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龑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法治社會的建設進程不斷加快,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也成為小學教育的重點課題。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活動情境創設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旨在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情境
一、引言
小學階段正是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學生文化知識,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幫助其形成健康的價值觀取向。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也就成為小學教學中一項不可缺少的內容,而活動情境創設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能夠通過情境的創設進行教學活動,并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有效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活動情境的創設策略
(一)通過信息技術構建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情境主要指為學生創設一個更適應學習的情境,讓學生的學習氛圍變得輕松和諧,激發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加快學生理解知識的速度,以此達到提高學習質量的目的。而將信息技術引用到活動情境教學中,可以使得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感悟、理解知識,所以將信息技術創設活動情境應用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例如:在開展人教版二年級下冊《小水滴的訴說》教學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通過網絡收集一些青山綠水的照片和一些嚴重缺水地區居民艱難生活的照片,并將這些圖片做成PPT,在上課時運用多媒體將圖片一一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這些真實的生活情境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缺水地區人們生活的困苦,激發學生珍惜水資源的意識,讓學生們意識到節約用水的重要性,深入感悟到課文內容想要表達的思想,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與法治觀念。
(二)結合生活實際構建情境,便于學生理解
小學時期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范圍相對小一些,這反而使得他們對周圍的一切更加熟悉,所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經歷過的實際生活開展活動情境教學,通過真實的資料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更加直觀的理解,這樣既能讓學生深入理解知識,又能讓學生對學到的《道德與法治》知識進行靈活運用,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
例如:在開展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試種一粒籽》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一起來到戶外,先帶領學生認識幾種植物,為學生創設出活動情境,告訴學生這些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也都有自己的情緒,當微風吹拂時,植物們就會迎風招展,說明它們非常高興;下雨時,植物們就會渾身發抖,說明它們很害怕。所有的生命都需要被尊重和保護,不可以傷害它,讓學生們通過情境意識到植物是有生命的,也需要關心和愛護。然后給學生們發放一些花草的種子,帶領學生們一起將種子種下,告訴學生種子種下之后就會慢慢長成一個小生命,需要得到保護和照顧,不可以放任不管,要好好照顧它,讓它和我們一起成長。這種實際生活和活動情境結合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們主動去探索充滿魅力的植物世界,感受生命的奇妙,這樣的學習方式也更能吸引學生,既能讓學生明白教材當中的知識,又能結合教材對教材以外的知識進行探索,讓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創設問題情境,激發生本活動思維
教師借助問題展開教學調動,這是最為常見的教法運用。學生對有思考性的問題有特殊感覺,教師要對問題展開深入研究,結合教材內容對問題進行精心設計,以成功激發學生參與問題討論的主動性。在學科教學活動操作中,教師借助問題進行必要的調度,也能夠順利啟動學生學習思維,在廣泛交流中達成活動共識。創設問題情境,教師不僅要對問題情境內容進行篩選,還要對問題呈現形式進行創新探索,讓多媒體手段融入問題情境之中,將問題有形化處理,其調動作用會更為突出。
如在教學《互聯網新世界》相關內容時,教師先做學情調查:平時我們都有上網經歷,說說上網都干什么了。學生對這個內容很感興趣,自然有參與討論的熱情。有學生說,在網絡上看書,也有學生說幫助家人網購,還有學生說在網上玩游戲、聽音樂。教師繼續引導:網絡給我們打開一個嶄新的世界,如果從有用的角度展開思考,梳理一下生活經歷,網絡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呢?學生對這個話題有討論基礎,很快就有信息回饋。有學生歸納:網絡是一個全新的世界,不僅能夠給我們提供想要的信息,還可以幫助我們做很多事情,如學習技術、查閱材料、傳遞信息等。教師鼓勵學生列舉生活案例進行對應說明。有學生說,他平時總會幫助爺爺查找一些養殖雞鴨方面的技術和信息,因為爺爺不會上網,他養殖雞鴨時需要技術支持,網絡給爺爺帶來更多幫助。
(四)立足于實踐,拓寬學生視野
創造實踐活動情境時,要根據學校的實際和學生的成長特點靈活安排科學合理的實習活動。同時,家庭、學校、社區之間的緊密聯系,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充分自主,根據自己的知識技能,選擇適合自己的情景活動。另外,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生活閱歷淺、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等原因,要求教師在創設情境活動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幫助學生快速成長,不斷引導學生突破自我,使學生對自己有一個全新的認識,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比如,在《探訪古代文明》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中華民族的古代文化,同時,利用課余時間,安排學生參觀博物館、歷史遺跡,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古代文明的偉大與神秘。讓學生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從而更加珍視和傳承我國優秀的古代文化,同時也讓學生學會保護中國文化遺產。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不斷地創新教學內容,做到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探索,使得學生真的走入情境、融入情境,進一步提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尤珍珍.變"說教"為"活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合作探索學習有效性探析[J].華夏教師, 2021(16):2.
[2]房麗麗.融入信息技術 賦能思政課堂——小學道德與法治"活動園"教學策略例談[J].安徽教育科研, 2022(1):2.
[3]陳曉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情境的創設研究[J].新課程導學, 2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