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鸞
摘 要:新課改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推陳出新,在此背景下,教學的首要任務集中在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面。就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若想順應時代的發展,就需要語文教師對教學模式不斷積極創新。如今,社會已進入到互聯網信息時代,在日常教學中隨處可見信息技術的身影,微課作為信息化時代產生的新型教學模式更加受到人們的歡迎?;诖?,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大力提升教學水平,有必要對微課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并將其運用于實際教學中。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微課教學
新課改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由此可見,語文素養是學生學習好其他課程的主要基礎,而核心素養則是學生學習發展過程中的關鍵能力。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既利于學生語文知識構建也利于學生對其他學科靈活理解,還能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學生各項綜合能力的發展益處頗多。
一、語文核心素養的涵義
總的說來,語文核心素養涉及了很多方面的語文知識,具體如下:①基礎知識。語文學習涉及的相關語言知識等;②語言積累。語文科目內容豐富,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潛移默化獲得一定感性語言積累,在不斷學習中獲得由“量”到“質”的轉變;③語言技能。學生通過大量語言實踐,不僅提升了交際能力也提升了朗讀與寫作能力,這種能力可稱之為“熟能生巧”的積累。;④學習習慣。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讓學生找到學習的興趣,對學習產生熱愛,并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學習習慣與提升學習自信。
二、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微課教學策略
1.微課運用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興趣的調動
不論是哪個學習階段,不論學習哪門課程,對于學生而言學習興趣是最好的內在動力,學習興趣能夠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愛并無限拓展學生的學習潛能。 寓教于樂,是當前小學教學所提倡的教學模式,如果能將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當做一件開心的事,那么教學自然能取得顯著效果。在傳統教學中,樂學幾乎不可能,但當今信息技術幾乎覆蓋全球,通過微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全可能。例如,教師在教授《竊讀記》這篇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聯想“竊”字的意思,那么學生想當然認為這個字帶有明顯的貶義作用,那么為什么本文會選擇這個題目,“竊”這個字在這篇文章中代表的真正意義又是如何?向學生拋出問題并引導學生產生質疑,讓學生帶著疑問認真聆聽教師在微課知識中對該字的正確講解,一旦學生頭腦中對這些知識架構有了清晰的整合后,學習興趣就會被激發,同時求知欲望也被最大限度地開挖。近些年,新課改一直強調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遵循學生的思想成長性將學科素養與人文精神滲透入學生的學習中。在我國有很多著名的歷史故事經過世代相傳意義深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此類題材的文學作品、戲曲類穿插進去,從“感性”的歷史中讓學生深刻體會歷史的魅力。
很多教學活動的設計,我們都要學著一步步去達成,不要急于求成。而且要給孩子們提問的時間,讓他們自己發現問題,才能思考更多的問題,思維的訓練才能跟上,沒有了思維訓練的練習,只是練練知識而已。“課文讀準了,你們有哪些詞語不理解呢?”給學生讀書勾畫的時間后,再說“讓老師來猜猜,你們是不是這些詞語不理解?!边@樣我們學著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微課教學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2.搭建應用平臺
微課突破了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它的出現得益于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因此學生可以不受任何約束實現移動學習。當然,微課程的實際應用需要一定環境與平臺作為有力支撐。然而,小學語文微課程在當前的應用平臺較少,因此一些企業所搭建的網絡資源平臺成為小學微課程資源的有力提供者,但是學生通過這些平臺查詢相關資源過于困難,有必要更加完善、更加合理的語文微課程應用平臺。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語文微課程資源公眾號,充分利用APP或微信等軟件,將部分微課程資源定期發布在公眾號中,既便于學生查找也便于學生自由學習。而且,公眾號中還可以設定質疑環節,讓學生在這個環節中通過熱烈討論而對自己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找尋到真正的答案,以此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在課堂中踴躍表現,整個課堂更加活潑。
3.課后鞏固
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中的所有疑惑得到一一解決,筆者認為可以依據學生實際學習效果為其錄制比較簡單的鞏固性微課。因為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同,某些學生的基礎較為薄弱,通過鞏固性微課,可以讓學生明白需要鞏固的重點知識,還可以通過大量習題加深印象。可以為學生們列出單向的有針對性的選擇題,還可以引導學生對固定距自己仿寫。對于某些優等生來說,基礎知識題能夠充分滿足實際所需,就要不斷加大題目難度,有效擴展知識內容并將考試中難度較大的題目合理配置。這樣才能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練習,讓每個學生通過練習獲得一定幫助,鞏固性微課在這一環節中充分發揮了培優補差和機動靈活的功能,不斷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的同時,使得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對于小學生來說,低年級的練習方式要活潑、多樣,對于PPT的要求可能更高一些;中、高年級的訓練注意把訓練任務表達準確,讓學生能都讀明白問題,分解動作去練習。而不只是,你去讀書吧,你去勾畫吧,你去練習說話吧。要跟學生說清楚,要做什么,達到什么目標,完不成這樣的目標又該怎么做。練習的細化,才能讓學生逐漸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才能真正讓學生在未來的學習生活中能夠問牛知馬,融會貫通。
四、結語
總的來說,微課就是在教育領域產生的對互聯網進行充分利用的新生教學資源,它本身最突出的特點為資源豐富、主體突出等,為智能教育教學提供了更多優質資源。通過微課的學習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并逐步提升學習效率,與小學生身心發展特征非常吻合。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夠合理利用微課,不僅可以為學生營造出非常愉悅的教學氛圍還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紅霞,呂儉平.小學語文課程中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學周刊,2018(36):42-43.
[2]蔡丹迪.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研究[J].亞太教育,2016(16):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