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征
摘要:微課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把課堂上所講解的重點知識濃縮成一個簡短的小課堂,給學生提供了二次學習的平臺,通過微課可以幫助學生明確重點知識內容,課堂學習效率也顯著得到提升了。高中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學生反復練習才可以不斷鞏固知識要點,如果可以應用微課教學,相信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微課教學;應用策略
前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成為了關注的重點,尤其是高中階段,這是鍛煉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重要時期,教師應該有所重視。同時高中生學業壓力比較大,要保證學科教學高效提質,微課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既可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梳理重點知識,又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筆者以高一“編程計算”一章為例,具體論述了微課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開展階段性教學,強化理解知識
由于高中信息技術大部分內容都是動手操作完成的,而且有很多復雜的步驟,如果僅僅憑借課堂教學,學生并不能完全熟練把握,需要學生反復學習才可以不斷強化理解的,微課的出現就可有效解決以上問題[1]。教師可以利用微課開展階段性教學,也就是可在教學的不同環節適當地加入微課,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要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通過微課進行預習,對新授知識有初步了解,在課上,還可以借助簡短的微課進行示范教學或者單項訓練,在課后,可以讓學生通過微課鞏固知識要點,加強對知識的理解消化。這樣一來,既可吸引學生投入課堂學習中,同時又可以大大提升課堂學習效率和質量。
例如,在“編程計算”一章,教師可以針對這部分內容制作微課,首先讓學生通過微課進行預習,簡單了解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算法的概念,在課上,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展示順序、分支、循環結構三種算法,幫助學生直觀體會,在課后,教師將重點內容放在微課中,讓學生繼續鞏固復習。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充分掌握計算機的算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進行分層教學,促進共同進步
雖然高中生的學習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每位高中生的基礎、學習方法等存在差異,導致其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并不在同一水平線上,需要教師進行分層教學,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促進共同發展進步。而借助微課進行分層就會有不錯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幫助處于不同水平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提升信息技術能力,另一方面微課更能直觀地呈現給學生知識要點,有效實現分層教學。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制作基礎性微課和強化版微課,分別針對的是基礎薄弱和信息技術能力較強的學生,如果有的學生基礎性微課學習后,可以進階學習強化版微課,層層遞進提升信息技術能力。
例如,在“編程計算”中,針對學生理解能力和學習水平的不同,教師可以制作基礎性微課,也就是主要理解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有算法的概念知識,通過微課播放最強大腦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有如何進行計算的,讓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對于信息技術能力比較強的,制作加強版微課,主要內容就是熟悉算法的三種基本結構并可以靈活使用,同時針對基礎弱的學生,如果熟練掌握基礎內容后可以進行加強版微課的學習,逐步提升信息技術水平。
三、引導自主學習,提高探究能力
高中信息技術有很多復雜的知識要點,需要學生一步步思考探究學習的,但由于高中生的探究能力有限,也沒有完全養成自主思考探究的習慣,最終導致對信息技術知識把握不夠深刻,學習效果不佳。故而,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鍛煉學生的探究能力,而微課教學就是一個有效途徑之一。首先微課是需要引導學生自主觀看的,并根據微課內容提出自身的質疑,這個過程就是在不斷思考探究,其次微課的內容主要是重點知識,細化的內容還需要學生自主進行課堂學習獲得。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微課,并根據微課提出問題,同時還要自己先試著解決,對于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在課堂上求助教師,和教師一起合作探究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提高探究能力[2]。
例如,在“編程計算”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首先教師讓學生自主觀看微課,教師:“同學們,大家先自由觀看微課內容,對于其中不懂的問題可以進行小組探究,如果還是解決不了,那在課堂上我們一起解決。”接下來分好組讓學生通過微課探究知識點,然后在課堂中提出未解決的問題,有的學生不理解分支結構,有的不理解編碼是怎么進行計算的等等很多種問題,教師都應該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
總結:
總而言之,微課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還是很有必要的,既可引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探究能力,同時也可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質量。故而,教師應該不斷豐富微課教學內容,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發揮微課的教學優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毅亮.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新課程,2022(10):128-129.
[2]王國鴿.淺析微課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