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明
摘要:語文教育在教育深入改革下,占據小學教育重要的地位,這是由于語文是教學開展的基礎,只有學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語文知識,才能推動其他學科教學的開展。目前,部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不足,使得學生學習質量得不到提升。為此,本文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從小學生視角出發,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語文是主要工具,同時語文也擔負著對傳統文化教育傳承的重要責任,所以,對小學學生語文能力與素質的培育也十分重要。語文課堂是學校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主要渠道,但唯有增強課堂的實效性,才能促進學校語文能力與素質的提高。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一)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足
現階段,部分中國語文老師在傳統課堂觀念的影響下,對課堂教學主體改革得并不徹底,還保持著填鴨式的課堂教學,老師整堂課都在講臺上不斷講述知識點,而學生則只能是被動復習,使得學生們漸漸沒有了復習的積極性。此外,由于傳統教學模式所說形成的課堂教學氣氛較為枯燥,學生們根本就無法集中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學之中,長此以往,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致就會降低,造成了小學語文在課堂教學的品質和效果相對低下。
(二)缺少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目前,一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存在單一性,通常由老師圍繞教材內容展開講授,或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關鍵知識點,這些方法不但加大了學生學習壓力,而且知識學習者也感受不到學習的快樂,久而久之,就很有可能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語言文字缺乏個人的看法,也無法培養教學趣味。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策略
(一)通過角色扮演,營造真實化情境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通過角色扮演法,為學生營造真實化的教學情境。利用角色扮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以往課堂教學中的不足,引導學生參與角色表演,可以讓學生體驗到人物表達情感的真實過程,以此來激發學生心中對語文學習的強烈欲望。比方說,在對二年級語文下冊的《亡羊補牢》展開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通過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扮演文中不同角色,讓學生正確認識到養羊人錯誤行為和觀念,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領悟課文的主旨內容,以便于更好的學習知識[1]。當學生完成角色扮演后再讓學生進行學習,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欲望予以充分調動,更好的啟迪學生的學習靈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找準出發點,便于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適當融入游戲,寓教于樂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偏小且生性愛玩,教師就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在教學中適當的融入游戲,讓小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匯總,進而自主的對語文知識加以創造。語文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應該以鋪設教學情境為前提,融入游戲為關鍵,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讓小學生自身的知性與情趣得以共生[2]。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游戲看起來學生是在玩,但在游戲的背后卻對應著教學目標,其目的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想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不應該讓教學活動或者是游戲單純地停留在表面,而是需要強調教學活動與游戲實施后得到的效果,進而將實際的教學目標落實在學生身上,學生通過游戲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以便于提高小學語文學習效率。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將信息技術合理的用于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突出語文課堂教學的靈活與真實。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打破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將現代信息技術合理應用到語文教學活動中,為學生營造媒體情境,拓展小學生的學習思維。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備課時可以在網絡中找到諸多教學素材,只要應用得當就可以為課堂教學加以輔助,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將枯燥的文字以音頻、圖像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可以給學習者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并給予學習者更直接的感受,進而引發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濃厚興趣,從而促進學習者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之中。譬如,對語文二年級下冊中《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時,老師便可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介紹沙漠、水土流失、森林破壞等的圖片及短片,讓學生的感受到保護森林和植樹的重要性。然后,教師可以播放一些鄧小平爺爺植樹的資料,最后教師深入地講解課文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夠培養學生保護環境意識,并具體落實到行為上。由此可見,通過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中廣泛運用多媒體,不但能夠培養小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還可以使他們提高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水平,從而實現他們的全面發展。
(四)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
目前,一些語文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無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語文教師應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得到較好的學習效果。為此,語文教師可以使用問題導向的方法,使學生在尋求問題回答的過程中學會思維方式和自主學習,從而提升學習質量[3]。例如,在對二年級語文下冊中《雷鋒叔叔,你在哪里》課程時,教師設計科學有效的問題,并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探討學習。設計的問題為“課文中雷鋒呈現怎樣的形象?為什么人們都要向雷鋒叔叔學習?”教師以問題引導學生探討課文內容,并總結出課文中人物的形象。然后教師在深入地講解課文,解答所有問題。學生在此教學方法中可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教育不斷改革的影響下,課堂教學中使用陳舊單一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教學要求,同時課堂實效性無法增強。為能夠增強我國中小語文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應改變課堂觀念并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如此就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創新能力,使語文課堂的實效性大幅增強,從而保證小語文課堂質量。
參考文獻
[1] 師鈺婷.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 學周刊,2021(8):125-126.
[2] 楊生祥. 關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 學周刊,2021,31(31):21-22.
[3] 曾健.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 語文課內外,2020(1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