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莉娜
摘要: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是大家公認的培養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承擔著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本任務。亞里士多德曾說:“思想始于懷疑和驚奇。”而思維培養教學對于高年級學生的數學素養發展有重要作用,只有數學思維得到全面拓展和創新,才能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愿意思考、主動學習,進而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基于此,筆者在“思動”課堂中采用了以下培養學生思維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新思維、教學策略
前言:
思維培養教學的出發點在于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質量,目的在于優化思維方式,培養思維能力,立足課堂來促進學生思維的興奮,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和思維能力。這就要求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全面優化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教師應在把握學生本位、思想本位、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結合小學的數學教學現狀,創新教學以活躍學生的數學思維。
一、提問啟迪創新思維
教師教育理念和目標隨著數學教學改革的深入發生了相應的改變,尤其是在數學創新思維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和重點應該是學會提出問題[1]。
(一)提出高效問題
高效問題的設計與應用決定著教學的方向,關系到學生反思活動的深度和廣度,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第一層級可以分為“什么”的判別性問題和“如何”的描述性問題,第二層級是“為什么”的分析性問題和“有何不同”的比較問題,而最應該被提倡的是第三層級的拓展思維的問題,例如“你怎么認為”“你怎么看”等等。這類問題的背后,是學生思維活動的順利進行,反思的火花在燃燒,使得課堂變得熱火朝天,思緒迸發非常有利于學生思維網絡的延伸。當然,教師也不能盲目地問問題,要根據學情和教學標準,提出有深度的能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問題。
(二)引導有效思考
在數學創新思維教學中,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問題思考,實現“教師問,學生答”的轉變。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讓教學主體回歸到學生手中。而且在學生思考的時候,教師要學會引導和帶領,打破學生的一些思維定勢,跳出傳統問答的深坑。有指向性地向高質量提問靠攏,促進學生開展有效思考。
(三)注意評價時效
借助于問題的提出和回答,優化學生元認知結構。如若學生正確回答,要鼓勵并且向更深層次思維推進;如若答錯,也不要指責且一味批評,要知道學生的錯誤意味著思維方向有誤,教師要耐心引導,并安撫學生。這一問答活動的進行,是循環往復的,非常看重教師的反饋時長。思維都是靈光一閃的,及時糾正和鼓勵,能使學生印象深刻,能夠讓學生繼續思考。所以,在課堂提問時,教師要保護和保持學生的積極性,也要及時準確的地做出反饋。同時,還要注重問題提問的時效性,不要一個問題有始無終,草草了事。要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及時地提出第二個問題,環環相扣,促進學生的思維跳動。
二、留白促進自主思考
留白技藝也可以運用在數學創新思維教學上。老師不能一味講課,要留時間給學生自我思考,自主探究,給思維發展留出空間,讓思維得到拓展和提升[2]。
(一)在合作學習時給出獨立思考時間
合作學習是數學課堂經常出現的學習形式。高年級學生在合作中,首先要有自己的思維,再通過交流形成思維碰撞和智慧火花。所以,在組織團隊工作時,除了要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合作和探索,還要給團隊的工作做好指導。溝通之前,給學生時間組織思維,形成自己的觀點,這樣的合作探究才有基礎,才會更充分,才能達到展開思維的目的。
(二)在探索問題時設置懸念展開思維
人們喜歡設置懸念,但是又經常因為懸念而抓耳撓腮。這是一種想得到卻不能的復雜情緒。在數學創新思維教學中,應該多使用這種模式。因為只有在懸念的設置中,學生的興趣才能被調動,興趣能使得學生最快最高效地展開思維。同時,在懸念的設置中,學生也能得到許多驚喜的結論。例如在講授課程期間,老師要敢于停留在至關重要的步驟上,這樣才能讓學生思維快速運轉,達到思維拓展的目的。
(三)在課后布置時滲透思維拓展訓練
同樣,作業訓練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訓練過程。要知道思維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停止,所以課后的大片時間正好能夠有效地達到思維訓練的目的。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布置太過于深奧的題目,這樣反而會讓學生感到沒有希望,對答案毫無頭緒,反而會適得其反。所以在課后可以布置那種學生稍加思索就能得出頭緒的問題。另外,在一堂課的最后,教師還可以把課堂設計成一個懸疑的結尾,而不需要給出最后的答案。同學們還可以在課后進行充分地交流和討論然后得出結論,學生的思維才能活躍。比如,學習正比例和反比例時,在講解了基本的認知規則之后,在課后給學生布置題目:生活中有哪些正比例?又有哪些反比例?怎么快速判斷?這樣有趣又簡單的題目,讓學生不自覺地產生思維碰撞和訓練。
三、回歸數學本質思維
創新思維教學要求教師反思教學過程,理解數學知識的本質。比如“教什么”、“怎樣教”最能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回答很明顯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只有理解數學的本質,知曉所傳授的應該是哪些知識,怎么樣才能最大程度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才能做好學生思維的“點火師”,即讓思維之火熊熊燃燒,思維火星崩裂四濺。而數學的本質,無非就是邏輯與思維的碰撞。正如文章開頭提到的,數學是大家公認的培養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學科,抽象又難以感知的東西,只有深思熟慮,才能探索到真諦。
總之,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小學數學教學,要把創新思維訓練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重視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3]。同時要以教學問題為導向,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組織操作體驗活動,留有學習空間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更多的機會;另外,數學教師還要帶頭引導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精髓,使數學課堂激發智慧,深化學生的數學學習,促進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紅紅. 小學數學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教學例談[J]. 讀與寫(上,下旬), 2013, 000(022):138-138,139.
[2]劉運之. 淺談小學生數學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 新課程研究:上旬, 2016(2):2.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小學數學“思動課堂”的深化研究》(編號:FJJKXB20—105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