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賢珂
摘要:在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信息技術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了多元的教學資源,推動著我國教育改革事業(yè)的發(fā)展與進步。高考的考查點也發(fā)生了一系列的變化,著重測試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加快構建高中物理智慧課堂,突破固有的教學習慣,將各種先進的教學工具和教學模式引入物理課堂,提升物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高考助力。基于此,本文章對基于智慧課堂的高中物理實驗創(chuàng)新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yè)人員參考。
關鍵詞:智慧課堂;高中物理;實驗創(chuàng)新
引言
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深入推廣,高中物理作為高考理科科目中的重要科目之一,對高中生的考核要求已經不僅是對這一學科基本理論知識的記憶,更是提升到了學科素養(yǎng)和學科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核層面。本文將從分析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及創(chuàng)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在明晰智慧課堂內涵的基礎上,結合高中物理智慧課堂的特點,探討基于智慧課堂的高中物理實驗創(chuàng)新。
一、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及創(chuàng)新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實驗方法老舊
教師在針對高中階段學生開展實驗探究教學時,大部分實驗探究過程都是按照之前設計好的步驟進行,甚至還有一些實驗器材和設施也都是提前根據教學內容預設好的。這導致學生在進行自主實驗探究時,只能依照規(guī)定好的實驗方式分析知識,這樣的實驗方式過于古板老舊,對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方面并無益處。
(二)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
在一些物理實驗中,學生需要按照課本上的要求和步驟進行操作,但是學生也可以在此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靈活運用物理知識進行實驗創(chuàng)新,可能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強制要求學生嚴格按照課本進行實驗,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導致學生科學創(chuàng)新素養(yǎng)不足,不利于進行物理知識的深入探究。
二、基于智慧課堂的高中物理實驗創(chuàng)新的策略
(一)通過分組模式探究物理實驗原理
智慧課堂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另一大區(qū)別,則體現在物理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更為重視和關注學生在課上探究學習活動的自主性和參與度。具體到課上實驗教學計劃,教師可設計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討論活動,學生帶著課前預習中產生的質疑與問題,在小組內對重點問題展開分析、探究,并找到解決方法;第二階段解析實驗問題,在小組討論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優(yōu)化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并對實驗結果加以分析;第三階段實施實驗探究,教師根據實驗內容,組織學生以獨立實驗或小組實驗兩種方式開展,進而完成相應的實驗探究過程。以“傳感器及其工作原理”教學為例,學生對傳感器概念初步了解后,思考各類傳感器的組成部分,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利用多用電表,探究光敏電阻、熱敏電阻與金屬熱電阻的工作特性,并進行總結歸納,從而加深傳感器工作原理的認知,讓學生設計簡單的傳感器電路,如音樂盒、火警報警器等,闡述設計思路,共同分析論證,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二)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實驗的趣味性
在開展高中物理教學活動時,結合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制定高中物理智慧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和創(chuàng)新物理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活力,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物理知識的意義和價值。例如,學習“能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機械能,明白物體的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化,并且能夠在具體的問題中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并列出相應機械能守恒的方程式,能夠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能量守恒定律”的相關知識解決具體的問題。有一些機械能守恒的實驗不方便在課堂上直接展示出來,教師可以提前在互聯網上搜索相應的視頻資源,制作成微課課件,通過希沃白板等信息化教學工具播放出來,將實驗的各項內容更加直觀、生動地展示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物理實驗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機械能守恒的實質,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以便學生充分掌握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知識,逐步提升學生對學習物理知識的重視程度,促進學生更加積極認真地學習物理知識。
(三)仿真模擬實驗
仿真實驗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保證實驗的項目和數量。它通過計算機仿真模擬現實條件下沒辦法呈現的抽象的物理現象和情景,極大地提高了物理實驗的演示效果。比如教師可利用NOBOOK仿真實驗演示高中物理中所涉及的力、熱、光、電等方面的大多數實驗。利用仿真實驗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儀器,連接電路,完成實驗探究,獲取數據,并通過對現象的觀察和數據的分析得到相應的結論。物理中電學實驗較適合在仿真實驗平臺進行實驗設計和模擬操作,有效減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安全性問題。學生還可以課外繼續(xù)實驗,在任何地點自學。
結束語
信息技術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方式的變革具有重要影響。課程融合的亮點是利用信息技術營造一種新型的實驗教學環(huán)境;課程融合的手段是從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實踐等多個維度進行融合。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推進技術與課堂的融合研究走向縱深,為學生今后生活和工作做準備,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發(fā)展所需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形成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曾桂花.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窗(教師版),2020(12):37.
[2]李娟.淺談信息技術應用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J].智力,2020(35):117-118.
[3]王瀚鋒.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線上高中物理實驗教學實踐[J].新課程,2020(4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