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君
摘要:在教師資格證國家考試背景下,高職教育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教師需要按照高職院校教育的需求,積極構建課證融合體系。即將教師資格證考核的內容作為導向,以課程單元模塊化設計作為理念,重新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全新的教學計劃,以此來保證專業教育教師資格證的深度融合,促進學生們的終身學習發展。
關鍵詞:教師資格證國家考試;課證融合;教學探索
在教師資格證考試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面臨著內部轉型以及外部充足的多樣化困境。為了更好地適應教師資格證國家考試背景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學校需要對專業的定位、轉型、人才培養方案進行重構,并且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高職院校是為各個專業的教育帶來了全新的發展契機。
一、對專業對應的就業崗位進行數據調查,了解能力結構需求
教師應該從專業群建設的視角出發,與專業群對應的工作崗位群進行對接,進而重新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通過互聯網處理技術了解教師行業、學校招聘信息的崗位要求、能力要求等等,進而通過系統性的分析,了解學校對于從業人員的學歷、知識、能力、素養等方面的需求,進而構建能力結構需求模型。將數據分析的結果作為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依據,并且根據不同崗位工作的需求,來對任務進行分解,構建單元模塊化課程,精準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專業課程與教育教學課程深度融合
在傳統的教育類專業課程體系中,理論課程所占的比例相對較少,課程結構也比較簡單。伴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相關崗位對于不同學科教育理論知識以及人文素養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學科素養、學科知識、學科能力這些都是用人單位比較關注的內容。這意味著在開展課程教育的時候,需要將知識點與教師資格證考試的模塊進行適應,從而實現學科教學與教師資格證考試的充分融合,比如,對于將鑒賞課程、實踐課程與學科教育、學科教學方法等內容進行深度的融合,進而將原本學科之中一些純理論的知識通過實踐的方式開展,構建一體化課程。學校還需要根據教師工作崗位的任務來完善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成果導向法、任務渠道教學法來設計課程,這不僅可以滿足教師資格證筆試以及面試的基本要求,更能夠節省課時,深化學科理論知識在教研、教學中的應用。
三、將專業平臺共享課程與教育實訓資源進行結合
想要實現各個師范專業教育資源的共享,可以構建校內的專業群平臺課程。該課程可以用作不同師范學校的共享課程。在構建共享課程的過程中,學校需要將教師資格證考試模塊的要求融入其中,讓學生通過選修課的方式來豐富其專業技能,提升教育教學的水平。
四、將學科專業課程平臺與工作室制度進行結合
與其他專業相比,教育類專業需要具有熟練較高的專業技能,在提高師范職業技能模塊的同時,還需要專業的技法作為支持,這直接與教育類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緊密結合在一起。當教育類專業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師范技能以后,還具有一定的技法,那么可以更高的社會認可程度,從而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力。當前教育行業對于教師的學科技能提出了一定水平的要求。以美術教育專業為例,學校在招聘的時候,會對美術教師的專業技能進行考核,比如素描、書法、鑒賞、手工、設計能力等等,雖然說美術專業涉及的技能訓練比較多,但是訓練的時間并不很長,大約也就5周的時間左右。這就導致美術教育專業學生雖然學習了相關的技能,但是都比較淺顯,很難產生一定的成果,對于學生們的可持續發展來講是有為不利的。
因此,高職院校在設置教育專業耳機課程的時候,應該對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課時安排進行優化,加強對于選修課程的重視程度,讓學生們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進行接觸全新的事物。同時,在高職院校一年級階段,學校應該將為學生們安排工作室導師制度,讓他們除了學習必修課程以外,掌握選修課程中的幾項技能,從而達到一專多能的目的。
五、課內教學與課外的競賽融合在一起
高職院校需要將課內教學與課外師范技能大賽融合在一起,深度踐行以賽促教的理念。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參加師范生的基本功大賽比如鋼筆字、粉筆字的比賽、說課比賽、演講比賽、優質課程設計比賽等等。技能大賽的要求應該與教師資格證的相關內容結合在一起,借助競賽的形式來開展項目驅動,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六、結語
在教師資格證國家考試的背景下,高職院校面臨著多重困境,面臨著教育改革的問題。為了彌補課程設置與證書考試銜接不足的問題,院校應該從課程設置、教學目標、實踐教學等多個方面入手,來進行教育改革,進而為其他示范類型的教育專業發展提供可以借鑒的經驗。
參考文獻:
[1]蘇一波.教師資格證改革背景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課證融合”的課程改革研究[J].教育觀察,2020,9(16):124-126.
[2]金紅華.語文教育專業“課證融合”教學模式探討——以遼寧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為例[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2):26-28.
本文系2020-2021年度北海職業學院教育研究立項課題“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綜合素質》科目課證融合探究”(課題編號:2020YJY15)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