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小玲
摘要:作業作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師的教育教學,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21年,根據教育部門扎實推進“雙減”工作落地見效的工作精神,為進一步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數學教師要緊緊圍繞學科核心素養要求,以減量提效為根本目的,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為學生布置高質量的課后作業,以學生的學習水平為主,進行有層次性的作業布置。促使學生能夠通過課外作業來提升自我的發展,真正發揮作業在學生課后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高效
作業設計是教師課前備課的重要環節,精心設計的作業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課堂學習知識的鞏固,通過高效的練習,學生們才能真正握相關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并且使自己的思維得到不斷完善,學習興趣得到培養。根據我縣現階段的教學情況,我認為教師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促使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的布置得以完善。
一、豐富作業形式,增強作業的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作業感興趣了,那么作業就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否則,學生從心理上排斥,就會事倍功半。數學源于生活,又必須回歸生活。聯系生活實際進行作業設計,可展現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旁。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一章《四則運算》時,要學習“與0有關的運算”,我就在課前布置了這樣的作業:將加號,減號,乘號,除號分別寫在一張小紙片上,背面朝上,讓同桌任意抽出一張,然后說出與0相關的運算,如果說正確,就由另一位同學去抽,直到這些紙片抽完。當時,每位同學都參與其中,玩的很開心,后面我抽查的時候,對相關知識掌握的很好。這個游戲讓學生在玩的程中進行相應的學習。學生學的愉快,而且高效,比老師生硬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同時,教師還可以將數字課堂中的一些小游戲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完成課外的數學作業,以這樣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強化學習過的知識,讓他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數學課后作業的完成,幫助他們豐富課后活動的內容。
二、改變作業標準,體現作業的層次性
大多數教師進行數學教學時,他們會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來為他們進行分層教字,通過分層教學,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樣的,在進行作業的布置時,我們也要充分地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通過作業的分層來進一步地提高學字的成績。教師在進行作業的選擇和編排上一定要更科學的突出層次性。我們想要讓學生在做作業時,能夠更加積極主動,那么我們就需要在布置作業時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將作業的難度控制在學生的知識水平之內,這樣才能讓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得到滿足。對于那些學習基礎相對靠后的學生,教師如果布置的作業過難,那么不僅學生無法完成,還很容易激發他們的厭煩心理,因此,教師一定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具體情況,是設置更加有針對性的作業,這樣才能夠讓他們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例如,在小學數學六年級圓柱表面積的教學中,圓柱側面積相關內容的作業布置時,就可以參考如下設計:首先是部分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完成基本題:如果我們得知一個圓柱的高是4.8分米,它的底面周長是2分米,那么這個圓柱的側面積是多少呢?對于那些數學基礎相對而言較為薄弱的學生來說,他們的題目最初都是通過重復模仿的形式來進行完成的,或許大多數學生在進行這些內容的學習時,無法對題目的算理進行精確的把握,只是簡單的對教師課程中的內容進行復制。因此,對于他們來說,看到題目中的個數字就直接利用公式進行相乘,只要他們能夠學會這樣的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師的教學目的就已經達到了。其次是基礎相對較好、但智力井不突出的學生完成提高題:一個圓柱的高是4.8分米,它的側面積是15.072平方分米,那么這個圓柱的底面周長是多少呢?對于那些水平較為中等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對課堂中的內容進行掌握,更要靈活地進行運用。因此,教師對他們的題目求可以相應的進行提高,讓他們在知道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情況下,靈活運用公式,以此來幫助優秀學生進行綜合性問題的引入。
三、實現作業多元化,體現作業的實踐性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的數學課外作業都是以單一的書面形式來進行的,然而這樣的書面形式很難讓學生能夠得到更加拓展性的發展,因此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時,可以更多地布置一些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能夠親目參與到社會活動中,通過社會調查,信息收集,實踐操作等形式不同的課外作業來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比如,在學習了六年級下冊中“生活中的百分數”這部分知識后,我就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項作業:放學回家后自己到家附近選擇打折的商店購買自己或家人需要的東西,并將自己所帶的錢、應付的錢、找回的錢等進行記錄,第二天,到學校后向大家講述你的購物經歷和計算價格的過程。因為和以往的作業形式不同,學生都對這項作業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致。這樣,我通過設計這項實踐型作業,使學生親身體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注重作業開放,體現作業的創造性
傳統的作業布置往往采用的是封閉式的形式,這樣的形勢下,學生的創造力無法得到很好的體現,而創造力作為民族的生命力,更需要我積極的對學生進行培養,創造性的作業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對此,教師就可以對自己作業布置進行改變,讓學生更多的走出校門,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生活處處有數學”等豐富多彩的社會調查形式以及課余的社會實踐活動來完成創造性的作業,讓他們利用自己學習過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總之,現階段的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需要我們進行更多的改革,如果我們繼續沿用傳統的數學作業布置形式,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性和學習興趣會受到嚴重打擊,學習思維會被禁錮,更不要談通過作業,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更備的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從實際出發,科學,有層次性的布置作業,讓學生能夠在作業中體會到快樂,更加豐富多樣的作業形式和內容,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林金梅.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J].教育評論.
課題項目:本文系2021年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教育科研專項課題《優化小學高年級數學作業設計,推動課堂效率提升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JNZK[2021]050)。D9F78071-DAB7-4FAD-AEDB-04A2B9A045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