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芳菲 余瑾 謝芹 劉春龍 古琨如 郝曼 許沁 何曉華



摘? 要:目的 探討作業治療學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及實踐效果。方法 根據作業治療學基礎知識點和崗位技能知識點的分類將作業治療學課程進行重構。對2018級156名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學生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結果 156名學生作業治療學課程總評成績為(82.11±7.56)分,小組操作展示成績(81.65±8.13)分,期末筆試成績(78.43±8.69)分;對教學十項評價指標滿意度為80.1%~91.7%。結論 作業治療學在線開放課程構建合理,教學效果滿意,值得高等院校借鑒和推廣。
關鍵詞:作業治療學;在線開放課程;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14-010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al effect of the online open course of Occupational Therapy.Methods Occupational therapeutics was reconstructed and divided into "basic knowledge points of occupational therapeutics" and "knowledge points of job skills". The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was implemented for 156 students majoring in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2018.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156 students was(82.11±7.56), the score of group operation demonstration was (81.65±8.13), and the score of final written test was (78.43±8.69). The satisfaction of ten teaching evaluation indexes is 85.3%~91.7%. Conclus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nline open course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is reasonable, the teaching effect is satisfactory, and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words: Occupational Therapy; online courses; blending learning
作業治療學是康復治療學的專業核心課程,也是立志從事康復醫學工作所必備的一門專業知識課。作業治療被研究證明是唯一可以減少入院率的治療[1],它通過使用日常活動的治療方式來治療功能障礙的患者,以幫助他們重建生活。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爆發,傳統課堂教學深受影響,為此教育部加大建設“金課”的在線遠程教育能力[2]。自2016年獲廣東省教育廳“康復醫學微課程網絡學習平臺”立項建設以來,團隊根據“金課”建設要求積極推進作業治療學在線開放課程的開發,并在2018級康復治療學專業的本科生中開展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預期效果頗佳。現匯報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2020年9月-2021年2月,選取廣州中醫藥大學2018級康復治療學專業156名本科生為研究對象,男48人,女108人;年齡20~22歲;所有研究對象對本研究內容均已知情同意。作業治療學[3]是專業必修課,共64學時(理論43學時,實踐21學時),4學分。課程網址http://8.135.113.155:9009/Account/LogOn。
(二)方法
1. 課程建設
(1)課程團隊建設
團隊成員共10人,其中博士7名,碩士3名;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4人;40~50歲3人,30~40歲7人。團隊中2人畢業于美國南加州大學作業治療學專業,1人畢業于美國林肯大學作業治療學專業,2人畢業于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專業,1人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專業,1人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與理療學專業,2人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專業,1人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團隊成員學緣結構涵蓋了現代康復與傳統康復,專業知識和信息技術,結構合理。
(2)課程設計與制作
首先,根據教學大綱和一線作業治療師的技能要求將課程知識點重新排列,分為作業治療學基礎知識點和崗位技能知識點兩大類,將原有的14章碎化成52個知識點。其次,以每個知識點為單元,構建與其匹配的教學資源,包括微課視頻、教學PPT、電子教材、學習拓展、練習測驗等[4],見表1。最后,作業治療學課程教學視頻由上海微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錄制以及后期加工;線上平臺的維護由廣州仟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3)混合式教學實施
參考相關教學方法[5-6],采取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課前感知學習-課堂深入學習-課后應用提升”的教學結構,組織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活動。作業治療學是一門講究與其他專業進行團隊協作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始終貫穿個性化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如圖1所示。a. 課前感知學習。通過教學平臺提供的海量學習資源,學生可開展個性化的學習。同時,通過設置附帶時間節點的預習測驗,可督促學習按時完成線上學習,老師亦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針對性地準備線下教學。b. 課堂深入學習。作業治療學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學科。在線下的授課中,教師更多側重于實操的演練,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包括預習測驗錯題分析、重難點的講解、教師示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角色扮演等,并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展示。c. 課后應用提升。第一,臨床案例學習。將臨床案例通過文字、視頻和圖片的方式發布到線上學習平臺,同學們用所學知識開展小組討論,并將答案發布到線上,老師答疑進一步鞏固知識應用。第二,社團實踐。由持康復治療師證的專業老師帶領學生定期在校內、外開展志愿活動,以鍛煉學生的實操能力,豐富診療經驗,提升職業素養。
2. 教學效果評價
(1)總評成績
總評成績主要由線上學習平臺成績、小組匯報展示成績和期末筆試成績三部分組成。線上學習平臺成績主要包括作業測驗成績、在線訪問時長、互動交流頻次。比例設置如下:總評成績=學習平臺成績(30%)+小組操作展示成績(30%)+期末筆試成績(40%)。
(2)問卷調查
課程結束后,對本校2018級康復治療學專業的本科生進行了線上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56份,回收15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描述,計數資料用頻數和百分率描述。
二、結果
(一)總評成績
根據課程考核評價方法,156名2018級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生的作業治療學總評成績為(82.11±7.56)分,小組操作展示成績為(81.65±8.13)分,期末筆試成績為(78.43±8.69)分,2名學生不及格,及格率為98.7%。高于2017級156名學生的總評成績(77.43±7.03)分,小組操作展示成績為(76.02±7.38)分,期末筆試成績為(70.61±6.32)分,9名學生不及格,及格率為94.2%。
(二)教學滿意度 (見表2)
三、討論
(一)作業治療學在線課程應用結果分析
根據期末筆試成績的結果發現,在授課教學和期末考卷難易程度一致的情況下,2018級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生比2017級的平均分值高出11.4%,且總評成績、小組實踐展示成績和及格率均有所提高。89.7%的學生對作業治療學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感到滿意。教學團隊安排專任教師輪值在線學習平臺,及時查閱和瀏覽學生的疑問,積極在討論區與學生互動并有效答疑,師生在線互動、生生在線互動反響頗佳,91.7%的學生對在線教師答疑效果滿意,84.6%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模式能更好地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二)作業治療學在線開放課程的設計和教學經驗
1. 培養職業能力,著重碎片化知識點設計
教學團隊深入一線作業治療師工作崗位進行調研,分析作業治療師的職業能力需求和工作任務,并根據課程標準,確立了作業治療學基礎知識點和崗位技能知識點兩大部分,配套呈現了相關的教學資源、視頻等學習材料。作業治療學基礎知識點包括了PEO模式、COPM模式、KAWA模式、MOHO模式、作業實踐的基礎、作業治療目標的確立、訪談的流程和步驟等21個知識點。崗位技能知識點包括了作業活動分析與調適、ADL訓練、腦卒中/脊髓損傷/腦癱/手外傷等各類疾病不同時期的評定和作業治療方法等31個知識點。理論知識點主要通過病案分析、重難點精講、圖片展示等方法開展設計,實操知識點以真實病人或標準化病人的臨床操作視頻來展現[7],以期滿足教師和學生身臨其境、能學輔教的需求。對于臨床的作業治療新技術,比如VR和體感游戲作業訓練,我們采用了醫院現場實拍技術,幫助同學們更深刻地認識和了解。
2. 改革教學模式,滿足個性化教學需求
自從建立了作業治療學在線學習課程,我們對2018級康復治療學專業本科生開展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結合了信息化的在線教學和以“學”為本的線下教學[8],學生通過網絡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可以通過學習平臺在線答疑,并凝練出難點線下指導。通過對學生在線學習時長的統計,我們發現2018級學生平均觀看時長為121.4分鐘,最長觀看時長為462.5分鐘,說明學生間存在較大的學情差異,部分學生喜歡挑選感興趣的視頻段落進行學習,較多學生對于重難點內容會反復觀看視頻。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平臺會自動記錄學生學過的課程和內容,并反饋小測情況。教師通過系統呈現的圖表,直觀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軌跡和學習評價,確定課堂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3. 改進評價方法,注重形成性評價和全面考核
本次教學改變了傳統課程以終末性評價為主的考核方式,注重形成性評價和全面考核。形成性評價是指對教學全過程的評價,注重學習的過程性、實用性和合作性,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9]。本門課程的考核由線上學習平臺成績、小組操作展示成績和期末筆試成績三部分組成。每一單元都有相應設有時間節點的線上預習材料、預習測驗和課后作業,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改變以往期末考試“臨時抱佛腳”的習慣。前期同學們對于形成性評價和混合式教學模式都感覺有點不適應,這時候就需要老師充分且反復對新的考核方式和教學模式進行解說,引導同學們逐步適應,漸入佳境。經過線上線下老師們長期的引導和耐心答疑,一個學期學習下來,同學們充分體會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感覺理論知識和實操知識都學得特別扎實,面對病人更有自信,改革后的教學模式獲得師生們一致好評。另外,小組匯報展示共有8次,充分發揮了“知識-技能-應用”[10]為主線的全面考核方式,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
(三)存在問題和改進建議
雖然在線開放課程有很多優勢,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仍發現一些問題,具體如下。
1. 高等院校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亟需提高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非常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來完成小組討論和學習任務。由于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很多學生習慣被動等待學習安排。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教師通過改進教學設計、拓展教學手段來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 教師需加速進行角色轉變
傳統的課程教學,教師主要負責“教”,但在線開放課程卻要求教師“能教、會學、會管”,這需要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信息化知識以滿足教學的變革,力求提供學生最符合前沿學術的參考答案,還要學會對不同自主學習能力水平的學生進行分類管理。
3. 線上教學需結合線下教學
線上課程知識點碎片化,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但無法滿足“個體多樣性”需求,這使得學生缺乏課程整體框架,難以形成完整的臨床康復思維,不利于學生的長久發展。只有將在線教學和傳統線下教學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善。
4. 改進在線開放課程工作量計算方法
構建在線開放課程需要占用教師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課程的答疑解惑、維護管理等都需要團隊的辛勤付出。如何提高教師使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積極性,合理地計算在線開放課程的教學工作量,是高等院校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四、結束語
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舉措[11]。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開展的在線教學,顛覆了傳統課堂教學的被動學習模式,全面推進信息化技術融入教學,普及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12]。線上“金課”的有效建設是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建設的基礎[13],必將成為未來教育的“新常態”[14]。在“互聯網+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們教師要積極轉化新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在線開放課程在教學中的優勢,熟練運用信息化教學技術,引領學生從傳承知識轉變為創新知識[15]。
參考文獻:
[1]Suzanne E. Holm, Kelly Nelson, Angela Patterson.Acute Care Practice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Roles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Physical Therapy in Early Rehabilitation[J].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20,30(3):240-248.
[2]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18年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工作的通知[EB/OL].(2018-07-24)[2020-05-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5664/s7209/s6872/2018681.html.
[3]胡軍.作業治療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
[4]馮金洲,傅培春,楊軍.對專業型臨床醫學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9,35(2):308-310.
[5]沈斌,陳進,于翠,等.基于中醫康復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探索[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10):73-75.
[6]黃晶晶.混合式教學在中職康復技術專業理療教學中的運用——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J].成才之路,2021(9):140-142.
[7]顏益紅,曾德昕,胡蓉.基于慕課平臺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基于慕課平臺的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康復評定技術》的開發與應用[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0,11(5):83-86.
[8]曾德昕,顏益紅.線上線下互動式慕課教學在高職康復評定技術教學中的實踐與體會[J].衛生職業教育,2019,37(16):65-67.
[9]王三會,曾德昕,顏益紅.線上線下互動式實訓慕課在康復評定技術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21):94-95.
[10]任凱,牟楊,葉陳.《運動治療技術》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133-134+141.
[11]溫小非,朱炯,仇培濤,等.高等教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共享研究及實踐[J].大學教育,2019(8):42-44.
[12]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13]羅自強,馮丹丹,向陽,等.高校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與應用——以中南大學《生理學》課程為例[J].生理學報,2020,72(6):707-715.
[14]劉燚,張輝蓉.高校線上教學調查研究[J].重慶高教研究,2020,8(5):66-78.
[15]王竹立.在線開放課程:內涵、模式、設計與建設——兼及智能時代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的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18,36(4):69-78.
基金項目: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高等教育研究專項課題“《作業治療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學習分析”(20GQN55);2020年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工作“作業治療學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應用和分析”(粵教高函(2020)20號);2019年廣州中醫藥大學“校級質量工程項目”(廣中醫校辦〔2019〕51號)
作者簡介:余芳菲(1989-),女,漢族,江西景德鎮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中西醫結合康復醫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