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斌
摘要:從當下初中語文教學現狀來看,課堂提問是不可忽視的,也就是要從教學內容出發,提出合適的問題,進而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展開思考,確保教學質量有明顯提升。隨著新課改工作的深入展開,教師必須要保證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展現出主體地位,并要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尤其是要針對提問設計展開創新,保證問題能夠起到引領作用,促使學生展開深入探究,如此方可使學生語文素養大幅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策略研究;
引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給學生的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教學,還應關注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具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恰恰是觸及學生思維的關鍵點,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可為學生的語文學習與思維發展搭建一座橋梁,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積極思考和研究,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落實核心素養下的教學目標。
一、初中語文課程教學中教學提問的意義分析
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若想保證知識講解更為順利,并針對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常用的策略就是提問。組織課堂教學時,教師、學生應該保持良好的關系,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則要發揮出指導作用,依據教材內容對問題進行設計,如此可以促使學生進行深入學習,探究意識也會得到增強,確保其能夠更為積極地展開語言文化的學習,如此可以保證教學的實際效果更為理想,學習主動性也會得到增強,并能夠形成更為豐富的情感體驗。
二、初中語文閱讀有效提問的有效策略
(一)注意把握問題難易度,使其符合學生認知水平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提問時,問題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具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較難或者較易的學習會降低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對問題失去興趣。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包括教材的特點、每節課的重點和疑難點,認真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思考的能力,讓問題成為激活學生思維的鑰匙,并且能夠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問題設計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又要使大部分學生稍加思考就能得出答案。就像果樹上的果實,在樹下并非伸手可得,但又不會望而卻步,只需要跳一跳就能摘到。能夠讓學生“跳”的跳板就是教師設計的思考階梯。在課堂中設計不同難易度的問題,鞏固型的問題就選擇讓基礎較差的學生來回答,以此來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發散型、創造型的問題主要選擇讓成績較好的學生來回答,也可設計小組討論,學優生帶動學困生積極思考,拓寬思路;較為中等的問題,適合讓中等學習能力的學生來進行回答。這樣可以全面調動班級整體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二)注重提問設計的啟發性
啟發性教學要求學生主動進行探索,通過某一問題幫助學生獲得問題思考的思路,進而對整篇文章產生準確的理解,并探討自己閱讀之后的感受,從而促進學生經驗的總結和思想的發展。比如,在《春》教學時,若想保證學生切實掌握相關的知識,教師應該要對問題設計加以重視,“你認為春天是什么樣子的”“春天讓你想起什么”等,因為學生已經擁有一定的獨立意識,對春天的理解也是存在差異的,教師設計的問題應該要和生活緊密相關,如此可以使學生更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對課文內容自然就會形成正確的理解。
(三)抓住提問時機,強化提問效果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要想真正提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不僅要科學設計課堂提問,還應選擇恰當的時機拋出問題,這也是提升問題有效性的關鍵。具體來說,教師可在新課導入之前融入課堂提問,對學生的預習結果進行檢查;還可以在導入新課之后,通過課堂提問的形式對學生的聽課狀態進行考察;也可以圍繞教學中存在的重難點進行提問,引領學生展開思考,最終完成重難點知識的內化;也可以在學生思維模糊的時候進行課堂提問,促使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思路變得更加清晰,對課文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還可以在學生出現倦怠心理、竊竊私語的時候進行提問,充分發揮課堂提問的價值。
(四)實現多樣化的提問設計
進行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要確保問題設計能夠呈現出多樣化特征,如此可以促使學生更為積極地進行思考,課堂提問自然就更具實效性。問題形式、內容是不可忽視的,教師必須要針對此進行創新,從呈現方式來看,可以通過圖畫、視頻等方式將問題予以呈現,如此可以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效果也更加理想。例如,《愚公移山》教學時,可先將準備好的動畫短片直接播放出來,隨后對學生提出相關問題,也可以借助繪畫的方式組織學生對一幅圖畫進行深度思考。為學生提出問題:大家覺得愚公的思維是不是十分古板,不夠靈活?他的這種方法是否具有現實意義?借助這些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主動思維的意識。在問題的設計方面,教師應當積極地從多個角度來提出不同的問題,這樣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幫助的。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學到什么道理?教師應當與學生進行積極的討論,這樣充實的教學模式就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認知。
結束語
總之,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巧妙地運用提問來進行教學,主要是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枯燥、乏味的教學方式不僅會影響教學質量,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教師將教學大綱熟記于心,對教材鉆研透徹,掌握學生的情況,才能更好地提出具有科學性、藝術性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朱粉珍.論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新[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7).
[2]郭江紅.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藝術初探[J].教育現代化,2017(24).
[3]王亞萍.初中語文教學中提問設計的創新分析[J].林區教學,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