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依
摘要:在學校語文課教育過程中,由于作文是一項十分關鍵的環節,所以從相關方面對學生的訓練也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這樣,學校語文課老師就應改變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老師在學校語文寫作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面臨著許多問題,因此要求老師們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進。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問題;對策
引言:在新課程改革標準的大背景下,對學校語文寫作課程提出了更多的需求。老師在采取適當的教育舉措時,一方面是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是為了增強學習者對語言的熟悉程度。唯有如此,學習者的實力才得以增強。所以,在作文教育過程中,語文老師需要分析問題并找出具體的處理辦法,以此推動學生的有效復習。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1.寫作教學短效化、形式化
在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教學的短期效應和形式化現象。學生積累優美的詞匯,通過詞語、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沒有數量的積累,就無法實現新的突破。如果學生只進行簡單的學習而不循序漸進,他們很難真正掌握寫作方法。無法實現寫作教學學習的真正目的。此外,在學生完成他們的練習后,教師應該花大量的時間來幫助學生修改文章,指導學生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在現實生活中,教師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缺乏甚至直接忽視了寫作指導,難以達到教學目的,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興趣。他們認為寫作只是完成教師作業的一項繁重的作業,并不能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2.部分學生的漢語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寫作的過程中,由于能力的欠缺,他們無法通過詞語和句子的運用來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從而產生寫作上的恐懼感。因此,他們無法完全提高自己寫作能力,教師的教學也存在困難,很難實現突破。
3.部分小學生的作文會生搬硬套,缺乏真情實感
在寫作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難免會生搬硬套,無法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寫作的目的是通過使用特定的詞語和句子來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大多數學生在低年級階段就開始參與寫作過程。如果他們想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表達自己的感情,他們需要有一個更熟練的單詞和句子的掌握。但實際情況是,學生對詞匯的掌握程度有限,導致在表達情感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空洞的詞語和表達,這些詞語都是無意義的、難以理解的。這些都是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需要突破的教育難題。
4.興致不高
在老師引導學生進行作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小學階段的學生相對年幼,易被一些新鮮的事情所吸引,所以課堂上的學生往往保持著相對活潑的精神狀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假如我們老師還是沿襲以往的教學方式,只是局限于課堂,你會發現他們對學到的知識不感興趣。這種傳統教學方法的存在,只會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產生不愉快。
5.不重視經驗積累
學校在教學生作文的過程中,學生寫作能力始終停滯不前的原因之一便是,學校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不重視總結。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們只能讀而不能寫。盲目地告訴學生需要了解什么技能,以及怎樣學會語文知識早已形成了學校的固有教學模式。它也無法培養學生的語言水平,也不能讓學生在業余時間鍛煉。不重視對知識與材料的研究,只會逐步削弱學習者的創新能力,教學效果也達不到最初的教育目的。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考試與寫作水平總是處在相對較低的地位,很容易打動學生的心靈,從而減弱了他的主動性。所以,如果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不注意經驗積累,對他的作文成績是很不利的。
6.學生的寫作思路需要進一步拓展
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增強自己的感知,在寫作中找到突破點,改善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思維障礙,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對文章的靈活性和獨特性,從而不斷創新,完成寫作教學的真正目的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對策探討
1.調動學習者的寫作興趣
在引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做到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發現學生的難點。通過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案,并以此調動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真正地加入到教學活動之中。也因此對學生而言,學好任何一個課程都必須基于興趣,如此學生才能體會到這門課程的吸引力。比如:在課堂教學上,當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自己的精彩思想時,單純的寫作文就很難引發學生的興趣。在這種時期,教師們可舉辦一些文字知識競賽,使學生從活動中發現文學興趣,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文字的魅力。而活動的舉辦則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為學生今后的作文積累素材。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1]。
2.激發學生的思維
在引導學生寫作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感興趣,還要教給學生一些寫作技巧,讓學生獨立思考。只有當小學生們養成了自主思想的正確習慣,小學生的邏輯思維才能受到正確教育。而隨著時光的推移,學生會也更容易喜歡寫作文。他們的思想也更加活潑。鑒于孩子的年齡特征以及非常活躍的個性,老師可以在課堂開展一些小活動,從而非常成功地鍛煉了孩子的邏輯思維。比如:老師可以在上課時,指導學生向自己的動物朋友們學習。而老師則完全可以用幾個短篇故事的形式,來為孩子們揭露本課寫作的內容。在這種時刻,可以讓同學們想象一下自己的動物朋友們的特點。教師引導學生開闊視野,在思考的過程中鍛煉思維。
3.引導學生積累材料
在課堂教學上,語文課本的教學內容比較有限。在作文教學活動中,老師常常會運用課本中的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學生們所寫的知識點內容基本是一樣的,但是老師們需要適當拓展一些課外材料。豐富知識點,以有助于學生更有效地累積經歷,分享所學知識點的感受。在這種時期,老師會發現每個人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寫作風格,當然也會有差異。學生們將在作文中,寫下他們最美麗的句子。隨著時間的增長,這些經驗將為學生們今后的寫作打下基礎。
結論:綜上所述,通過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單詞和句子,并通過開展課外活動,學生可以有更多的作文材料。只有積累了足夠的知識,才能更好地運用知識,完成寫作過程,從而使文章具有真實的情感,達到寫作教育的真正目的,開啟寫作教育的突破口,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孫麗娟.談小學作文寫作中的技巧及運用 [J].語文學刊, 2012, ( 18) : 94.131.
[2]楊文娟.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現狀和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 理論版) ,2010, ( 10) : 92 -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