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婷
摘要: 2021年是智慧圖書館年,隨著當今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國內很多高校在智慧圖書館的建設方向、理論和實踐成果等方面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探索,特別是在后疫情時期智慧圖書館引起了更加廣泛關注。在智慧圖書館視角下,高校圖書館應當利用其帶來的人與技術的革新,滿足讀者的深度需求。本文從華中某高校流通管理方面分析了其發展現狀并提出問題和思考的方向。
關鍵詞: 智慧圖書館; 大流通; 后疫情管理; 以人為本
在智慧圖書館的背景下現代高校圖書館為了方便讀者快捷方便地閱讀以及搜集圖書及數字資源,提高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利用廣度和深度,從而需要從物理場館到技術設備到人員管理等方面所產生的新型的圖書館運行模式。它與傳統基于書庫單一管理、人工借閱的方式有所區別于,智慧圖書館的管理模式方向為更人性化、更具有人文關懷。本文以華中地區某高校為例對智慧圖書館視角下的高校圖書館大流通管理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同時試圖以此為基礎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方案。
一、華中地區某高校圖書館大流通管理現狀分析
隨著科技進步網絡數字信息時代的到來,圖書館流通服務對象的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讀者對于網絡服務的需求有了更多的要求。此圖書館基于現有的技術設備和信息資源基礎對讀者從原來的被動服務管理變為主動服務管理;一是從新生入學階段即開始宣傳圖書館服務規章制度,成立了信息資源服務部門,由專職人員負責在線上線下同步教學,點對點的模式確保新生對圖書館功能及服務范圍、規章制度的熟悉,同時利用宣傳部門開展線上讀書月、漫畫展、師生競答等多種方式激發讀者入館和最快速度了解圖書館的目的,圖書館發生了由等人來到吸引人來甚至成為讀者入校打卡地的轉變,2021年讀者入館212920人次;全校圖書借閱總量為169180冊(3.2冊/年生),圖書借閱率約為20%。圖書館前臺提供全天候咨詢服務,網上電子資源24小時不限制提供服務。;二是利用深度挖掘高校聯合館藏信息資源,主動宣傳和利用CALIS和CASHL資源與其他高校進行館際文獻傳遞服務,彌補在高校圖書館現有資源不充足的情況下盡力滿足讀者個性化需求,去年一年該圖書館文獻傳遞數共343項,傳入183篇/冊,傳出160篇/冊,資料室掃描文獻35冊,讀者申請滿足率88.2% 。
后疫情時代管理的現狀和發展。2019 年年底湖北武漢陸續出現新冠肺炎患者,2020年年初國家衛健委將新冠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1]。黨中央高度重視該疫的情防控工作,彼時全國人民支援湖北援助湖北,最大限度控制傳染及傳播途徑。最后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雖然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直至目前疫情并沒有完全結束,且新冠病毒變異性強,傳染性強,可能與病毒長期共存是人類將要面對和適應的長久問題,特別是圖書館作為公共場所,人員聚集,故而在后疫情時代對疫情的防控也是圖書館流通管理的重點工作之一,那么根據圖書館的特點,結合智慧圖書館的發展方向,該圖書館充分利用圖書館RFID自助借還書系統以及空間預約管理系統對圖書館紙質資源以及空間資源進行有效管理。該圖書館自2020年9月提供座位預約服務以來,大大提高了圖書館空間的使用效率。2021年,圖書館提供可預約座位總數3120個,研討間26間,讀者預約總人數531.6613萬人次,其中研討間預約總人數6495人次,座位預約總次數1064487次,研討間預約總次數27079次,圖書館自修室及研討間使用時長共計8396427小時。后疫情時代,圖書館作為公共場所的管理如何滿足讀者的需求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
多元化的人員管理模式。高校圖書館普遍存在人員年齡結構分布老齡化、男女比例不均衡以及職稱結構中高級職稱整體偏弱的傾向,因此人員結構的調整和多元化的管理也是高校流通管理的重點工作。本文中圖書館目前館員館內在崗87人,其中在編人員共78人(高級職員3人,副高級職稱20人,中級職稱38人,工勤17人),外聘人員隊伍共9人,館員年齡超過40歲人員約90%,同時近兩年離退休人員將近約20人。在整體高校人員編制改革的情況下,圖書館的現代化發展將面臨的人員問題其實十分緊迫,因此文中圖書館在流通管理方面:一是努力提升現有館員業務水平,采用部門周學習、全館定期交流將業務學習常態化,同時十分關注現有館員的綜合素質的提高,保持并提高現有館員隊伍,在現有館員隊伍中努力突破高級職稱及副高級職稱等的比例;二是運用市場勞動力參與的方式,把部分可替代工作外包。此館在近年來逐漸將圖書修理、編目等工作采用外包的形式補充館內人員不足的情況,面對流通部門即將出現大批老師離退休的情況,也將采用類似的方式如聘用編外人事代理人員參與館內工作,相對靈活的人員聘用模式可迅速補充圖書館館員的缺失;三是充分利用校園學生資源,將學生的自我管理與圖書館的流通管理相結合,學生是學校的主體,智慧圖書館一定是能充分體現學生參與程度的圖書館,是能夠與師生充分互動的圖書館,因此流通服務和管理也應當將重視學生群體的參與。
二、問題及結語
在智慧圖書館的視角下,現代高校流通管理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特別是在后疫情時代,如何將圖書流通管理與智慧圖書館相結合服務于讀者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和探索的方向,就文中華中地區某高校而言,目前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可以探討:一是后疫情場景下,現有的空間預約系統如何更加高效地服務于讀者,例如經常性出現系統問題如何進一步改善;二是在文中高校整體改換公共場所支付系統的情況下(例如食堂現已使用支付寶、微信以及校園卡多種方式付款),圖書館作為師生經常性聚集的公共場所,涉及到圖書超期罰款賠償等業務時也應該統一升級為支付寶微信等可使用的支付方式;三是如何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場地資源和網絡資源)培養學生深度管理能力,師生的自我管理和服務是未來智慧圖書館發展的趨勢,它既是解決圖書館人員資源不足的方法也是充分培養在校學生參與校園管理的重要方面,同時也是圖書館源源不絕生機的重要來源。最后“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始終是高校圖書館流通管理和服務堅持的基本準則,圖書館的一切深化改革都應服務于這個中心,它促使圖書館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更加合理高效以及人性化。
參考文獻:
[1] 許曉云.淺談高校圖書館“大流通”服務模式[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424:141-142.
[2] 武保民,劉東輝.疫情常態化下高校圖書館管理措施研究 [J]圖書館建設,2020,24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