑眾的熱點問題,引導學生聯系教材“網絡生活新空間”中“拓展空間”欄目“如何理性參與網絡生活”的相關內容,結合《讀本》“全面依法治國的意義和要求”,開展小組合作探究作業,制作“理性上網遵章守法”的倡議書,全班分享,進而形成班級共同倡議和公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讀本》中“將全面深化改革進行到底”是八年級學生較難理解的內容,可結合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作為改革的親身經歷者和收益者,學生們由切身的感受和實在的體驗,結合教材中《遵守規則》中“拓展空間”的活動,通過感受規則的制定與完善,會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會發展的的要求,“雙減”政策的出臺和落實,會更加有利于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布置開展制訂“減負增質我參與”的行動計劃,認識到“雙減”政策下自己主動、積極學習與實踐,才能更好地實現“增質”,進一步深化了對《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的理解,同時也切實地理解和感悟到了《讀本》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的論述。
二.縱向延伸,有效貫通
縱向延伸主要是探索《讀本》與七年級、八年級下冊、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的貫通,即向下和向上延伸的問題。這需要對初中《讀本》全面解讀和深入研究,以及對《道德與法治》教材各分冊熟悉把握。
作為七年級的學生,還未真正接觸《讀本》,但可以把《讀本》內容有效貫穿在教學中,這需要教師提前做好整體的教學計劃,將《讀本》的相關內容提前融入七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達到向下的有效貫通。
如《讀本》第一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發展的不同階段目標”高度契合了七年級上冊《少年有夢》中關于“少年的夢想,與時代脈搏緊密相連,與中國夢密不可分”,其中鏈接了中國夢的內涵。為此,可以通過結合“拓展空間”內容設計主題作業“我和2035有個約”、“寫給2050年的自己”書信的書寫,展望2035年和2050年的自己,幫助學生更好地將個人夢想融入到時代的發展中,把個人的夢想與國家的、民族的夢想緊密結合起來,又為日后《讀本》的教學做好鋪墊。
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是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起始部分?!蹲x本》第五講“法治興則國家興”中“奉法者強則國強”的落腳點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因此,結合七下《我與法律同行》中拓展空間的內容,設計“法治中國建設我出力”的主題作業,學生思考和制訂在學習法律、遵守法律、依法維權方面的行動計劃,認識到法治中國建設是每個人的責任和義務,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我們要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讀本》第八講《中國共產黨是民族復興的引路人》,從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新時代黨的建設的總要求等方面闡述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作出的杰出貢獻。學生在學習《讀本》這一講相關內容后,更易于理解和領會八下第一單元開篇從憲法的角度闡明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地位、根本宗旨,黨領導人民立法、守法。為此,在學習完《讀本》第八講內容后,結合八下《堅持依憲治國》中拓展空間的活動,安排學生課后查閱憲法文本或者網上查找憲法資料,摘抄憲法中關于中國共產黨的內容,在課堂上分享,并齊讀相關的內容,也可以作為國家憲法日憲法誦讀的內容之一。
《讀本》中關于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內容,教師備課時要充分理解和深入研究這些內容安排與九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的內在邏輯關系,既區分各自的側重點,又重視彼此的關聯性,采取學生聽得懂、看得見、信得過的方式,達到能理解、能內化、能踐行的效果。結合九年級拓展空間的內容,布置“講好中國故事,展示偉大成就”的主題作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通過參觀成就展、查找資料、采訪身邊的人等方式,結合脫貧攻堅、抗擊疫情、建立國家公園、舉辦冬奧會等重大事件,展示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感受國家發展的生動實踐,增強自信心、自豪感和使命感,連接起思政大課堂和學校小課堂。
初中階段的《讀本》與《道德與法治》“拓展空間”欄目有效融合的價值和方式值得更深入的探索,主題作業的設計要緊緊圍繞主旋律、主陣地,既服務于《讀本》的教學,又基礎學生的實際和生活,為《讀本》和《道德與法治》教學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 陳鳳.中學思想政治學核心素養視域下活動性課程構建策略研究[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9(3).
[2] 鐘啟泉.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J].全球教育展望,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