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姿
摘要:朗讀是語文學習中的基礎能力,也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點。但是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制約和束縛,朗讀訓練受到冷落。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必須要對學生的朗讀訓練形成全面、深刻地認識,全面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促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語感,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能力,最終落實語文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目標。
關鍵詞:朗天下文章;讀情感之道;小學語文;朗讀教學;
引言
若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需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傳統的教學活動當中,網絡資源不夠發達,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不夠先進,在單調的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熱情不高,課堂教學效率比較低,特別是在傳統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主要是以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為主,很難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目標。身為小學語文教師,要牢牢把握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總的教學目標,依據生本理念,創新朗讀教學方法,讓學生愛上朗讀、愛上語文,不斷地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增強學生朗讀興趣
教師可以采取多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如表演朗讀法,在課前安排幾位學生拆分課文,分別扮演人物角色,通過在課堂上進行表演向全體學生展示,一方面較為新穎的體驗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當學生投入這樣的表演氛圍時,就能走入課文,更深層次地領悟和理解。這種表演朗讀的方式也可以延伸至小組活動的形式,由多個小組共同演繹一個簡短片段,或是將長篇劃分為不同的橋段讓小組之間進行銜接展示。在小組展示的過程中,沉浸于他人朗讀的氛圍,也能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
二、制訂詳細的朗讀教學計劃
制訂詳細的朗讀教學計劃是保障朗讀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按照新課程標準下的要求,整個朗讀教學過程可劃分為初讀、熟讀、美讀和研讀四個步驟。其中,初讀主要是借助自由讀、齊讀,最后由教師進行領讀,指導學生在有感情地朗讀中對作者的思想內涵情感進行體會,走進文章的內涵深處。熟讀主要是指學生在對文章大意進行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熟讀,主要是借助齊讀、個別讀的方式,針對文章中的重點句子、段落進行朗讀。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精彩的句子和段落進行了解。美讀主要是運用朗讀外部和內部技巧相結合的形式,在朗讀過程中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賞析和品味文章中蘊含的真實情感。研讀在朗讀教學中占據十分重要的比重,主要是學生和教師在對文章內容形成深刻了解之后進行的仔細研讀。在這一過程中,可指導學生類比相關的讀物,使其在研讀的過程中拓展自身的知識面,并對文章形成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
三、圍繞信息技術營造直觀化的朗讀氛圍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其逐漸應用于各學科教學中。信息技術具有營造直觀化朗讀氛圍的功能,教師應充分發揮其價值。例如,在《山居秋暝》這首詩的課堂活動教學中,首先,于教學導入環節,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介紹了山水田園類古詩的描寫風格,進而使學生了解到《山居秋暝》是王維山水詩中的名篇,讓學生了解更多與王維相關的文學常識。其次,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在大屏幕上讓學生感受山中的秋景,讓學生體會到了詩中清新幽麗的景色,并給學生播放了朗讀音頻以此優化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自主產生了對詩句內容的聯想。在學生進行朗讀時,筆者和學生一同對詩句內容進行了分析,讓學生理解了這首詩中詩人寄托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再次,筆者讓學生根據對詩人在詩中寄托的情感和自己對詩句的理解進行反復的朗讀,和多媒體設備中的朗讀音頻進行對比,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這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培養了學生通過朗讀運用聯想、想象分析詩的意境的能力。最后,筆者引導學生整理了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融入自己的情感再次朗讀這首詩。這樣,筆者以信息技術和多媒體設備為載體,為學生學習詩詞營造了詩情畫意的氛圍,增強了學生的朗讀動力,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理解,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了提高,有效提升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四、豐富朗讀素材
教師應當考慮到語文教材的局限性,在技術支持和資源支持的情況下,為學生建造更加豐富的朗讀資源庫,擴大朗讀范圍,豐富朗讀素材。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課外素材,在課上為學生朗讀一些短篇故事、散文等,或是收集全體學生的意見,讓學生向大家推薦自己最近感興趣的文章和讀物,學生的閱讀水平差異并不大,由學生內部推薦的作品在某種意義上更能貼合他們自己的想法和思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當對其中內容進行必要選擇,將其中的優秀篇目列舉出來,鼓勵并推薦學生朗讀。同時還可以在學生朗讀過后,組織學生寫讀后感,在鍛煉朗讀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時,還能培養寫作能力。除此之外,現如今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已相對成熟,許多課堂上也引進并應用了相關設備。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部分資源,通過視頻、音頻等方式向學生展示朗讀的魅力。此外,電子投屏也能展示一些課外文章,教師可以在文章中標注出重點詞匯或偏僻字,帶領學生一起朗讀,期間需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指導。
結束語
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需要教師采用可行、適宜的教學方法。身為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不斷地努力讓自身的教學思想跟上時代的進步與發展,確保朗讀教學的方法符合新課程標的要求,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讓學生在舒適的教學環境中學習,及時對學生進行點撥,培養的學生朗讀能力,并不斷創新教學策略,使學生越來越喜愛語文學科。
參考文獻:
[1]朱淑芳.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方法分析[J].考試周刊,2021(51):19—20.
[2]孫樂朋,張潔.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5):5—6.
[3]周芳.創奇妙之法,尋悠揚之聲——淺談小學低年級段語文朗讀的教學措施[J].新課程,2021(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