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佳
摘要: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和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音樂也逐漸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水平。隨著傳播媒介的不斷發展,音樂的傳播形式也越來越多,流行音樂作為一種音樂形式,推動了音樂教學發展。在音樂教學中,如何將流行音樂和音樂課堂教學相結合成為了音樂界所關注的要點,要幫助學生養成正確對待流行音樂的態度,形成兼收并蓄的學習和鑒賞能力。本文對音樂教學與流行音樂的融合進行探討。
關鍵詞:音樂教學 ?流行音樂 ?融合思路
中圖分類號:J6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2)06-0136-0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出現了音樂,當今我國的音樂形式主要以流行音樂、民族音樂和古典音樂為主。流行音樂主要的特點就是通俗易懂,正是因為如此,流行音樂才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特別是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因此,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學校在組織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融入流行音樂元素,借助流行音樂和音樂教育的有機融合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保證學生音樂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效果。
一、流行音樂所具有的特點
流行音樂的創作目的在于更好的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相比于其他的音樂形式而言,流行音樂能夠通過通俗易懂的歌詞來反映人們失落、喜悅等豐富的個人情緒。因為群眾年齡段和職業的不同,流行音樂能更具體并客觀的表達出群眾內心的真實情感,這也是流行音樂能被大眾普遍接受的原因。流行音樂的曲調多數時候都容易被人們記憶和演唱,在不刻意的時候就能學會,并且流行音樂很容易產生激昂的氛圍,具有很強的傳唱性和與時俱進的時效性,但在伴隨著這些好的優點的同時,流行音樂的藝術指導性較低,因此無法得到有效的藝術傳承。流行音樂被群眾喜愛的速度很快,也能以最快的速度進入熱搜榜,因此,流行音樂往往可以迎合社會大眾的喜好,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和肯定,使社會大眾成為流行音樂的傳播者,在促進流行音樂發展方面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流行音樂的傳唱度很高,流行的速度也很快,但隨之而來的是更新的速度也快,很容易被新產生的音樂所代替。流行音樂具有多種形式,并且歌詞也都比較新穎易懂,在流行音樂推出的同時也會伴隨著一定的商業價值,因此流行音樂比較適合普通的人民群眾,對于流行音樂而言,怎樣才能讓大眾喜愛,怎樣才能滿足大眾的心理需求,這成為了如今流行音樂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二、音樂教學所面臨的現狀
對于大多數中等職業院校而言,所授課的學生年齡普遍在15—18歲之間,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叛逆期,很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反感的想法,并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也很容易產生焦慮、恐慌和無助的情緒,以至于他們在課堂上缺少積極性,很難認真、努力的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因此,如今的教育需要完整的思想教育和美育教育來幫助其進行協調,而音樂教學又是美育教育實施的重要途徑之一。由于生源復雜,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存在明顯的差異,音樂基礎也相對薄弱,而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并未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系統分析,教學理念相對傳統,教學方法也不夠新穎,教學活動無法凸顯出時代性特征,主要教學內容以聲樂教學和民族音樂教學為主,教師并未認識到流行音樂的重要性,甚至部分教師對流行音樂存在抵觸心理,認為其藝術性不足,不愿意組織開展流行音樂教學,極大限制了學生對流行音樂知識的系統學習。即使有一些教師開展了流行音樂教學活動,也由于難以兼顧所有學生的情況,導致教學活動流于形式,限制了學生對流行音樂部分知識的學習和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
三、音樂教學與流行音樂融合的必要性
隨著流行音樂、網絡音樂等多種音樂形式不斷推出,年輕人對新鮮事物有著明顯的追求與偏愛,由于傳統音樂都比較嚴肅和莊重,學生在課堂中很難對其產生興趣,而流行音樂與之相比,具有更清晰明了的情感表達和新穎出彩的歌詞曲目,所以流行音樂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但由于他們的年齡小,心智還不夠成熟,很多時候都是盲目的追求和崇拜,并不能準確的分辨出音樂的好與壞。而流行音樂傳播的內容又過于雜樣和混亂,這導致在音樂這一大環境下存在著多種消極元素。此外,目前的社會發展處于商業化的形式當中,很多流行音樂作品都偏向于功名和利益化,很難讓學生從中體會到真正的音樂內涵。所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將流行音樂與傳統音樂進行融合,從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格和特點。例如,SHE的《不想長大》副歌部分直接運用莫扎特的第40號交響曲中最為人熟知的主題作為副歌旋律;《Remember》中就運用了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的主題旋律,并用電聲化配器進行改創;五月天的《知足》在間奏部分就出現了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的C大調《小星星變奏曲》;周杰倫的《東風破》《菊花臺》《蘭亭序》等在編曲上運用中國傳統五聲調式再加上琵琶、二胡等民樂助陣。許多音樂都是由流行音樂和傳統音樂相融合而產生的,這些流行音樂都具有一定的學習和模仿的作用,因此就目前流行音樂的價值而言,將流行音樂融入到音樂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四、音樂教學與流行音樂的融合路徑
(一)挖掘流行音樂內涵,防止教學過于形式化
流行音樂之所以能被許多學生接受和喜歡,多數是因為其擁有通俗易懂的歌詞和輕松愉悅的曲調。即使對流行音樂的喜愛超過了對大部分種類音樂的喜愛,但學生也僅僅是增加了對流行音樂的哼唱次數,這也導致學生并不能真正的了解其音樂內容含義,也無法對其進行深入的探究。在音樂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面對流行音樂潮流對流行音樂的文化內涵進行系統的研究,并且結合流行音樂的發展歷史和傳播歷史,引入一些積極向上且能夠引領學生精神建構的歌曲和文化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流行音樂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對流行音樂文化形成全面系統的認識,切實保證流行音樂教學的整體發展成效。
例如將流行音樂的發展背景部分知識引入到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歌曲,如《龍文》《青花瓷》等,結合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知識對歌詞內容進行深入解析,讓學生在感受不同類型流行音樂文化魅力的基礎上,也能深切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學生受到傳統文化魅力的感染。在此前提下,教師將流行音樂教育內容與音樂教學中具體的教學知識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從仿寫創作的角度對歌曲進行分析,指導學生如何創作中國風歌曲,從音樂藝術角度對流行音樂歌曲進行賞析,發現流行歌曲的藝術魅力。在學生結合教師的指導進行不斷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文化理論掌握情況、藝術修養和審美分析能力都能得到適當的強化,從而有效的將流行音樂積極的一面引入到傳統音樂教學中,防止傳統音樂教學過于形式化。
(二)重視流行歌曲,組織學生參與流行歌曲演唱
流行歌曲本身是社會大眾喜聞樂見的音樂藝術形式,是音樂文化體系中的重要構成元素,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加強對流行音樂歌曲教學的重視,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還能為學生深入系統的學習音樂文化知識創造良好的條件。所以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正確認識流行音樂的重要性,并且從演唱訓練角度對流行音樂教學進行改革創新,讓學生對基礎聲樂知識、器樂知識進行系統學習,并培養學生的音樂知識學習興趣,為后期學生對音樂藝術知識進行深入的探索和學習創造條件。如此就能夠將流行音樂演唱與聲樂理論教學、發聲方法教學以及發聲技巧教學有機融合在一起,切實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效果的全面提升。
例如教師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引入王菲《水調歌頭》流行歌曲的演唱教學,一方面讓學生分析王菲發聲的特殊性以及發聲技巧,讓學生在模仿訓練中形成對王菲發聲特點的認識,提高學生對發聲技巧和方法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教師組織學生接受《水調歌頭》演唱訓練,將所學習的發聲技巧和方法應用到實際的演唱活動中,促進學生歌唱技能的培養。在此環節,教師可以采用對唱、和聲以及重唱等多種訓練方式,確保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對流行音樂的演唱和音樂藝術的歌唱模式形成深入系統的理解,確保學生整體學習效果的全面提升,為學生音樂藝術修養的良好培養創造條件。
(三)改變教師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方式和理念
在音樂的教學課程中,音樂教師作為音樂傳播的主導者,也是音樂教學的監督者,其在音樂的發展和傳播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并且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擁有多樣性的身份,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需要音樂教師具備良好的個人素質以及文化素養。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落實,很多傳統的教學理念已經滿足不了當下學生的需求,因此,對于教育改革來說,也需要快速的轉變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加強對學生的音樂教育,在對其進行音樂教育的同時,也要最大程度的發揮流行音樂的促進作用,使流行音樂的輸出能力達到最大,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做好充分的了解,深層次的挖掘學生對音樂的潛能。教師不能一味的給學生傳授理論概念,可以將一些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通過課堂上的實踐活動展示出來,幫助學生更直觀具體的了解和學習課堂上的音樂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讓學生了解音樂的發展簡史和發展歷程,只有學生對音樂的產生和發展有一定的認知和了解,才能在引入流行音樂后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產生更多的興趣和認知。流行音樂與其他形式的音樂歷程相似,也經歷了多年的發展與變化,這使得流行音樂也有了自身的價值和內涵。因此,轉變當前的教學理念顯得尤為重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思想教育和思想開導,使學生的內心世界更加穩固,幫助學生提高自信和增加勇氣,進而讓學生在音樂教學中能高效的進行演唱和學習。
(四)結合熱點,凸顯音樂教學的時代特征
由于學生思想發育還不夠成熟,在成長過程中保持著對新鮮事物的強烈好奇心,在教育實踐中,音樂教師可以把握學生的這一特點,將音樂教學與流行音樂相關的熱點事件、熱點元素等進行有機結合,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系統學習。教師也可以對社會熱點涉及到的流行音樂方面知識進行挖掘,并融入到音樂教學活動中,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促進學生音樂藝術修養的有效培養,真正在教育實踐中彰顯時代價值。
例如在自然天災期間,教師就可以適當的引入流行音樂領域的公益歌曲,如《讓世界充滿愛》《明天會更好》《相親相愛》《螢火蟲》等,并指導學生學習這部分歌曲,保證學生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可以形成情感共鳴,促進學生歌曲演唱過程中藝術表達能力和情感渲染能力的明顯提高。又如紀念建國建黨的重要日子,老師就可以選擇一些積極正能量的愛國流行歌曲引入到教學活動中,如《我的中國心》《大中國》《中國人》《紅旗飄飄》等,輔助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音樂學習效果,同時也發揮了音樂教育的育人功用,促進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激發和社會責任感的強化,切實提高中職院校人才培養效果。此外,教師也可以結合流行音樂領域的熱點活動開展教學活動,促進社會熱點內容和中職音樂教學的有效銜接,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針對湖南衛視“歌手”熱播的情況,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分析搖滾音樂、鄉村音樂的差異,讓學生在欣賞比賽的情況下結合所學知識對歌手的演唱情況做出客觀的評價和判斷,保證教學活動中不僅可以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還能讓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的環節中,促進學生整體學習效果的強化,為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的培養創造條件。
五、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在音樂教育實踐中更好的融入流行音樂元素,就需要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新,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增強教學影響力,為學生深入學習流行音樂知識創造良好的條件,切實保證流行音樂教育教學效果。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保證音樂教學能與流行音樂進行完美的融合,進而使中國豐富多彩的音樂文化發揚光大,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音樂和流行音樂更好的進行融合,切實推進音樂教學質量和效果得到全面強化。
參考文獻:
[1]方良洪.中職音樂教學與流行音樂的融合思路探究[J].藝術評鑒,2018(02):116-118.
[2]諸鑫鑫.淺談流行音樂與中職音樂教學的融合[J].職業,2017(05):88-89.
[3]方良洪.中職音樂教學與流行音樂的融合思路探究[J].音樂時空,2018(02):116-118.
[4]趙藝琳.論中職音樂教學與流行音樂的融合[J].北方音樂,2014(16):134-134.
[5]陳龍秀.中職音樂教學和流行音樂的融合[J].藝術評鑒,2017(06):88-89.
[6]曹曉梅.試論流行音樂與中職音樂教學的融合[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27):153-153.
[7]陳小科.中職音樂教學與流行音樂的融合思路[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9(12):113-113.
[8]楊雪莉.流行音樂和中職音樂教學的融合[J].學子:理論版,2017(11):90-91.
[9]王碩源.淺談中職音樂教學與流行音樂的結合[J].北方音樂,2017(13):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