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艷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理性精神
一、要多管齊下多途徑培養高中學生的理性精神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高度重視,對思想政治課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認知,立德樹人的觀念也已經深入人心。作為集理論教育、社會認識教育和公民教育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思想政治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對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鍛造學生的邏輯思維品質、追求真善美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 靈活處理教材
現行的教材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多次的修訂,刪去了“偏、難、繁、舊”的一些內容,為老師們實施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好的依托,但是,在教學實踐中老師們仍感到有一些地方知識的邏輯順序任然需要做一些細微的調整,在確保知識體系的任然比較完整的前提下,理清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培養學生理性精神的基本要求。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必須靈活地處理必修和選修教材的內容。如在教必修四的哲學生活時,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對應的方法論是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老師們在講完矛盾的特殊性后,可以直接把后面一框題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到前面講述 ,這樣學生易于接受,邏輯上也更清晰,這樣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也可以得到增強。再如文化生活第二課第一框的內容感受文化影響,第一框一共有三目內容:“文化影響面面觀”、“潛移默化的影響”、“深遠持久的影響”,目與框題之間是并列關系,第一目闡述的是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第二、三目分別闡述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在教學時,我們通常將第二目、第三目整合為“文化影響的特點,這樣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就有利于培養學生整理教材知識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同時提高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二)創設思辨課堂,培養學生理性思維
馬克思主義理性觀認為,理性精神在本質上就是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善于反思、追求真理、積極進取、崇尚懷疑、敢于創新,堅信科學能夠實行人類自我超越和自我發展,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理性精神的精髓是質疑、反思及求真、求實。它表現為對事物的本質的探究和批判,是一種正確的價值選擇。就高中思想政治學科而言,具有理性精神是達成政治認同、形成法制意識、實現公共參與的重要條件。理性精神的核心內涵是理智、反思。學生能否在課堂上進行層次分明、條理清楚的分析,是判斷學生是否具有思辨能力的標志。單純灌輸式教育容易抹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很難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
教師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時,應注重對學生自主認知意識的培養,使學生在面對政治知識或問題時能夠產生獨立的看法,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真正形成良好的理性精神素養。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通過為學生創設思辯課堂來展開,通過為學生提出議題來使學生展開對政治問題的辯論,從而使學生能夠踴躍地說出自己對的看法,并通過辯論來升華自己的觀點,這樣,學生便能夠在辯論中與其他同學形成交流溝通,有利于真正的獨立理性精神的形成。例如,在講授必修三第六課黨和國家的宗教政策時,我們給學生提出議題,學生在思考中提出:既然實行的時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為什么共產黨員又不能信仰宗教,通過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討論辯論,學生最后爆出哲學思想的火花,成功解決提出的問題。
(三)通過教學具體案例,引導學生作出理性分析
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高中生由于社會及生活經驗的不足,對于政治的了解和理解都比較片面,這就會影響學生政治理性精神形成,而教師在對學生的理性精神素養進行培養時,應為學生引入具體案例,使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生活中的政治,通過對現實生活中的政治事件、現象進行理性分析,進而使學生能夠對相關政治問題形成更加清晰、更加客觀的認識,促進學生理性精神素養的養成。
二、 理性精神培養的意義
理性精神是高中政治四大學科素養之一,理性精神是對真善美的崇尚、追求和堅守,理性精神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表現懲欄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維品質和行為模式,高中教師的魅力就在于引導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和提升,而不是簡單的強調知識的記憶、背誦和檢查,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給學生結論背誦,而是要讓學獨立思考、思辨然后自己得出結論。只有在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過程中,學生才能對一些抽象的知識做出理智的判斷和自主選擇,才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等形成正確的理解和認同,促進學生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主動落實到行動中去,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不斷發展自己,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參考文獻
[1]隆長義.基于理性精神培養的高中政治教學探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9(12):11-12.
[2]陳紀青.高中政治教學培養學生理性精神的探索[J].新課程(下),2019(0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