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媛
摘要:新課標倡導教師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物理教學模式,為新時期的初中物理教學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初中物理生活化課堂的有效構建是對于新課標要求的迎合,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全方位能力的發展,使得物理知識能夠學有所用,達到真正的將生活與知識相連接的目的,使得學生能夠建立起學習物理的自信心。本文主要探討了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希望可以為廣大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
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圍繞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目標,著力為學生打造生活化物理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通過物理學習探究生活元素,促進物理課程教育的改革和創新步伐。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拉近學生與物理知識的距離
情境創設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手段,不僅適用于打造生活化物理課堂,也貼合初中生的認知經驗,是幫助學生突破物理課程重難點的有效方法。讓學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之中有利于學生與物理知識拉近距離,使得物理知識不再是枯燥無味的計算公式,更是貼近生活的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綜合考慮學生的學情基礎和心理需求,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積極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情境,這樣不僅可以通過生活情境促進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的普遍性特點,還可以幫助學生主動探究實際生活背景中的物理元素,進而實現激發學生探索欲望與學習欲望的目的,推動核心素養與自主學習能力發展目標的實現。
例如,在教學《分子熱運動》這一課時,教師為學生創設了教學情境:“有一天小明放學回家,沒有人在家的情況下小明打開了媽媽買的香皂盒子,當媽媽回到家時會一下子就聞到了香皂的味道,為什么媽媽會聞到香皂的味道?這在物理中如何解釋呢?”這一種教學情境的設置為教師展開這一節課的內容增添了色彩,讓學生能夠在自身情境中來思考這個問題,進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致使學生在課上聽講時候會認真的進行聽講,達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也提升了學生的專注能力。
二、設計生活化問題,激發學生的物理探究興趣
以問題為導向的課程教學,更加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欲望高漲的情況下進行學習能夠獲得更大的學習收獲。在學科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妨延展教學思路,將問題情境創設法與生活教育思想有機整合,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積極為學生設計生活化問題,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和提升學生的探索心,幫助學生以積極的學習態度參與物理問題分析解決,同時可以促使學生對于物理知識與生活體驗之間的密切關聯進行全面分析與思考,幫助學生構建生活化物理概念,提升物理知識探索效果,從而促進實現物理學科生活化教學體系的順利構建。
例如,在教學《電壓》這一課時,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向學生進行提問:“為什么下雨天和刮風的時候不能站在電壓器下面?如果發現有人觸電你應該怎么做?”教師為學生設置的這些問題,極易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能夠在問題情境中思考借助課本中的知識內容進行分析,這樣一來既鞏固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又能夠讓學生對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夠有所了解,并且在遇到這些問題時能夠采取正確的手段來避免危害的發生。
三、利用生活化材料,開展豐富的物理實驗課程
實驗作為物理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他應該與生活化相接軌,以此來對于生活中的物理問題進行實驗論證,達到真正的將物理與生活相結合的目的。實驗探究以及科學思維都是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每個初中生都應該具備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物理是一門強調實驗的學科,學生實驗探究能力以及科學思維的養成都離不開實驗課程。實際上,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階段向學生輸出的都是一些基礎性物理知識,很多實驗課程所需的材料并不復雜,在生活中就可以方便地獲取,應用這些簡單的生活材料可以收獲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果。
例如,在教學《家庭電路》這一課時,學生可自帶家庭中的小型電吹風、一些電線、電池,來進行電路實驗,在什么情況下小型電吹風會燃燒。整個事件需要采取更好的防護措施,需要在老師的陪同下進行實驗,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安全。從生活中獲得的生活化實驗材料,能夠讓學生更加的認可物理實驗的實用性,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學生在生活中對于用電更加的注重,防止因為用電失誤而產生的危害。
四、結論
綜上所述,培育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以及構建生活化物理課堂,都是新課標提出的創新教學理念,這些先進的指導思想是教師優化初中物理教學模式的重要依據。作為初中物理老師應該將物理生活化作為教學手段,以此來推動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國安. 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學周刊,2022,(06):125-126.
[2]王學君. 現代教育技術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學[J]. 知識文庫,2022,(02):157-159.
[3]曾土梅. 生活即教育引領下的初中物理實驗設計[J]. 教育與裝備研究,2022,38(01):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