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愛娣
摘 要:本文論述了中職思政教育發揮黨建育人作用探索實踐的意義,并以柯橋區職業教育中心為例,探討中職思政教育發揮黨建育人作用的實踐路徑以及實踐成效。
關鍵詞:中職思政教育? ? 黨建育人? ? 探索實踐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指出,要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辦學方向。在中職思政教育中,堅持黨的領導,探索發揮黨建育人作用,對于中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又紅又專”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辦人民滿意職校,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職思政教育發揮黨建育人作用探索實踐的意義
(一)黨的理論指引學校各項工作,為學校思政工作指明方向
中職思政教育就是要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引導學生始終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永遠聽黨話跟黨走,有理想有擔當,勤奮學習,追求真理,做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黨員教師起到先鋒模范作用,成為學校思政工作的主力
教師的教學態度和一言一行均是學校思政教育的內容,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黨員教師以嚴謹的工作作風、飽滿的工作熱情、精湛的教學能力、無私的奉獻精神投入教育教學,成為高尚師德的踐行者,成為學校思政教育的主力軍。
(三)團員學生的示范、自我管理能力,激發學生自主健康成長
黨建工作引領德育教育和學生自主管理工作,以黨團共建推動團組織發展,利用課余黨課、團課將黨的政策傳達給共青團,提高團員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品德修養,讓團員學生在廣大學生中起示范作用。黨群聯動帶動學生社團建設,實現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和主人翁意識的覺醒,激發學生自主健康成長。
二、中職思政教育發揮黨建育人作用探索實踐的路徑
本文以柯橋區職業教育中心(以下簡稱學校)為例,探討中職思政教育發揮黨建育人作用的實踐路徑。
(一)激發“紅色活力”,建設一流的戰斗堡壘
1.強化學習,鍛造“過硬鐵軍”
黨員教師要加強學習,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增強黨性,提高自身理論素養,使思政課堂教學更有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用好對學校總支、支部考核以及對黨員教師的先鋒指數考核這個“助推器”,激發黨總支、支部“戰斗力”和黨員思政教師“紅色活力”,使黨員思政教師成為學校思政教育的先鋒隊、主力軍。
2.落實責任,構建“長效機制”
建立學校黨委書記、黨總支書記、黨支部書記責任清單,強化督促檢查,形成黨建工作長效機制,健全把骨干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管理骨干的“雙培養”機制,強化師德教育,使黨建工作在全體教師的政治思想工作中起到應有的方向引領作用。
(二)繁榮“紅色文化”,推進學校思想文化建設
1.加強黨建陣地建設,繁榮“紅色文化”
創新宣傳載體,打造“名師、名生”名人墻,完善黨建示范園地建設,改造黨建活動室,編印黨建工作宣傳畫冊,豐富黨建專欄內容,充分發揮黨的隱性思政教育作用,在潤物無聲中使受教育者產生共鳴、接受教育。
2.把握正確的意識形態
學校多渠道多形式宣傳解讀黨和國家決策部署和職業教育新政策新舉措,不斷加強“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師德師風建設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壯大正能量,堅定理想信念。
3.推行百年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以先進文化育人
以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構筑的精神譜系和先進文化育人,使學生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從而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增強歷史定力,增強做中國人的底氣、志氣、骨氣。如學校開展“百千萬”工程,推行百年黨史學習教育專項活動。通過學校百名黨員人人講黨史、專家到校開辦講座、師生共唱經典紅歌、走訪紅色基地等一系列走“新”更走“心”的學習教育和實踐活動,在千名學生、萬名家長中實現黨史學習教育全覆蓋,促使黨史學習教育遍地開花、處處有聲,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三)打造“紅色平臺”,深化校企黨建共建工作
1.加強校企交流,拓展思政教育平臺
密切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探索構建校企共建黨建平臺。以“攜手共建、先鋒同行”為載體,以“制度共建、業務共建、人才共建”為抓手,邀請行業專家、能工巧匠、勞動模范走進思政課堂,將思政課堂設到企業車間,拓展思政教育的平臺。
2.助推“兩棲教師”培養,提升課程思政勝任力
在擴大和深化校企黨建共建過程中,以企業實踐為依托,進一步發揮“兩棲”(學校、企業)教師黨員的作用和探索培養途徑,使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技術技能得到雙提升,專業教學能力和課程思政能力得到雙進步,推動形成了課程思政“校企有平臺、課程有特色”的新格局,使課程思政的育人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傳承“紅色基因”,強化黨建帶團建工作
1.紅色文化融入系列活動,傳承紅色基因
黨群聯動帶動學生社團建設。學校相繼建立了興趣愛好類社團、競賽競技類社團、就業成長類社團三大類20多個社團,開展“紅五月”、感恩母親、學雷鋒服務等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志愿服務以及進行文明校園、文明班級、十佳美德少年等評選,傳承紅色基因。
2.黨建帶團建,加強思想道德教育
學校圍繞黨建帶團建,進一步加強共青團組織建設,不斷加強學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習慣和道德品質。如學校結合浙江省中職學校雙高建設,加強黨建對團建的領導,開展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質教育、熱愛生命教育、行為規范教育、職業精神教育”五結合為核心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
三、中職思政教育發揮黨建育人作用探索實踐的成效
(一)完善構建“三級三成”核心素養內涵體系
學校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把黨建引領作為辦學“第一牽引力”。學校黨委書記把德育抓在手上,經常組織分析學生思想道德狀況,以“讓學生有詩和遠方”為愿景,以“使學生人人出彩”為目標,逐步完善構建 “三級三成”,即從“責任”到“感恩”的“成人”進階,從“勤奮”到“精技”的“成才”進階,從“自信”到“創新(業)”的“成功”進階的核心素養內涵體系,確立了與“工匠精神”培育相適應的人才觀、發展觀、質量觀,使弘揚和培育“工匠精神”成為學校的一種文化自覺,學校“厚德健行”德育品牌被評為浙江省優秀德育品牌。
(二)學校團建工作位居全市前列
學校團委以“學生成長服務中心”為平臺,積極開展厚德健行社團、學生成長事務服務中心、厚礪創新創業園等的建設活動,為學生提供各種成長成才體驗和服務,切實培養學生自主服務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學校通過禮行義工隊和實踐周服務隊兩支隊伍的建設,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園勞動教育、實踐服務中,樹立起肯付出、能奉獻、敢擔當的志愿理念,提升學生的工作能力,豐富了校園生活,培養學生自信、擔當、感恩的內在品質。學校團委多次被評為區先進團委,學校創新創業先鋒隊被評為“區共青團員先鋒隊”,學校資助的文化品牌被評為“浙江省學生資助文化優秀項目”,學校團總支被評為“市先進團支部”,學校愛心幫扶團隊榮獲“區戰疫青春逆行者”集體榮譽稱號。
(三)思政育人質量明顯增強
第一,在思政教育中發揮黨建育人作用,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學風,有效提升學生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真諦,并在學習、生活中予以踐行。近3年,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得11塊金牌27塊獎牌,本科上線數達218人,其中3人為全省第一。12名學生在2021年省、市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文化素養學習競賽中獲獎。多位學生被評為浙江省中職學校陽光學生、柯橋區新時代向上向善好學生。
第二,在思政教育中發揮黨建育人的作用,形成教師干勁大、熱情高的良好氛圍。特別是思政課教師自覺進行理論、業務學習,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努力踐行“三教”改革,注重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新課堂教學形式,實現教學線上與線下、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的深度融合,呈現了思政“多彩”課堂。僅2020年,全校就有10位思政教師參加區教師基本功比武、市微課制作比賽獲獎,7位教師發表的論文獲獎,將學校思政教育經驗予以推廣。
第三,在思政教育中發揮黨建育人的作用,進一步密切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共建黨建”工作使校企合作更加緊密。學校與眾多企業形成了“校企合作共同體、教學特區、創業孵化基地”等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策略靈活的多種合作關系,實現了育人主體跨界協作,教學內容項目化重構,使課程思政更有針對性、實效性,保障了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和就業高端化改革不斷推進。
參考文獻:
[1]馮剛,白永生.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百年發展的經驗與啟示[J].人民教育,2021(11).
[2]楊曉慧.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設:價值、目標與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7).
[3]曾小林,韓劍南.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教師角色定位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8).
[作者單位:柯橋區職業教育中心(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