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鴻
摘要:有很多學生對于數學課堂可謂是“聞風喪膽”,向來強調理性與邏輯的復雜數學知識使得以形象化思維為主的小學生難以輕松獲得攻克難題的自信心,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頻頻受到挫折對待的學生很容易對理解難度高的數學理論知識產生逃避、厭煩的心理狀態,因此,如何構建充滿“理趣”的數學課堂成為教師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將著眼于漳州市金峰小學數學教育的實際情況,從知識的應用、實踐操作、教師反思這三個方面簡要分析“理趣”數學課堂的構建思路,期望能探尋出有效的改進策略來幫助我校順應新課改形式實現健康發展。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小學數學;“理趣”課堂
興趣,向來是眾多數學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學生參與程度、學習成效的重點關注的切入點,我校數學組教師也經常針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一內容展開過多次交流討論,提出了融入互聯網技術、改善教學設計形式、拓展教學活動內容、創設趣味情境等多個能強化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方法,旨在達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中隱藏的奧秘、感悟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等等目的,以此向廣大學生家長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并推動我校建設發展成為市級、省級優秀小學。
一、提高學生知識應用能力,構建數學“理趣”課堂
在新課改腳步持續推進的環境背景下,教師要深刻認識到數學學科知識的內核為“理”、學習的方法為“趣”,將二字結合起來才能確保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以及對數學教學活動的參與熱情。通過研究數學教材內容可以發現,教材課本上的大部分案例、題目往往以生活環境作為背景去呈現不同的數學知識,而學生對于這部分案例所涉及的知識內容相較于純粹的理論知識教學更容易理解和掌握[1]。由此可見,我校數學教師應當秉持著知識聯系生活實際的原則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來構建“理趣”課堂。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6課《百分數(一)》內容為例,在正式開展授課環節時,教師可以事先布置如“查看、收集身邊的百分數”等預習作業,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初步感知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后更有助于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理解百分數的含義。此種收集類的實踐性作業操作簡單且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而教師在學生了解掌握百分數含義之后就可以引導他們憑借所學知識處理生活中的問題,就比如說“一本正在閱讀的書籍,所看的內容占據全書的百分之多少”、“大海撈針的可能性是多少”等問題,都可以作為學生探索“理”、感受“趣”的教學方式。通過數學知識聯系生活實際的形式能實現“活學活用”目標的同時改變學生對學習數學的消極印象,進而幫助學生提高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與幫助教師構建充滿趣味性的“理趣”課堂[2]。
二、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平臺,構建數學“理趣”課堂
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小學生在心理因素的驅導下很容易對新鮮事物產生探索欲望,因此,我校教師構建數學“理趣”課堂時可以充分發揮小學生性格特性的優勢作用去引導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譬如教師可以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親身實踐操作、體驗數學知識、獲得思維能力、感悟概念內涵的平臺。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4課《比》內容為例,教師要立足于“要求學生掌握比的概念以及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系和區別”等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設置教學流程,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從生活環境入手提取教學素材來引導學生完成學習目標,比如說班級男女生之間的人數比、課桌長和寬的數值比、學生之間的身高比等等都可以作為實踐活動內容來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欲。學生在教師所構建的實踐操作平臺上通過動手操作獲得具體數據并親身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方式,再配合教師的言語指導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比”概念轉化為直觀且具體形象的數據,有利于學生在認識與“比”相關知識的同時樹立獨立思考、主動探究的意識以及提高學習效率[3]。
三、優化教師評價反思環節,構建數學“理趣”課堂
在新課改背景下,我校數學教師還應當著眼于“去舊革新”的思想積極尋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問題并加以改進優化,從提高自身專業能力入手主動探尋構建數學“理趣”課堂的必要條件。其中,教師評價與反思環節作為必要因素需要我校教師將其作為常態化工作進行落實,教師必須堅持“以反思促發展”的思想在每學期、每月、每周、每天,乃至每節課后,都應當主動進行自評、互評以及收集學生評價來獲得更豐富、客觀、完整的評價結果以便于高質量開展反思環節[4]。身為漳州市金峰小學的數學教師應當具備個人榮譽、職業榮譽和集體榮譽感,有意識地通過評價反思環節提高教學能力、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高效培養學生數學思維以及實現專業化成長。以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1課《分數乘法》內容為例,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分數乘法”的一些題目做法較為簡單且絕大部分學生普遍能解答出基礎問題,這就容易造成一些教師錯誤估計這部分數學知識的難度而選擇結合“分數除法”知識一帶而過,但當教師貿然選擇綜合兩部分知識一起教學時卻往往出現用法錯誤、約分不徹底等問題。因此,當出現教學問題時,教師應當及時進行自我反思而非質疑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對過往的“公因數”、“公倍數”等基礎知識進行回顧和復習來有效處理約分不徹底問題[5]。
結語
綜上分析可知,小學數學教學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此為驅動力才能有效引導他們發揮主觀能動優勢,促使學生作為主體角色全身心投入參與到“理趣”課堂的構建環節中探索復雜理論數學知識所蘊藏的魅力。因此,我校教師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應當立足于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個體差異特征、能力水平、學習需求、教學目標等綜合信息的基礎上推動數學“理趣”課堂的建設,從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平臺以及優化教師評價反思環節等方面落實新課改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要求,為我校持續建設發展作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杜桂紅.小學數學理趣課堂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教師博覽,2021(06):67-68.
[2]張雪梅.“理趣體驗”目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探討[J].智力,2020(29):181-182.
[3]王翠花.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數學理趣課堂的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28):71-72.
[4]董曉蘋.追尋“理趣”——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數學推理教學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0(06):175.
[5]陸小琴.讓課堂充滿“理趣”——以“植樹問題”教學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19(1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