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彩寧 朱孟彬 陳佩
摘要:在改革攻堅的背景下,社會各種矛盾疊加且交織呈現,傳導映射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點內容,具備相對成熟的實踐和理論經驗,高校在特殊的國情下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時,應該適當滲透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兩者的深度融合來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業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與個人理想,有效落實創業帶動就業的戰略目標。
關鍵詞:大學生 創新創業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是培養社會人才的重要陣地,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并且在雙創教育中滲透相關內容,使內容更加豐富,同時促進學生能力以及思想覺悟的提升。所以,高校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創新,不僅要豐富教學資源,還要改革教育方針,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基礎,促進雙創教育的深化推進,即: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提升大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大學生的創業動力,為大學生未來就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對于創新創業教育而言,其屬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內容,價值導向往往取決于思想政治教育,對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針對性地提高具有積極意義。與此同時,思想政治教育能幫助學生指明創新創業的方向,確立正確的發展方向,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為創新創業教育打好基礎[ 1 ]。在創新創業活動中,大學生不可避免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與誘惑,而很多學生缺乏堅定的意志和豐富的社會經驗,極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只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與遠大理想,有效疏導學生的心理,才能讓學生理性面對各種壓力,更好地參與到創新創業活動中。
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
兩項教育內容相互融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能力培養
隨著社會進步,市場對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掌握專業技術,還要具備創新發展的能力。高校作為人才孕育基地,應該積極發展雙創教育,通過雙創教育來提升學生的實踐創業能力。同時,要與思政教育結合,強化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高的社會責任感,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順利創業和發展。
2.順應當前就業形勢
隨著社會的不斷轉型,產業競爭、社會生產方式、企業合作、大眾消費引領等方面會有所改變,促使政策創新、法律環境改善,進而改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在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切實滿足當前時代的發展要求,有針對性制定培養方案來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與創新創業能力,使其在未來的創業道路中實現自我價值,有效緩解就業矛盾與壓力。
3.培養雙創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既涉及馬克思主義教育理念,也涉及創新精神方面的知識,而創新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強化人才輸出[ 2 ]。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自覺性”,促使學生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巧妙運用所學的思政知識,有效發揮社會主義精神與創新精神,實現雙創人才的培養目標。
4.深化教育改革
創新創業教育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弘揚科學精神,其中創新思維屬于一種批判性和獨立思考的思維。與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尚不成熟,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多是沿用國外理論,兩項教育內容相互融合,可以相互促進、豐富內容,從而明確教育發展的方向,為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
三、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
第一,明確目標。落實雙創教育,旨在強化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創業能力,而思政教育則以立德樹人為主,促進思想品德、價值觀念的強化。要促進二者的相互融合,需要高校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對人才培育的目標進行明確,多方面、多角度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感以及創新精神、創業能力,促使學生具備長遠的眼光,成為全方位發展的創新型、高素質人才。另外,高校應該為大學生提供相應的組織管理,如創新創業領導小組的成員可由各個部門的管理人員組成;或者是實施整合工作,積極管控相關工作,以便實現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第二,完善體系。從當前的發展情況看,很多高校雖然支持這兩項教育工作的開展,但普遍以制度支持為主,缺少其他方面的支持,總體上依舊無法滿足教學要求,只有構建完善的教育體系,才能真正實現二者的相互融合,不僅在內容上相互滲透,在方法、形式等方面也有所融合[ 3 ]。對此,教師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在此基礎上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在原有的教育內容基礎上,將思政教育的內容融入進去,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增強學生的精神品質,使學生了解社會行業的發展方向、市場發展趨勢、職業道德要求等內容,為學生創業奠定基礎。如此一來,這樣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更加完整,與大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更加契合,能夠更好地支持整體的教育工作。
第三,搭建創業平臺。現階段,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相對滯后,實質性的課程內容和專業相對欠缺,無法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之路提供有效的指導與幫助。鑒于此,高校應該有機結合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創新創業實踐實訓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更好地發揮專業優勢,對創新創業的過程加以體驗。具體而言,創業平臺的搭建要做到:①注重創業模式實踐活動的實施,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計劃方案的撰寫,通過對創業的體驗來知曉主要流程,包括創業融資手段、創業規模、創業政策支持、創業市場需求、創業資金、創業風險管理等,感受創業的艱辛,進而在實踐活動的模擬中發現新思路、新問題,獲得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 4 ]。②組織創業沙盤推演、創業設計大賽、模擬實驗室等活動,與創業組織協會或校外企業合作,構建大學生創業平臺,如創業科技園、創業園等;同時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促使學生在實踐與理論中增強創業素質、創業意識。③優化整合校外資源,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讓學生在企業實訓中有機結合實訓操作與理論知識;或者是聘用企業家或成功創業人士擔任學生的校外指導教師,促使學生對科研技術的創造、創業的運作過程加以體驗,有效滿足學生的創業需求,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自信心的提高。
第四,營造文化環境。校園文化屬于一種隱性的教育資源,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只有將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加以充分發揮,在校園文化要素中融入創新創業的精神和理念,進而在環境認知的角度,實現二者之間的相互促進,達到協同育人的效果。換言之,高校可以構建二者融合的教育環境、文化氛圍,使學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進而形成正確的觀念、思想、品質和習慣,進而成為符合要求的雙創人才;要強化社團的建設,邀請社會上的行業精英、專業技術人員等到學校中進行演講、教學,使學生對新興行業、高新技術有更加深入直觀地了解。豐富主題活動,使學生有創業的動力,從而實現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高度統一。
第五,構建融合機制。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最為重要的工作,加強兩者之間的融合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基本要求。對此,高校應該多維度、全方位構建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機制,將其作為實現育人目標的有效方式,即:①借助網絡平臺,構建學生感興趣或喜歡的教育平臺,特別是后防控時代,釘釘、智慧職教等平臺層出不窮,靈活程度高,與大學生的喜好相互契合,能夠豐富兩者融合的內容和方式[ 5 ]。②加大領導層的重視力度,組建相應的督導和領導小組,對各項資源進行組織與協同,探索與校情相適應的發展模式;或者是定期督導相關工作的實施,促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③立足于實際發展需求,加強制度建設,構建相應的問題防范機制或經費保障機制,為兩者的融合提供制度保障。④積極發揮輔導員、任課教師和管理人員的作用,這是因為這些人員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相對便利,能激發學生自主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第六,注重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資隊伍的建設,這就需要高校積極發揮出現有的師資力量,在此基礎上通過引進、培養等環節來優化師資隊伍,打造高素質、高水準的師資隊伍。同時高校可以對社會資源加以聯系,如成功企業、知名校友等,利用企業實踐、實地考察、創業講座等方式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或者是由輔導員、就業指導中心人員、學工部等組建兼職教師隊伍,鼓勵其外出培訓學習,使其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中堅力量[ 6 ]。當然高校也可以立足于教師隊伍,積極開設第三課堂,借助論壇、講座等形式進行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訓。
四、結語
綜上言之,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對大學生思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因此高校應該從實際情況出發,采取科學可行的措施來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如明確培育目標、完善教育體系、構建融合機制、注重師資隊伍建設等,從而培養出更多社會所需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
(本文系2020年陜西工商職業學院一般課題項目“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GB05)
【參?考?文?獻】??????
[1]趙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科教文匯,2021(1):45-46.
[2]陳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3):86-88.
[3]翁灝.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路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
[4]王振升,王如意,姜夢玉等.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青年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探究[J].神州,2020(36):145-146.
[5]王一夫,趙野.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研究[J].卷宗,2020,10(33):317.
[6]趙聰.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幾點思考[J].才智,2018(27):159-160.
(責任編輯:劉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