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秋菊
摘要:當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引入和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進行介紹性教學,可以改變以往的課堂教學模式,將抽象、晦澀、復雜的化學式和理論知識以直觀、生動、具體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形成初中化學知識的培養與強化。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與探究積極性,促進了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本文,在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進行深入剖析的基礎上,著重分析并探討了將信息技術引入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教學策略,從而達到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互聯網資源;信息技術;初中化學;趣味教學
前言:
將信息技術引入到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具有積極的作用,它可以有效地改變傳統的化學教學方式,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轉變教師落后的教學理念,促使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豐富化學課堂的教學內容,將課堂還給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融入信息技術的化學課堂中進行思考和探究,強化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氛圍及教學形式,提高初中化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其次,利用計算機技術,使學生能夠在不受時空約束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進行多種途徑的化學學習,從而提高初中化學的教學效果。
一、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互聯網 + 教育”它是在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下,將網絡技術和教學領域結合起來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當今,信息技術已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在教育領域,一場顛覆式的信息化革命正在悄然進行。在當今信息時代,互聯網以其高效、快捷、方便的傳播方式,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扮演著不可取代的角色,在我國的教育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化學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視頻、實時視頻等多種網絡+的方式來講解知識,并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強他們的網絡溝通能力,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培養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的行為習慣。
二、化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策略探究
2.1改變觀念,提高互聯網資源使用意識。化學教師對信息資源使用的認識,直接影響著教師對信息資源的利用、積累和開發。傳統的化學課堂是以老師為核心的,沒有足夠的教學資源。中學化學教師要清楚地看到,信息化的教學資源是教學的有力支撐,它的優點是其它教學資源所不具備的,特別是信息資源的廣泛性和交互性,它可以打破教學的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增強課堂與真實的聯系,在培養學生的化學素養、實踐能力、創造力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2利用微課指引。微課教學不同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它更適合于實際的社會需求,更能適應初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和特點,從而使他們的學習熱情得到提升。微課教學有別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它沒有時空的局限,教師可以通過微課的形式,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功能,創造出適合教學內容的情景,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教學目的。
在化學九年級的“金屬化學性質”課程中,同學們可以透過觀看微課的錄像,更全面地理解和理解常用的金屬化學特性。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學習任務來指導學生如何使用視頻來熟悉課堂的內容。而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設置清晰的學習任務有助于學生清晰地理解課堂的教學過程,從而有助于學生構建起一個知識庫,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2.3利用慕課模式。教師在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中始終是教師的主導,而目前的教學模式提倡的是學生的自主性,教師要在課堂上“放養”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慕課”讓學生理解課本的內容和知識點,通過引入問題探究,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達到初中化學教學的啟發性,從而提高初中化學的教學質量。在初中化學課上,應盡量采用“全化學”的教學方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交流環境,從而增強他們的化學學習技能和學習能力。在化學課上,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預習,或者輪換,或者分工合作,形成“一課一班的教師”。教師要選擇相對容易的課目,幫助他們在“慕課”中做好準備,并在課上按照課本上的知識點進行講解,這樣在備課時就能更好地理解“慕課”和課堂教學。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并在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以提高學生的化學知識和學習能力。
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選擇一組同學,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預習,并通過課堂上的錄像來指導學生掌握這兩種元素的特性。在課堂之前,對自己班級或者同班的同學進行一次問卷調查,以了解他們所學科目的特點、難度、興趣、對某一科目的喜好是否與大學教師有關,從而了解他們最喜歡的科目和對每門科目的看法。把慕課資源和學生的思想有機地結合起來,豐富了課堂的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并能更好地描繪出他們所喜愛的學科。
2.4利用智慧教室。智能教室的建設是基于互聯網的,它與現代信息技術緊密聯系在一起。教師,尤其是傳統的老師,在資訊科技領域,因受環境限制,不能很好地掌握資訊科技前沿產品。要充分地適應“智慧教室”的新的教學環境,教師必須充分注意提高自己的能力。作為學生在人生最重要的階段,初中化學老師必須懂得“打鐵也要自己硬”的道理。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機遇,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使之與“智慧教室”接軌。只有對以上知識的運用和運用,教師才能更好地運用“智慧教室”。比如,在老師講授化學知識時,如果教學條件不能滿足老師的要求,則可以通過智能課堂系統的輔助設備向學生演示實驗過程,從而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在信息時代,初中化學教學不能一成不變,要主動創新,要從信息化時代的特征出發,把信息化的手段運用到中學化學教學中,把信息技術和化學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建立一個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學習環境,實現增強學生的學習思維、合作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教與學的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倪紅衛.初中化學教學中信息化資源的運用研究[J].名師在線,2016(10):
[2]柳真.信息技術在中小學化學學科中的應用 [j] 中國校外教育,2018(29):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