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娥
摘 要:陶行知先生早年曾赴美留學,是杜威的學生,他對杜威的實用教育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并且結合我國國情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論,這一理論的提出對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探索了“生活教育”理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啟示,希望能夠為小學語文教學成效的提升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小學語文;啟示
陶行知是國內著名教育家,他以杜威的實用教育理論為基礎,結合我國國情,提出了 “生活教育”思想。該思想認為教育活動應當“源于生活,歸于生活”,也就是要將教學活動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到一起。時至今日,在新課改持續開展的過程中,該理論仍舊成為眾多教師開展科目教學改革活動的一個重要指導理論。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本文對該理論進行了研究分析,并且探索了其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啟示作用。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一項著名教育理論,它吸收了杜威實用主義教育理論中的“教學做合一”、“教育即生活”等思想,同時也結合我國國情對其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和改進,最終提出了能夠為我國教育工作開展提供有效指導的一項教育理論。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教育場所,我們所能接觸到的生活都是實施教育活動的重要基礎,由此可以說“生活如何,教育即如何”。教育的好壞很大的程度上都取決于生活,如果生活是有目的、有組織、有條理的,那么教育就是有目的、有組織、有條理的。陶行知先生還指出,“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具體實施方法,而其中的做是指發明、實驗、生產、探索、建設等,其最高境界應當是創造。學生在行動的過程中會產生相應的思想,然后再次通過行動將這些所思所想變成現實,而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創造過程,在生活教育的過程中,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陶行知先生還指出,開拓和創造是我們生而為人的一個價值體現,而這種創造教育最好從兒童時期開始。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啟示
(一)培養師德,以身作則
陶行知先生提倡實施開放性、生活化的教育教學活動,認為教師不僅是知識傳授者,而且會從各個方面對學生產生影響,教師在面對學生時的所有言行舉止都對學生能夠產生一定的教育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培養自身的師德,增強自身的修養,這樣才能做到以身作則,并且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讓自己的言行舉止也能發揮積極的教育作用。特別是對小學生來說,他們模仿力極強且正處在行為習慣養成的一個關鍵時期,教師不良的言行舉止極容易被其所效仿,進而促使其養成不好的行為習慣,因此教師必須要有“身正為范”的理念,時刻注意自身言行舉止,成為小學生的好榜樣。
(二)教學目標生活化
根據“生活教育”理論,小學語文教學之時,無論是出發點還是落腳點都應當放在小學生的道德發展、能力培養等方面,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設置一些生活化的教學目標,這樣不僅有助于促進教師的教學理念轉變,同時也有助于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采用更加貼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來調動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為生活化教學效果的提升打好基礎。傳統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將側重點放在知識講解、紀律約束等方面,并且奉行“唯成績論”的教學理念,完全忽視了小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教育更是被束之高閣,屬于一種封閉性的教育模式。這樣培養出來的小學生缺乏創造的熱情,沒有自身的特點,對于國家發展、社會進步所能起到的推動作用有限。而在“生活教育”理論引導下,教師通過設置生活化的教學目標,為小學生的各項能力發展打下了基礎,恰好迎合了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
(三)教學情境生活化
語文知識大多源自生活,而生活也為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和素材,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尋找到很多的語文教育契機,而這也是對“生活教育”理論的一個事實論證。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創造各種生活化的情境來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這樣既能增加語文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能讓小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到語文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此種方式還能充分調動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借此幫助其更加深刻的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情感。
(四)教學內容生活化
任何科目的教學效果都與教學內容的設計情況有著最為直接的聯系,而生活化的教學內容能夠增強語文教學的生活氣息,讓小學生對其產生親近和熟悉的感覺,這樣能夠更好的激發其學習興趣,從而獲得令人滿意的語文教學效果。教學內容生活化是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根本貫徹,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的更好融合,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給與小學生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并在此基礎上幫助其建立積極正確的價值導向,讓語文教學不僅能夠促進小學生知識、能力的發展,同時還能促進其精神世界的發展。情感教育本身就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有研究表明,情感教育最為主要的實施方式就是教學生活化。只有利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來幫助小學生重溫相關的生活經歷,這樣才能讓其回想起當時的感受,從而催生出相應的情感,借此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五)加強生活教學實踐
語文教學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它不應只是局限在課堂上,而是要向課外實踐活動中延伸,這與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教育”的思想相契合。實踐教學既能進一步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同時還能真正實現在現實生活中開展語文教學活動的目的。陶行知先生歷來重視實踐教學,他認為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真實的感受生活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其有更多的生活經驗和閱歷,而這對于小學生自主完成知識建構能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總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培育自身的師德,同時還要注意教學目標、教學情境、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并且還應加強生活教學實踐,這樣才能獲得更好的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房玉梅.淺談小學低段計算能力提升的有效方法[J].黑河教育,2020(05):38-39.
[2]何小琴.淺析小學數學低段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J].科技資訊,2020,18(05):180+182.
[3]張洪東.關于低年級小學數學計算能力培養的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20(0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