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星
摘要:通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態文明,便可以在滿足學生精神需求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行為觀念和思想品德進行完善,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通過生態文明的引入不僅進一步地拓寬了課堂教學的新思路,同時也賦予道德與法治課堂全新的教學使命。文中作者主要闡述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的作用,再分析了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生態文明教育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實際情況,對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生態文明教育的措施進行分析,進而為初中道德與法律教學提供些許參考意見。
關鍵詞 初中 道德與法治 生態文明教育 具體途徑
引言
中學生應以培養更多尊重自然、尊重生態的設計師為準則。通過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引入生態文明,便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對初中生的愛國主義思想重新塑造,提高初中生對綠色社會的認知,進而在初中教學中推動生態文明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們擴展一些課外知識,比如關于環境污染方面的,這樣不僅可以教授給學生知識,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責任,因為保護環境不僅是國家的職責,還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責任,讓學生有保護環境的意識。[ 1 ]此外,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借助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為學生們傳播生態文明,讓生態文明成為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全新的素材和實踐路徑。
一、生態文明教育理念的界定
生態是指人們賴以生活的地方,包括其他生物,所以生態關乎我們的生活質量,一旦生態被破壞,那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我們的生命安全,所以生態文明教育是很重要的。
二、生態文明教育理念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現狀
隨著近代工業革命和現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參與生態環境改造的活動越來越多,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變已經成為時代的主題,我國中學生改革應該用比較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否則就不能適應快速發展的國家經濟、文化形勢。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類生存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涉及的學科專業領域包括行為學、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
關于我國的生態文明教育方面,我國相關教育部門應該借鑒采納優秀的教育經驗,一定要高度重視對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讓學生建立生態文明教育理念,可以讓教師在課余時間或課堂上給學生們拓展知識,講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們學習的層次,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要建立生態文明教育體系,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類生存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2 ]
三、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生態文明教育的開展途徑
1.將主流文化思想融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中,教師需要以當前時代作為教學背景,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們養成符合當前社會認知的價值理念和做人態度,讓學生在新形勢下可以學會自我認知、自我思考,通過將自身所學的知識奉獻給社會,進而在生活中實現個人理想。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生態文明教育,通過深度挖掘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所需要傳遞的具體精神,并將該精神與生態文明內容進行整合,通過選擇與課程大綱內容較為緊密的生態文明,并將提取出的生態文明進行有序地分解,明確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主要目標。[ 3 ]此外,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中生態文明是發展主流思想文化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生態文明可以為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從生態文明中不斷吸收優秀的思想文化,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對生態文明的內涵進行深度挖掘,便可以豐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內容,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從新中國開始的生態文明,通過讓學生了解并傳承綠色精神、三北防護林精神,使學生具備艱苦奮斗的高尚精神品質。同時還可以在生態文明中挖掘當前我國社會中存在的團結精神、和平發展意識等,讓社會主義新時期下的優秀思想賦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鮮明的時代特征。[ 4 ]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參與課堂活動。利用這些方法將學生從傳統的理論知識學習向實踐學習轉變,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綜合素養和道德品質。此外,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借助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為學生們傳播生態文明,讓生態文明成為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全新的素材和實踐路徑。
2.注重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生態體驗
在初中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情境教學法注重學生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教育體驗,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地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進而借此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強化課堂教學效率。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當前我國的生態發展現狀,結合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理論知識,給學生構建出完善的生態文明教育場景,讓學生通過自身實踐體驗,深化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所學習的知識,堅定自身內心的生態信念,并將生態行為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內在動力,進而借此提高實施者的綜合素養。例如,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親近自然”的社會交流活動,讓學生到城市中看一看工業廢氣、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破壞,從而提高學生的生態體驗感,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意識,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5 ]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參與課堂活動。利用這些方法將學生從傳統的理論知識學習向實踐學習轉變,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綜合素養和道德品質。
3.加強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踐性和科研性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主要是以培養學生思想品德精神為主的學科,在教學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養成遵守法治、踐行道德的良好品質,但是由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工作在開展中的難度較大,多數教學內容偏理論性知識,因此難以在教學中與學生產生共鳴。教師通過在教學中利用生態文明,便可以豐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內容,此外由于生態文明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科研性,所以通過生態文明便可以更好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帶領學生閱讀、觀看生態著作或生態電影,帶領學生參觀當地的生態紀念館或是通過使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在課堂對生態文明進行應用時,可以通過采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們播放《綠色家園》等微電影,借助這些影視資源來更直觀地展示生態文明精神,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參與課堂活動。利用這些方法將學生從傳統的理論知識學習向實踐學習轉變,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綜合素養和道德品質。[ 6 ]
四、結語
近些年來,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已成為全民皆知的共同話題,為了提高社會中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成效,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生態文明教育與道德與法治教學理念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提高學生的生態素養。此外教師還需要借助實踐工作,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有效地滲透融入生態文明理念,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毛保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要融入生活情境[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00(002):P.31-31.
[2]王雪飛.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互動教學方式分析與研究[J].考試周刊,2017,000(076):84-84.
[3]陳曉燕.淺談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融入活動生活化--初中思品課教學研究[J].速讀(上旬),2014(8).
[4]黃麗星.體驗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應用研究[J].名師在線,2020(3):70-71.
[5]宋敏.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國際教育論壇,2020,2(8):150.
[6]王劍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研究[J].教育界,2020,000(002):33-34.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