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
摘要:本文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角度出發,圍繞新課程標準具體要求與深度學習、遷移相關理論,來切實談談如何有效培養初中生的學習遷移能力。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能力;操作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學習遷移是深度學習中的一項重要目標,其主要表現為學習者是否能夠通過有效的學習經歷來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應用。學習遷移能力并不是單純地復制知識,而是能否靈活地應用其解決實際問題,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一、實驗設計思路多元化
自主設計實驗并進行操作,整個過程無疑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各方面素養,也能夠使得整堂課的教學過程變得充滿生機。換言之,教師如果能夠從教學與實際學情兩個角度出發,為學生提供具體可操作的學習支架,學生在自主操作和思考的過程中便可以說實現了深度學習的價值,因為其真正地在探索實驗設計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同時,自己切實掌握到了具體的科學實驗方法,也充分了解到了實驗的基本過程。這從宏觀的認知角度上來看,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更多外界條件的束縛和限制,也更符合化學實驗的本質,實現二者之間的互動和充分融合,動態的學生主體賦予了靜態實驗活力,而實驗反之又為學生帶來了知識和技能。從實踐角度來看,學習的結果其實就是學生主體與實驗本身的作用過程,而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生獲得某一方面某種程度的提高,才意味著結果的有效。換言之,這也需要學生在自主設計實驗中對實驗的原理和準備有著充分的了解,在深入的分析基礎上,使具體操作過程變得流暢、熟練。當然,教材中給出的一些實驗方案不免與實際情況會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沖突,教師也應當指導學生去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操作,既避免實驗過程千篇一律,也能夠使學生獲得獨特的學習體驗。例如,在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時,教材要求通過大理石以及稀鹽酸來制作二氧化碳,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啟發式提問,引導其思考教材中給出的方案是否為最佳,你又是否又其他方法,第一時間調動學生的思維,跳出固有思維,以促進其自由發揮。
二、設計過程的容錯性
設計化學實驗方案需要足夠的時間,教師也應當在為學生提供充足時間的基礎上,充分了解到他們已存在或是可能產生的錯誤,挖掘其背后的原因,減少一些機械枯燥的講解,而是在實驗過程中多去指導點撥,讓學生銘記在心。同時,在自主的實驗操作中,學生的天性也能夠得以釋放,在大膽的嘗試中,使錯誤反而成為了一種教學資源,有效地指導著學生的深度學習。究其原因,學生受自身認知經驗和年齡特點等方面所限,很難能夠做到一次就成功,這也就意味著會有各種不同的錯誤出現,教師則應當將這些錯誤都看做是契機,充分利用其來幫助學生去更加正確且深刻地理解知識和方法。例如,在“酸堿鹽”教學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去了解酸與堿的中和反應及化學性質,對此,教師可以先提供三瓶無色的溶液,其中分別包含酸、堿、鹽,然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進行鑒別,不同的學生會有著不同的思維模式,思考問題的角度也會有所差異,因此最終所得出的結論也會各有不同,對此教師則應該盡量避免對標準答案的分析,允許學生走彎路,甚至走錯路,從而反將其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來用于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反思和學習,使其產生深刻的印象。
從學習支架理論角度來看,試誤可以說是主體性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試誤學習對于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著關鍵作用。對此,教師要充分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個體需求和選擇傾向,以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和價值的理念來幫助學生學會去獨立解決問題,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實現個體創新思維的突破和提高。
三、拓展型問題
新課改的不斷深化使得當前的課程教育在課堂的落實階段中都或多或少地產生了一些變化,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需要堅持學生的主體性,另一方面也要挖掘課程內容中的內涵,注重對于一些細節的解讀和分析。究其根本,實驗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更加深入、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同時形成相應的實際能力素養。因此,在學習能力的目標導向下,教師應當強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對問題的分析、思考和見解,在此基礎上還要為其提供更多自主設計和參與實驗的機會。例如,在“點燃蠟燭熄滅后的白煙能夠引燃蠟燭”這一實驗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思考白煙可能會具有怎樣的化學性質,其成分是什么?學生根據剛才的實驗和自身已有的認知經驗可以快速回答出第一個問題——“可燃性”,但第二個問題的答案就會出現分歧,而且信息較為雜亂。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明白化學反應后物質的可能性必須要從反應的實質,也就是反應物與生成物兩個角度來考慮,由此便可得出“石蠟”“氧氣”“水”“二氧化碳”這幾種物質,最終經過合理分析得出“是蠟燭焰心部位的石蠟蒸汽凝華所形成的白煙,也正因為焰心是石蠟汽化的部位,所以其溫度最低”的結論。
綜上,化學實驗教學設計需要從教材出發,充分結合實際學情,來引導學生在已有認知經驗的基礎上去進行知識建構,從而內化所用到的方法和技巧。其中還需要穿插交流互動來充實自主學習的過程。可以說,無論是實驗教學還是其他,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都需要教師為其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避免枯燥單一的講解,而是要盡可能地去釋放學生自身的天性,鼓勵其在大膽的探究實踐過程中,嘗試自主挖掘知識內在,獲得良好的學習思維習慣以及能力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祥榮,厲彥進.初中化學實驗教學如何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的研究[J].中華少年,2019(11):139.
[2]郭海強.基于“觀念建構”的初中化學實驗探究設計[J].理科考試研究,2019,26(08):49-52.
[3]王俊.對比分析法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理科考試研究,2019,26(0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