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摘要:新課標對高中語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不斷改進教學策略,更新教學理念。作文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能夠反映學生語言表達、知識積累、邏輯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為此,教師要加強對作文教學的重視,認識到當前高中語文作文中的問題,并探究在新課程標準下,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采取有效的策略,完善作文教學體系。
關鍵詞:高中語文;作文教學;方法策略
作文一直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要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必須提高作文的教學質量。寫作就是運用語言表達技巧,將思想情感用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是學生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就必須重視寫作教學,而在當前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教師要引起重視,根據新課程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語文作文教學質量。
一、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問題
(一)缺乏寫作興趣,寫作內容千篇一律
寫作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學生對寫作有著較強的畏懼心理,學習興趣較低,不愿意進行寫作。同時,教師對寫作缺乏重視,往往直接讓學生模仿范文根據考試要求進行套路化寫作,寫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教學方式刻板單一,學生受教師的影響,將寫作當做教師布置的任務,對寫作存在較強的厭惡,學習態度敷衍,缺乏寫作意識,甚至談寫作變色[1]。寫作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只要掌握寫作技巧和方法,就能夠寫出優秀的作文,而高中生缺乏閱讀積累,在寫作中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筆。閱讀是學生獲取經驗的主要途徑,通過閱讀不但能夠積累知識,還能夠豐富情感體驗,為寫作積累素材,而教師往往將閱讀與寫作相分離,學生缺乏閱讀積累,沒有深入探究閱讀內容,學生在學習中越來越吃力,難以跟上課程進度,寫作水平不升反降。
(二)寫作與實際脫離,教學流于形式
實踐是學習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在語文寫作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在實踐中積累素材,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獲得情感體驗,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傳統思想根深蒂固,將寫作教學局限于課堂中,只重視形式上的教學,教學方式單一,寫作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教學過程枯燥,教學氛圍沉悶,影響學生的學習[2]。同時,教師將教與學相分離,導致寫作脫離實際,沒有考慮到學生的語文基礎和學習特點,部分水平較差的學生對寫作缺乏自信,容易產生自卑心理,進一步排斥寫作,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二、新課程標準視域下提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
(一)豐富寫作素材,激發寫作興趣
新課程提出了生本教育理念,要求在課程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內在動力,只有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才會提高積極性。因此,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寫”的興趣,以此達到寫作教學目的。高中階段的學生閱讀積累不深。在寫作中常常都是根據教師對作文的要求,在作文指導書中尋找范文,進行仿寫,寫出來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個性[2]。教師可以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在閱讀中豐富寫作素材,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大量的閱讀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有效方式。作家都是通過大量閱讀優秀的作品,學習優秀作品中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積累知識儲備,在實踐中磨煉出來的。教師在作文教學時,要將寫作融入課文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日常閱讀積累,在閱讀積累時要注意層次性。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時將優秀的句子摘抄下來,還可以對優秀的文章進行仿寫、改寫和續寫,積累閱讀材料。培養學生寫作的習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進行寫作,提高寫作興趣,從被動應付變為主動傾訴。
(二)讀寫結合,強化寫作訓練
高中語文教材中搜集了大量優秀的文章,通過學習課文的寫作技巧和表現手法,從謀篇布局,語言表達等方面進行分析,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掌握選材、立意、規劃結構等技巧。例如,在《故都的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讀寫結合,通過小練筆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寫作訓練,如以根據課文主題設計“我喜歡的季節”作文題目,明確寫作要求,確定寫作的對象,幫助學生拓展思路。從為什么喜歡這個季節、這個季節有什么特點、在這個季節發生過哪些令人難忘的事等方面思考,對這個季節發生過的具體事例進行描寫,讓學生明確寫作目標,學會表達。此外,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傾聽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興趣愛好,對學生因材施教,引導學生用語言、文字表達自身的想法,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
(三)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寫作欲望
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挖掘生活素材,拓寬學生的寫作思路,豐富寫作內容。高中生對未知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寫作與生活間的聯系,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寫作內容,消化寫作知識,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例如,在《幸福是什么》的寫作教學中,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寫作與已有的經歷相結合,聯系生活實際思考幸福是什么,通過記錄過去發生的事或聽到、看到的事,豐富寫作素材。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將自身的經歷和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明白寫作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打消對作文的畏懼心理,從而產生寫作欲望。
(四)開展實踐活動,增強寫作意識
高中階段學生,大部分都沒有主動觀察生活的意識,對生活缺少關注,對周圍發生的事缺乏感悟,在寫作中不能將個人的生活經歷有效應用于作文中,導致學生在寫作中沒有事情可寫,作文缺乏真情實感,可讀性不高。為此,教師要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束縛,積極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創新寫作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如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將寫作教學滲透到實踐中,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在實踐中獲得深刻和獨特的感受,增強學生的寫作意識,在活動結束后主動寫作,并將自身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到作文中,寫出有內容、有創意的文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要加強對寫作教學的重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寫作滲透到課文教學和實踐活動中,創新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黃雙全. 新課程標準視域下提升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策略與思考[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11):88.
[2] 李珂. 淺談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作文課堂教學研究策略[J]. 語文課內外,2021(3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