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文
摘要: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課程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教師教學理念的 創新,為新課程教學的進一步推進指明了方向,它要求教師在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也應當從 學生學習發展的角度入手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借助日常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
相較于其他幾門文化課程教學而言,初中道德與 法治課程的教學不僅注重文化知識的教育,同時更側 重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實踐學習過程中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的。為此,在教 學中教師應從課程教學內容出發,結合學生的學習情 況和學習能力,圍繞課程基礎知識教育和學生思想品 質培養進行多樣化的課程教學設計工作,切實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念,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一、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一個思想較為叛逆的時期, 對外界信息有著強烈的需求,容易自我放縱;加上道德 與法治德育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較為枯燥,理論 性較強,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產生厭煩心 理,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教師需要考慮到教 學理念、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影響,對當前的 教學活動進行創新,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為 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奠定基礎。對此,教師要對道德與 法治教學保持熱情,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熱 情,而不是枯燥地、照本宣科地講解教材內容。例如,在 《誠實守信》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利用計算機和多媒體 制作動畫,配合音樂等,將教材上枯燥的內容轉化為學 生感興趣的視頻、動畫等形式的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 力。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漸深入了解誠實 守信,以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并且加深學生 對教學內容的印象,有效鞏固知識,使學生更好地掌握 知識點。
二、將教學與現實生活結合
道德與法治德育課堂構建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 正確的價值觀。為保證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 養,教師可以運用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結合的方式優 化教學活動。在教學中,要將學生培養成為知行合一的 人才,使學生對社會有所貢獻,這樣在將教學與生活結 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真實的事件引入教學活動中。 以“維護國家利益”這個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 課堂教學中播放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閱兵儀式的視頻, 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國家安全,使其意識到國家安全的重 要性,樹立國家安全的整體觀念,使學生正確認識自身 與國家安全之間的關系,了解“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 真正含義;同時,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安全意識,成為 關心國家發展與安全的人才。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 德育課堂構建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 活有效結合,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進而實 現教學目標。
三、改變教學理念
要想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德育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升 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新型教學理念,提 升自身教學水平,并將新型教學理念運用到教學活動 中。尤其是在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心理和生理生長發 育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促使其形 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例如,在《學習伴成 長》的教學中,其目的是通過合理的教學使學生對學習 有正確的認識,了解其重要性,對此教師可以選擇真實 的案例進行教學,將枯燥的教材知識轉化為有趣的真實 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這個基礎上分析學習 對一個人成長和發展的意義,以此促使學生重視學習, 重視自身的全面發展??梢?,教師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 對提升道德與法治德育課堂構建質量、提升學生核心素 養具有重要意義。
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核心素養下構建道德與法治德育課堂,需要重視 學生的主體地位,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奠定基礎。因此,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 帶領學生對教學內容展開全面的分析、思考與討論,幫 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在這個基礎上達到提 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目的。例如,在《認識自己》的 教學中,教師需要采取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識真正的 自己,提出“我有哪些優點”等問題,幫助學生剖析自 己,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 生進行引導,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掌握自主學習方法。
五、確定科學的教學內容與目標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是將培養和提升學生的道德 品質與法治思維作為教學目標,這需要教師結合每節課 的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優化道德與法治之間的結 構,合理設計教學流程,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優化,從而 構建高效的德育課堂。預習是一種科學的、保證教學質 量的方法,不僅能促使學生在教學中做好準備,還能提 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探索新的知識,并且學生在 預習過程中還能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以及知識。學生 在完成預習之后,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其進行適當 的引導,幫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學會鞏固知識 的學習方法以及技巧,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從而 構建高效的德育課堂。例如,在《社會生活離不開規 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提前預習,這樣學生就 能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習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在教師的講 解中鞏固知識,便于實現對教學內容及時且有效的補 充,進而提高道德與法治德育課堂的構建效果,有利于 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總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 提出是現代化素質教育改革工作的補充和完善。為此, 在教學中,教師應立足學生的學習特點,以課本教學資源為載體,設計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在學生積極參 與實踐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為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康.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培育學生核心素養路徑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2]盧春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路徑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 子刊),2017(10):373.
[3]胡巧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涵育學生核心素養路徑探究———以“友誼的天空”教學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