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慧囡 李莉 華林


摘 要:征集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可以豐富我國紅色檔案資源,構建紅色記憶,服務社會利用,助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當前我國的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征集工作面臨著征集對象復雜多樣、征集主體參差多元、人文交流面臨挑戰等問題和困境,應當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工作保障;制定征集規劃,拓寬征集路徑。
關鍵詞:紅色記憶;中共抗戰檔案文獻;頂層設計;合作
分類號:G272.2
Study on Acquisition of Anti-Japanese War Archiv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eserved in America
Dong Huinan, Li Li, Hua Lin
( School of History and Archives of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91)
Abstract: Acquiring the archives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eserved in America can enrich red archives resources, build red memory, serve social utilization, and help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a. At present, this work faces som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such as complex and diverse collection objects, diverse collection subjects and challenges of cultural exchanges.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improve the work guarantee; And formulate the collection plan, broaden the collection pathes.
Keywords: Red Memory; Anti-Japanese War Archive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p-level Design; Cooperation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蘊含黨的初心使命的紅色檔案保管好、利用好。”[1]海外中共抗戰檔案文獻也是紅色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兩部分:其一,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反抗日本侵略時期(1931—1945年),我國與其他當事國公權部門[2]、社會團體、其他組織以及個人直接形成的涉及中共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外事等方面活動的文字、圖表、音像及其他形式的原始記錄[3];其二,戰后各國公開出版發行的涉及中共抗戰的檔案資料匯編和著作等。[4]中共抗戰檔案文獻蘊含著黨的初心使命,承載著紅色基因,[5]是紅色記憶的重要載體。但目前中共抗戰領域的相關研究仍存在系統性不足、整體性不夠等問題,亟待加強對國外資料的征集與利用。[6]而美國的一些檔案館、圖書館等藏有數量龐大的中共抗戰檔案文獻(下文簡稱“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信息價值豐富。[7-8]征集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對豐富紅色檔案資源,完整構建紅色記憶,為抗戰研究與中共研究提供多層次、全方位視野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1 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征集的現實意義
1.1 豐富紅色檔案資源,完整構建紅色記憶
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數量龐大,載體形式多樣,加強其征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以陜西省圖書館為例,其建設有“陜甘寧邊區紅色記憶”系列數據庫,但該數據庫存在收錄文獻較少,資源細分度不夠等問題。然而,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藏有大量西方情報人員于抗戰期間在延安根據地的記錄,例如,15盒伊頓文書、1卷哈佩回憶錄、1卷卡斯比報告以及1卷小李林賽回憶錄縮微膠片等,[9]從軍事、政治、經濟、宣傳等方面,記錄了抗戰時期共產黨領導人民在敵后堅持開展游擊戰的事跡。此外,美國國會圖書館至少典藏涉及中共抗戰的報紙45種、文獻4000余冊、手稿165卷,并自制專題數據庫10個[10];哈佛大學圖書館至少典藏與中共抗戰相關的外文專著百余部、外文報刊8種、圖像4卷、手稿公函346件。[11]相關征集工作的開展有利于豐富我國紅色檔案資源,完整構建紅色記憶。
1.2 服務國家社會利用,助力民族復興偉業
征集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能夠填補相關史料空白,為相關工作的開展奠定資料基礎。以中共外交史研究為例,張牧云等調查發現抗戰期間美國新聞人士和駐華情報人員形成了大量的檔案資料,例如,埃默里大學菲利普·賈菲文件、楊百翰大學海倫·斯諾文件、紐約公共圖書館莫德·拉塞爾文件等,其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共開展的國際統一戰線工作,加強其征集工作有助于相關研究的開展。[12]征集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是提升檔案服務國家社會利用水平的重要途徑,能夠傳承和發揚紅色精神,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支持。
2 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征集的現狀
當前我國各級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高校、科研院所、民間組織等相關征集工作已取得了一定進展。例如2013年,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上海市檔案局(館)等征集到了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圖書館館藏的紀錄片《延安使命》《我們為何戰斗:中國戰場》以及史沫特萊手跡等檔案文獻,內容系13位外國記者在中共革命根據地對抗日前線的真實記錄。[13]但整體而言,當前我國的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征集工作現狀不容樂觀,主要面臨三大問題和難點。
2.1 征集對象復雜多樣
筆者通過調研總結出了部分重點中共抗戰檔案的館藏分布情況(見表1)。分析表1可以發現,美國境內現存的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分布廣泛,涉及多個所有權主體,相關征集工作的開展不僅需要明確的工作規劃和人財物保障,還面臨著權屬涉及面廣、征集對象復雜等問題。
2.2 征集主體參差多元
目前我國的相關征集工作涉及檔案館、博物館、圖書館、高校、科研院所、民間組織等主體,這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方面,多個主體在征集工作中缺乏系統規劃,導致資源分散,甚至出現重復征集現象;另一方面,違背了“涉外對等原則”。以美國國會圖書館為例,當面對大規模文獻的交換、寄送等合作意向時,其更傾向同行政地位對等的機構交涉。[20]多元而零散的征集主體極大地影響了交流合作程度和工作效率,檔案部門亟待建立與外部協同工作機制。
2.3 人文交流面臨挑戰
一方面,當前中美人文交流機制運行不暢,缺乏明確的頂層設計。例如,目前尚未成立中美檔案合作分委會,兩國檔案部門也未協商制定相關工作大綱、簽訂雙邊協定或諒解備忘錄等,導致合作雙方之間的銜接較弱。另一方面,人文交流模式存在差異。當前,在相關檔案文獻分類上,美國通常將其分類至China Accident或Sino-Japanese Conflicts主題中,這便折射出不同于我國的價值取向。因此,發掘普適的話題,建立雙方可以理解的話語體系也是中美檔案國際交流工作中面臨的難題。
3 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征集的思路
征集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筆者認為,應由國家檔案局統籌開展征集工作,具體征集思路為:以平等協商、應收盡收為理念,從開展頂層設計、制定工作規劃、構建工作規范、提供資金保障和加強人員建設等方面構建征集工作機制,通過深化館際合作,開展館藏調查,發揮外交優勢,以租借、托管、有償交換、回購復印件等具體途徑,對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開展征集工作,進而豐富紅色檔案資源,完整構建紅色記憶(如圖1所示)。
4 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征集對策
4.1 加強頂層設計,健全工作保障
為開展大規模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調查和征集工作,文章試為國家檔案局提出如下建議:第一,納入工作計劃。國家檔案局將海外征集工作納入檔案館(室)業務指導司工作計劃,按照“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分級負責”的原則,指導各級綜合檔案館合理高效地開展征集工作。[21]第二,明確工作規范。在征集人員、范圍、重點、方式、期限以及績效評價標準等方面,制定工作規范。第三,把握征集工作在境外可能面臨的法律風險,規范征集工作人員行為,提高風險防范控制能力。第四,加速資源整合。首先,整合資金資源。結合實際需要,爭取財政支持。其次,整合渠道資源。對內,梳理各級檔案館與美國館藏機構合作經驗。對外,加強與外事部門、博物館、圖書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溝通協作。最后,整合人才資源。制定征集人員隊伍建設規劃,培養具有較高政治素養、知識素養和動手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4.2 鞏固合作基礎,拓寬征集路徑
(1)深化館際合作,開展館藏調查
此前,我國部分檔案館與美國典藏主體已經建立了一定合作基礎。如上海市檔案館在“國際檔案日”與美國杜克大學圖書館聯合辦展,雙方溝通一致,展后即把其中有關上海的影像資料收入館藏。[22]國際圖情檔領域的相關工作也為我國海外征集工作提供新視角。2019年,美國國會法律圖書館與歐洲議會圖書館通過簽訂諒解備忘錄,在圖書館服務、館藏和編目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其中包括共享特定館藏發展政策,共享分類系統和主題詞表信息等[23];此外,近年學界對美國11所頂尖高校圖書館的調查指出,幾乎所有參訪圖書館都把建設特色資源作為優先戰略,其中哥倫比亞大學對其中國口述史項目、與浙江大學合作辦展等案例評價極高。[24]鑒于此,建議檔案部門抓住機遇,繼續深化館際合作,通過交換館藏目錄、合作編目、合作辦展等方式,從宏觀上把握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在美國分布情況,有重點、針對性地開展征集工作。
(2)堅持聚同化異,發揮外交優勢
1953年,第二屆國際檔案大會通過了制定國際協定或雙邊協定,促進交換檔案資料的決議。此后國際相關實踐表明,離散檔案發展動向與兩國關系密切相關。例如,我國與俄羅斯將檔案納入人文交流機制,實現檔案資料復印件互換,多次共同辦展,涌現大量優秀成果。[25]鑒于此,文章借鑒國際實踐經驗,試為檔案部門提出如下建議:其一,以此前建立的中美社會和人文對話為契機,建立中美檔案人文交流機制,推動兩國在檔案領域簽訂雙邊協定或諒解備忘錄,以高站位深化兩國檔案領域合作的可持續發展。其二,梳理對兩國記憶、對世界和平有重要意義的檔案文獻,依托國際檔案組織,組織實施世界記憶項目,深化與美國檔案部門對話溝通與平等協商,搭建更廣泛多樣的征集工作平臺。
(3)平等友好協商,推動多元回歸
現階段,征集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在其目的和方式上區別于收集與追索。首先,需要在征求對方典藏主體意見的基礎上,進行談判協商。其次,境外中共抗戰檔案文獻征集工作更應注重其信息價值和利用價值。由于征集工作中存在無法直接獲得檔案原件的可能,仍需訴諸租借、托管、有償交換、回購復印件等其他形式。從我國征集工作實踐來看,對其復印件的回購是相對直接有效的征集方式,既可以豐富我國相關檔案資源,也減少厘清其所有權所面臨的復雜問題。鑒于此,建議對需求急迫的紅色檔案文獻進行重點篩選,依據《國家重點檔案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對其復印件進行回購。此外,可以借鑒韓國以托管的形式向法國追索奎章閣檔案的成功經驗,拓寬海外檔案文獻征集渠道。
(4)開展項目合作,推進共建共享
基于美國相關典藏主體把深度整合元數據、建設特色資源作為優先戰略,但編目人員有限的背景,[26]筆者認為可與美國典藏主體共建抗戰文獻數據平臺。其一,內容挖掘方面,在兩國紅色檔案文獻館藏中,檢索出各界關注度高的檔案文獻,提煉具有普適性的內容,遵循其邏輯關系進行加工整理,將其按照時間、空間和問題等多種維度進行組織。其二,著錄標引方面,建議引入“眾包”模式,依托平臺開發的云著錄系統,制定不同類型文獻的數據庫著錄標準,將美國館藏中共抗戰檔案文獻資源進行任務切割并通過平臺公開,由我國的社會公眾承擔文字轉錄、添加標簽等工作。其三,數據呈現方面。前臺開發檢索、瀏覽、用戶訪問和留言等功能;后臺開發著錄與導入功能,實現文字、圖片、聲像、數碼不同類型文獻的“同臺展現”。
*本文系云南大學第十三屆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深化檔案對外交流合作:海外抗戰檔案文獻聯合開發研究”(項目編號:2021Z024)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與參考文獻
[1][5]國家檔案局印發《通知》要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檔案工作重要批示[EB/OL].[2022-04-19]. https://www.saac.gov.cn/daj/yaow/202107/4447a48629a74bfba6a e8585fc133162.shtml.
[2][4][20]唐伯友,王進.國際交流合作視域下的國家級抗戰文獻中心建設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0(2):83-86.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檔案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 共和國檔案法》解讀[EB/OL].[2021-11-16].https://www. saac.gov.cn/daj/yaow/202007/bd61bfb7b1404b2ca3c12f1652b 2c915.shtml.
[6]高士華.新中國七十年抗日戰爭史研究[EB/OL]. [2021-11-16].https://www.history.sdu.edu.cn/ info/1290/19016.htm.
[7]扶小蘭,唐伯友.海外重點抗戰檔案文獻現狀調查及特色分析[J].檔案管理,2015(5):74-77.
[8]呂彤鄰.美國館藏中共抗戰解密史料匯編——西方見證人眼中的敵后根據地[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15(5):5-15.
[9][17]Stanford Libraries:Digital collection[EB/OL].[2021-11-16].https://library.stanford.edu.
[10]唐伯友,任競.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抗戰檔案分類研究——基于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抗戰檔案典藏現狀的調查[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12.
[11][19]Harvard University Library: Digital collection[EB/OL].[2021-11-16].https://hollis.harvard.edu.
[12]張牧云.美國藏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對外交往文獻評介[J].中共黨史研究,2020(4):7.
[1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紅星照耀中國——外國記者眼中的中國共產黨人”檔案展覽在京展出[EB/OL]. [2021-11-16].http://cpc.people.com.cn/n/2013/0610/ c64387-21808445.html.
[14]National Archives:Digital collection[EB/OL].[2021-11-16].https://www.archives.gov.
[15]Library of Congress:Digital collection[EB/OL].[2021-11-16].http://www.loc.gov.
[16]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Digital collection[EB/ OL].[2021-11-16].https://www.nypl.org.
[18]Columbia University Library:Digital collection[EB/ OL].[2021-11-16].https://library.columbia.edu.
[21]財政部關于印發《國家重點檔案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EB/OL].[2021-11-16].http://www.gov.cn/ xinwen/2016-07/05/content_5088295.htm.
[22]朱紀華.檔案展覽:跨越國界的文化交流與合作[EB/OL].[2021-11-16].https://www.archives.sh.cn/ gjlw/201411/t20141111_41708.html.
[23]趙啟玥.美國國會法律圖書館與歐洲議會圖書館達成合作[J].晉圖學刊,2019(2):83-83.
[24][26]蔡穎,蔡迎春.美國大學圖書館館藏資源組織進展[J].圖書館論壇,2020(6):170-177.
[25]徐丹丹,于元元.中俄檔案教育事業的交流與合作[J].檔案與建設,2018(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