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其豐富、深厚的文化內涵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諸多寶貴資源,有著鮮明的思政教育價值和功能。高校思政教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主要媒介,亦是弘揚傳統文化精神和內涵的主陣地。高校學生在社會多元文化及思想的沖擊下,產生了忽略傳統文化弘揚和傳承的問題。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不僅是創新高校思政教育的迫切需求,亦是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現實需求,對傳統文化發展和思政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思政教育;有機結合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無論是發展廣度還是發展深度均獲得廣泛認同。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作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構成內容,是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及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路徑,亦是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關鍵性內容。我國高等院校在弘揚和繼承傳統文化層面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其設置的教育內容觸及諸多文化板塊,不僅是思政教育的理論源泉,亦是德育工作的外延。明確思政教育和傳統文化融合的重要性及發展困境,持續強化思政教育的親和力、針對性與有效性,讓學生在優質的教育環境中接受教育,此種潛移默化的教育環境和模式對優化高校思政教育有著現實意義。
一、中國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有機結合的重要性
高校思政教育有著鮮明的文化屬性,在教育過程中需依托于文化進行。中國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是針對高校思政教育現存問題,積極探究教育改革路徑,提升教育質量和成效的最佳選擇。崇尚道德,注重道德教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特征。中國被稱之為禮儀之邦,思想品德與道德禮儀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我國傳統文化中蘊藏諸多與道德禮儀相關的內容,而這些內容呈現的人文精神與價值理念等使我國文化體現出特有的文化個性。現如今,西方文化對我國文化的沖擊日益嚴重,中國文化個性逐漸喪失,而且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持續推進,西方商業文化對我國社會公眾產生諸多影響,特別是在現代大學生群體中,因此導致中國社會國民性缺失現象越來越明顯。要想真正扭轉此局面,應當立足于傳統文化,做好學校思政教育工作,以社會精英為基準來鞏固傳統文化個性,這是保留中國傳統文化的最佳路徑。故此,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大學生思政教育有機融合,是繼承與弘揚我國傳統文化的現實需求。
二、中國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有機結合的困境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西方國家思想及意識形態借助網絡逐漸滲透,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大學生們對于本土傳統文化了解和認知越發淺顯。多數學生由于過度追求西方文化而忽略本土傳統文化的積淀。現階段,我國社會正處在快速發展進程中,社會各領域對于大學生個體業務能力較為重視,導致學生們越發關注個體應用型知識的掌握,忽略文化意識和素養的提高,且部分學生對于傳統文化所具備的時代價值缺乏正確認知,認為傳統文化已經脫離現代社會,無論對自身還是社會發展均無實際意義。由此可見,當前部分大學生在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層面缺乏自覺性,導致教師將傳統文化元素引進思政教育中時,時常出現學生難以理解和消化的現象。
近些年,在黨中央及國家的重視下,傳統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已經取得明顯效果。然而從整體上而言,傳統文化和思政教育尚未實現充分銜接。一方面,思政教材文本中對于傳統文化的運用缺乏創新性。另一方面,部分教師在利用傳統文化開展思政教育活動時,往往難以深度理解與認知其內涵,以及考察階級立場與時代背景等相關因素,只是機械化地應用部分有關語句。此種機械化的結合,勢必無法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對于高校思政教育的積極作用。
教師在教育活動開展過程中不僅是協調者和引導者,更是學生群體健康發展的引領者,所以國家與社會均對教師思想道德及職業道德水平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部分教師個體傳統文化素養水平難以促進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導致難以有效調動學生傳統文化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掌握不足。
而思政課堂作為教師實施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重要陣地,一直以來,因為深受應試教育體制束縛,在教育模式層面,多數教師普遍采取機械化知識灌輸教學法,教育手段陳舊單一,創新性不足。在于教師文化素養、教育能力亟待提升與學生群體對于傳統文化知識學習需求不斷提高之間存在矛盾。所以,教師隊伍文化素養與思政教育最終效果正相關,一支高水平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深化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的核心所在。
三、中國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有機結合的策略
若想促進中國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教師應以傳統文化價值認同為著眼點,讓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從以往被動學習向自覺傳承弘揚方向轉變,切實強化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心理認同。基于這一思政教育目標,教師應借助實證案例分析法,以馬克思理論和實踐指導等內容為基準,引領大學生正確認知傳統文化特征和優勢,明確文化自信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在思政教育改革創新中,教師應堅持循序漸進的教育原則,貫徹落實教育服務精神,基于當前大學生學習訴求和思想特征,以傳統文化教育為導向,以思政理論課為基準,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認同理念,基于文化自信視角,正確理解和認知傳統文化,進而形成堅定的文化精神。思政課堂教育過程作為師生雙向交互的過程,若想實現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必須完善思政課程設置,更新并豐富教材文本,把傳統文化視作思政教育工作進課堂、教材與學生頭腦的關鍵內容。
作者簡介:甘玉潔,女,漢,四川南充人,本科,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