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燕
關鍵詞:“互聯網+” 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正文:國家的倡導以及近幾年疫情的形勢嚴峻,意味著“互聯網+教育”不但得到政府的認可,并且將作為教育部的工作重點被大力推進。在互聯網蓬勃發展的這十年間,教學活動中技術做出的貢獻我們大家都能看到。將來,伴隨著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將對傳統教育提出更大的挑戰。本文將對“互聯網+”時代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新模式進行探究。
一、充分利用互聯網,巧妙設定場景
互聯網發展的大勢勢不可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要緊緊抓住互聯網發展的契機,歷史創新教育模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性格與心態,因人而異,巧妙設定情境,讓學生切身實地融入那個場景,在特定的教學場景中學習到語文知識。不但可以吸引學生們,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能力。
比如小學語文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的《花鐘》,教師在這一刻的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示花鐘,讓學生們真真切切地看到花鐘是什么樣子的。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告訴學生花鐘就是用花朵做的鐘,或者說花鐘就是每種花開放的特定時間,那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運用互聯網,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花鐘”既不是單一的花,也不是單一的鐘。教師們單純的講課無法吸引到學生們,學生也很難理解課文中的道理。但如果教師作用多媒體和網絡,讓學生觀看“花鐘”的紀錄片、影片,那教學質量就會大大提升。不僅能讓學生體會到大自然的神奇,也會發散學生們的思維,豐富學生們的想象力。
二、加強互聯網+教育創新教學的策略
2.1線下教育與線上學習深度融合
教師們要利用“互聯網+”教學的優勢,即“互聯網+”便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教師線下進行教學活動,而學生們可以線下聽講線上學習。線上的教育資源是無比豐富的,因此學生們可以在課外時間充分利用線上的教育資源進行學習。線下教育時,由于學生們性格的不同,教師可能無法完全顧及到每一個人,甚至是有些同學不敢問問題,這時,互聯網+教學就發揮了作用。學生們不僅可以線上詢問老師問題,老師們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情況,沒有面對面的那種緊張,可以進一步拉進老師與學生們之間的距離。而學生們也同樣可以在互聯網上進行交流,不但能夠增進友誼,也能共同進步。
比如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八課《蝴蝶的家》的教學中,可以布置給學生們一個任務,讓學生們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利用互聯網查找一些和蝴蝶的家有關的信息,并在上課的時候進行交流學習。這不但充分利用了學生們的獵奇心理,也充分利用了互聯網上豐富的資源,使得教師線下教育與學生線上學習深度融合。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愛上語文,從而真正提高學生們的語文水平。此外,教師們也可以在線下的教學活動中使用課件,課件上添加一些有趣的圖案和互動小游戲,也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2.2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與內容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們無非就是照本宣科,讓學生們讀一讀,寫一寫,背一背,這種教學模式不但會降低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也不利于教學水平與質量的提升。語文的學習不單單是字詞句的讀寫背,語文中蘊含著人生的大道理,凝結著千百年來先賢的智慧,因此教師們要積極創新教學模式與內容,讓學生對語文有學習的欲望。
比如在進行小學語文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北京的春節》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們播放和北京春節有關的視頻,讓學生們充分了解北京春節的習俗。同時,教師們可以利用多媒體搜索與中國其他地區、民族春節相關的信息,讓學生們對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春節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認識,這不但可以拓寬學生們的知識面和視野,也能在鮮明的對比中加深學生們對北京春節的印象。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教師們不能只是一味地教學,還要轉變教學思維,進行自我的革新,這樣“互聯網+教學”的優勢才得以充分發揮。教師們要靈活運用互聯網,將難以理解的問題簡單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用科技將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地教授給學生。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新興科學技術使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生動有趣,使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推動了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互聯網+”,巧妙設定場景,創新教學模式與內容,推動教育更加普遍化、大眾化,促進學生們之間的交流互動,讓教學成果更加顯著,學生學習興趣更加高漲,邁向教育強國的步伐更加堅實。
參考文獻
[1]余勝泉.“互聯網+”時代的未來教育[J].人民教育,2018,(1).
[2]劉洪蕾.淺談“互聯網+教育”時代下教育信息化的教學新模式[J].新課程,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