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莉
摘要: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原本性為核心內容,在幼兒天性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對此,在幼兒活動中重視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應用,并從開發(fā)本土音樂資源、開展律動訓練活動、豐富幼兒表演機會三個角度應用好奧爾夫音樂教學法。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幼兒天性;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音樂作為幼兒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幼兒的審美發(fā)展與健康成長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幼兒奧爾夫音樂教育中我發(fā)現(xiàn),看似調皮搗蛋的孩子,往往在音樂學習中有著更強的創(chuàng)造性,而規(guī)規(guī)矩矩的孩子,則表現(xiàn)力非常一般。這類現(xiàn)象充分表明釋放孩子的天性是幼兒音樂教育的必然要求。對此,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有著重要的價值,能夠促進幼兒天性的發(fā)展,增強幼兒音樂學習效果。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天性發(fā)展中的作用。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由德國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1931年創(chuàng)立,是目前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音樂教學法。原本性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核心,其他教學觀念均從原本性發(fā)展、派生而來。奧爾夫突破了從藝術教育或者審美教育的角度來看待音樂教育的藩籬,將音樂視作人與生俱來的一種狀態(tài),與舞蹈、語言等密切相關,是一種最原始、最接近自然的狀態(tài)。因此,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核心目標不在于教學生音樂,而是引導學生最大限度地釋放自身的音樂本能,讓學生在外部環(huán)境的誘導與刺激下,不斷去感受音樂的內在精神與趣味。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普及性以及開放性是奧爾夫音樂教學的基本特征,主張向全體兒童進行以即興發(fā)揮為主要形式的音樂教學,讓學生感受音樂實踐的樂趣。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天性發(fā)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培養(yǎng)完整的人為教育目標。奧爾夫批判了將音樂教育對象局限于具有音樂專長的少數(shù)學生的教學方法,從音樂教育的原本性出發(fā)凸顯了音樂教育的普及性,并嚴格地區(qū)分了教育音樂與音樂教育,將完整的人的培養(yǎng)作為音樂教育目標。其次,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遵循幼兒的天性。奧爾夫的原本性教育觀點將音樂學習視作兒童天性的釋放,認為音樂教學不在于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而是為學生更好地釋放天性提供媒介,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主張使學生從被動地音樂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橹鲃拥囊魳穮⑴c者,讓學生在開放性、普及性、即興性的音樂實踐中釋放自身的潛能。
我曾經執(zhí)教過一個孩子,我們暫且叫他小軼。在大家的眼中,他就是那個“沒規(guī)矩”“跳躍”“抓不住”的孩子。上課的時候經常“插嘴”;一激動就是到處跑;動作幅度過大,經常無意中與其他小伙伴產生肢體沖突。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在每次奧爾夫活動中都有超級亮眼的表現(xiàn)。在一次常規(guī)奧爾夫活動《我的枕頭》中,我請每個孩子拿著自己的枕頭,充分想象:我的枕頭能變成什么?意在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和想象能力。孩子們的想法比較多的是變成被子、包包、蝴蝶結等。小軼給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答案:風車、可裁剪的布、盾牌。他不僅想法新穎,還主動站在大家面前,自信、清晰地邊展示邊講解。
二、發(fā)揮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天性發(fā)展中作用的對策。
(一)開發(fā)本土音樂資源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有著很強的民族性,是源自德國音樂文化的教學法。因此,奧爾夫教學法在我國幼兒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必須經過一個本土化的改造,而開發(fā)本土音樂資源則是最為基礎的工作。民族音樂資源的開發(fā)在學前音樂教育資源,特別是素材性教育資源的豐富與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有效彌補當前學前音樂教育資源不足的困境,在豐富幼兒音樂學習視野的同時,著力推進園本音樂課程的建設。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資源,如兒歌、童謠、小調等作為開發(fā)的重點,讓幼兒在本土音樂氛圍中得到天性的發(fā)展。目前,我園在長期教學實踐中,老師們有意識側重于選擇更具中國特色的音樂,建立中國風曲庫22首(如《瀏陽河》《拔根蘆柴花》)、閩南風曲庫5首(如《天黑黑》)。
(二)開展律動訓練活動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聽力訓練、節(jié)奏訓練、律動訓練、語言學習、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為主要特點,認為音樂教學不在于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而是為學生更好地釋放天性提供媒介。因此,做好律動訓練活動就成為幼兒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以欣賞活動為例,長時間反復聽一首樂曲,很容易讓幼兒產生枯燥感,律動能夠將抽象的音樂概念、枯燥的技能訓練以及復雜的音樂原理轉化為生動、有趣的律動,從而化抽象為直觀,讓幼兒在聽覺、視覺、觸覺等各種感官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從而維持幼兒的訓練興趣。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采用自由律動法,引導幼兒跟著音樂節(jié)奏做出相應的肢體動作,如拍手、拍腿、跺腳等。同時幼兒的興趣集中時間相對較短,采取多層次、多手段的律動方式,以吸引幼兒興趣就顯得格外重要。在單一拍手、拍腿、跺腳的基礎上,將拍手換成與同伴拍手,單一行為轉變?yōu)榧w行為,增加了互動性,更增加了趣味性。還有類似于將道具,如“杯子舞”、古詩等“嫁接”到律動活動中,又是更深層次的能力提升。
(三)豐富幼兒表演機會
幼兒音樂教學的開展要重視舞臺表演,對幼兒而言,演出既是考察幼兒訓練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進一步強化訓練的有效方法。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高度注重幼兒的自我音樂表現(xiàn),主張讓幼兒在音樂表現(xiàn)中得到天性的釋放。因此,要著力豐富幼兒表演機會。教師可以實施練演結合的方法,先在區(qū)域范圍內開展表演,如班級集體表演,邀請幼兒觀摩,幫助幼兒積累舞臺表演經驗,克服臨場緊張心理。待訓練成熟后,則將表演場地從班級擴大到幼兒園、擴大到社區(qū),讓更多地人來檢驗幼兒音樂學習的效果。同時,也要重視比賽的作用。比賽是幼兒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要高度重視比賽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的作用,以各種類型的比賽來增強幼兒的音樂學習效果。
我園的“喵喵合唱團”就是基于奧爾夫教學法開展的幼兒社團。該社團就是在一次次的園部各類活動、校級大型演出中頻頻亮相,幼兒積累經驗、增加了自信。
三、結語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培養(yǎng)完整的人為目標,既遵循了幼兒的天性,又能促進幼兒天性的進一步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教學應用價值。因此,需要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內容、要求出發(fā),開展好幼兒音樂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張艷,張洋.論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啟蒙作用[J].通俗歌曲,2015(08):161-163
[2]李智、暢言.國外音樂教學法在學前教育音樂教學中的借鑒與應用[J].音樂時空,2015(13):154
[3]藤帝弦.達爾克羅茲、奧爾夫和柯達依三種音樂教學法的共性[J].人民音樂,2003(1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