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可峰
摘要:小學數學是數學學習的關鍵階段,這一時期的學習效果對未來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在小學數學中正確使用生活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學習的效率,幫助學生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并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策略
小學階段的孩子思維單一,而多變的數學知識對思維單一的小學生來說有些復雜。他們對教材中出現的比較難理解的概念以及練習往往束手無策。對此,教師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例子,或演示演練,或創設生活情境,或進行生活關聯教學,把數學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引導他們進行思考,更好地理解這些復雜的概念,從而更好地提出、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使數學知識更容易被接受。同時,還能使得孩子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覺得數學是一門有趣的學科,逐漸愛上數學,從而樹立良好的學習信心。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開展的意義
首先,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學科,是小學的主要課程之一。小學數學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其內容類型除了圖形認識、運算技巧、推理證明等,還包括一些為更高的數學學習奠基的部分。綜合來看,小學數學學科的知識點大多都是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等要求比較全面。但是,小學生因為生理發育的階段性限制,思維、認知能力等尚未發育完善,需要教師巧妙地利用一些生活化的教學元素,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創設生活情境,輔助學生的數學學習,有效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
其次,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生活情境來完善數學教學,是傳統教育的一大改革趨勢,也是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對于促進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十分有幫助。借助于生活情境,促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來理解數學知識,進而在數學問題的探究學習中,提高數學學習效果和質量。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有效構建
以生活情境進行課前導入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一個良好開端能夠促進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在學生學習中,進行課前導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具有趣味性的課前導入能夠促進學生提高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探究的興趣。
例如在“厘米、米的認識”的課程學習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創造活動中進行親身體會,可以進行1厘米長度概念的有效建立。課程教授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以下的生活情境并提出相應的問題:同學們,大家跟自己的同桌比一下,看看誰高誰矮呀?高多少呢?能夠比劃一下知道具體高出多少嗎?之后便組織學生進行身高的比較,同時告訴學生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因為是進行人體長度的比較,則需要使用長度單位。這種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建,能夠順勢引出本章節所學知識。
以生活元素幫助學生理解數學
生活化情境的應用,是指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讓學生有更強的參與感、體驗感,借助于相關流程設計或者素材引導,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學習內容,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獲得印象更清晰的學習體驗,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通過生活化教學的設計,能夠有效提高數學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與知識體驗感,學生能夠利用相關生活化的場景,實現主動參與和感受,提高學習效果,學習效率會得到大大的提升。
例如在教學“圓”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在正式上課前,每人準備上一張卡紙。然后在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觀察多媒體中的圓形卡片裁剪方式,組織學生利用手上的卡片、剪刀等工具,裁剪出一個圓。然后,教師利用學生的裁剪活動場景,引導學生探討學習關于“圓”的知識,了解“圓”,認識“圓”,并發現“圓”這種圖形的神奇之處,尋找生活中與“圓”相關的物體,如井蓋、杯蓋等,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井蓋要用圓形?”促使學生產生對本課知識點的學習興趣,并有效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中關于“圓”的半徑的問題,加深學生對于“半徑”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以生活場景進行演示教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孩子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情景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以便學生更輕松、深刻地進行理解與掌握。
例如,在教學《買文具》這一課時內容時,重點是通過元、角、分的認識,初步認識小數。我們在課前設置預習學案時,引導學生結伴走進超市,關注商品的價格標識,體驗購物的過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模擬買文具的場景,請幾位學生扮演文具店售貨員與顧客,進行現場購買與結賬,再引導學生進行計算。在此過程中,學生調動以往購物的場景,一個個躍躍欲試,爭先恐后。由于時間有限,不能讓所有學生參與到演示活動中。課后,可以讓學生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繼續開展情景演練活動,鞏固與深化本節課知識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從學生生活入手,讓學生到模擬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并學習數學,將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現象或事物相結合,降低了理解難度,加深了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印象和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寓學于生活,寓教于樂,使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以游戲形式進行情境創設
教師以游戲形式進行情境創設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抽象化的知識不易被學生完全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運用與學生興趣相符的教學方式,以游戲的形式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一課時,教師可設計在超市購物的游戲情境,引導一名學生做顧客,另一名學生做收銀員,讓他們通過購買物品對人民幣進行使用。學生將能在游戲中身臨其境地了解到人民幣的面值和使用方式,并且通過與同學間的互相交流和溝通,加深了自身對簡單加減法的運算方式的印象。類似的數學游戲情境對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十分有效,同時能夠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真正做到在玩中學。
三、結語
在科學的課堂理念下,教師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堅持科學嚴謹的教學態度,為學生營造高效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為學生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通拉嘎 巴特爾 伊布格勒.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問題解決能力——論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教學法的應用[J].環球慈善, 2021(3):1.
[2]王欽東.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運用研究[J].學苑教育, 2021(8):55-56.
[3]周學安.生活情境教學法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探究[J].教育研究, 2021, 4(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