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瑾
摘要: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信息技術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世界。隨著互聯網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互聯網+”逐步成為現代社會的基本發展模式,互聯網的作用和意義日益突出,教育領域也越來越關注互聯網的推廣和應用。初中信息技術學科是與互聯網融合的前沿陣地,把互聯網技術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緊密結合,逐步讓學生形成互聯網思維,能有效運用互聯網技術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節奏,不畏懼科技的快速發展,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詞:初中信息;高效課堂;互聯網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大前提下,互聯網應用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教育改革緊跟時代發展不斷深化,“互聯網+教育”已成為目前教育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初中信息技術學科作為互聯網在教育領域中應用的排頭兵,實現“互聯網+初中信息技術”的創新和實踐勢在必行。
一、提高自身認識,適應時代潮流
首先,教育思想與時俱進。社會飛速發展,教育思想日新月異,核心素養教育思想、智能教育思想、公平教育思想、全球化教育思想不斷更新教師的教育理論。思想是教育行為的理論基礎,教師必須熟知這些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有效運用,在教學中發現切實可行的教學模式,使學校教育全方位服務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通過集中培訓、專家講座、各種教研活動和網絡資源等方式加強對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把握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要義,用實際行動去踐行符合時代需要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追求,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其次,品德修養不斷提升。教師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培育學生成長為一個有正確價值觀和身心健康的人。教師自己必須以身作則,熱愛祖國,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感;熱愛教育事業,為人師表,積極投身于教育改革,熱愛學生,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營造良好教學環境,激發學習興趣
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信息技術學科長期不受重視,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不足,上課遲到,講話,不帶課本,甚至借故逃課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對教師來講是一個重大挑戰,營造良好教學環境,激發學習興趣是比較好的解決途徑。初中學生好勝心強,希望自己的表現得到同學的贊許,教師在課堂設計時盡量貼合初中生的心理特點選擇內容與呈現方式。初中學生好奇心強,喜歡追求新鮮事物,在學習視頻的編輯時,把學生上課的表現錄制成視頻,通過編輯變成一段段有趣的故事,學生欣賞后很是驚奇,異口同聲地喊著要學習視頻編輯。通過創設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的課堂情境,每一節信息技術課都讓學生充滿期待,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除此之外,還可以結合初中生的生活實際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專注力,教師還可以把教學內容與簡單的小游戲相結合,讓學生在歡樂愉快的游戲中很快掌握了新技能,還進一步增進師生的感情。
三、豐富教學形式,提升思維能力
在以往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學模式相對較為單一,基本上是教師簡單講講,學生隨便做做,課堂效果差,使初中信息技術課形同虛設,失去了課程設置的最初意義。互聯網時代為信息技術課迎來了新的曙光,互聯網技術等都成為豐富教學形式的重要手段。第一,構建網絡學習平臺,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精神。教師為學生創建一個以年級為單位的網絡共享學習平臺,把本學期的內容分成不同版塊,每個版塊下有相關鏈接,發揮互聯網的實時性、資源多樣性優勢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生還可以把自己自學完成的作品發送到平臺,教師根據點贊的數量給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學習體會,這樣改變了以往單向授課模式,實現了師生、生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學生對信息課的熱情激增。第二,開設微課教學,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初中生愛動,注意力易分散,聽課三分鐘熱度。微課是伴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特點是短小精悍,內容完整,趣味性強,快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四、拓展課本內容,培養科學素養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有助于教師能夠方便快捷地獲取有效的教學資源和信息,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比如,無人機在氣象檢測、突發事件以及未來戰爭中的應用;遙感技術發展史和我國遙感技術發展現狀;還有機器人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給學生播放最新的科幻電影,感受信息技術在未來社會中的作用等。通過了解這些前沿技術,極大地激發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未來社會的自然科學研究者在具備高超的專業技術水平的同時還要有廣博的人文底蘊,教師要通過互聯網技術收集更多的人文教學資源展示給學生。
五、重視教學評價,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評價可以有效檢驗教學方式是否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教學內容是否符合時代要求等。所以重視評價環節,建立完善的評價流程是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的有效途徑。首先實現評價對象的多元化,可以是學生的自我評價,也可以是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和師生間相互評價,家長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平臺進行合理評價。其中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更加客觀,同學之間的思維方式相似,相處時間長,通過評價總結出的優秀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思路更容易被接受。其次確立靈活的評價標準,學生是否有進步或發展是衡量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標準。不能以學生記住多少課本知識為標準,而應該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更應該關注,學生能夠靈活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在學習中創新意識、合作精神、社會價值觀和民族自豪感不斷增強,有利于養成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
七、總結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推進了信息技術教學改革,將學生能夠運用信息技術進行交流與合作,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要學習最新教學思想,采取多樣化措施提升學生學習動力,培養綜合學習能力,優化教學評價,從而構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進而讓學生掌握更多科學技術知識,為今后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宋津.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語文課內外.2018,(2).254.
[2]馬麗.多媒體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7,(11).40.AA022FC1-DF4F-4474-93B5-E8A209DC7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