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武
摘要:在當前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越來越深入地影響著人們學習與生活,可以用信息化技術有效地解決非常多的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同時小學階段的學生正好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這就需要學校與教師重視對于信息化技術的教學。因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生活常識,通過將生活化的教學元素有效地融入到信息化教學課堂中,改變以往傳統信息化教學技術中的弊端,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產生積極探究的學習意愿,從而有效提升學生在信息技術層面的整體素養。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在當前新課改深化實施的環境下,傳統填鴨式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已經落后,無法充分適應當前的信息化時代變革,這就需要教師積極進行改進與優化,利用當前流行的生活化教學理念,以及日常生活中越發豐富的信息化場景,積極地進行教學上的實踐與探討。教師通過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信息化應用場景,結合新課標的教學指導要求,將其有效地融入到教學體系中,形成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學情景,從而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常識,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學習樂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到的信息化技術應用生活實踐中。
一、生活化教學在小學信息技術中的重要意義
小學時期的學生由于自身的年齡限制,導致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有時無法充分理解信息化課堂的教學內容,同時由于學生自身的生活閱歷等局限性,過分抽象復雜,或是學生之前未了解的事物,往往表現出較差的理解能力。這時教師就可以積極地引入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常識,有效降低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難度。在面對自身熟悉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中,學生往往也會表現出良好的學習熱情,有效強化了班級內部學生在課堂的活躍程度。改變了以往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內容的刻板認識,充分了解到信息化技術如何高效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學生對于信息技術課堂的重視程度,進而有效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小學信息技術的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篩選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材內容中包含有非常多的知識,教師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時,首先應該深入探究課本教材中的內容與主題,還需結合班級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等,精心篩選出適宜的生活化相關教學內容,提高生活化教學課堂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同時也更好地融入信息技術的教學特點。例如,當教師向學生講解《認識計算機》的教學內容時,其中需要讓學生了解到計算機的軟硬件組成部分,了解計算機系統的各個主要構成,理解計算機中常見的容量單位,以及正確單位間的換算。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仔細觀看,并引入生活化的舉例,將復雜抽象的計算機理論知識轉變得簡單易懂。
(二)開展生活化教學實踐
當前信息技術越來越多深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聯系。但是學生對于生活中常見的信息化技術背后的理論知識,卻未有充分詳細地了解。這就需要教師積極的改進當前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學實踐。提升學生對于信息化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之間的轉化能力,從而可以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例如,當教師向學生教授《操作計算機》的教學內容時,由于學生都是剛剛接觸計算機,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如何正確的運用,掌握基礎的操作能力。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場景推按等方式,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一起動手操作。同時實踐的形式,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與探索,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自信心。
(三)制定生活化教學評價
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發現良好的教學評價對于學生有著明顯的激勵作用。因此,教師必須重視的教學評價方法,改變以往傳統單一的教學評價方式,引入生活化的教學評價,充分考察學生的具體學情,如日常表現出的學習能力等,進行綜合科學的教學評價。這時教師就將教學評價用生活化的語言表示出來,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到自身在學習中的問題,激勵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意識,提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專注度,幫助學生快速高效的提高自身信息技術素養。例如,當教師在教授學生《認識Windows》教學內容時候,由于窗口系統是學生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基礎,是計算機探究之旅的開端。教師需要積極的利用生活化的教學評價,引導學生積極動腦與動手,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興趣,從而幫助學生逐步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等各方面的限制,導致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這就需要教師重視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施,通過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在生活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實踐能力。從而有效的實現學習與應用的相互促進,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信息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林琳.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1(15):2.
[2]張燕嬌.走生活之道,提信息素養——小學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新教師,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