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江麗
摘要:在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廣泛背景下,作為一門具有嚴密的邏輯性的基礎學科,數學在課程改革中被賦予培養學生理性思維和數學能力的重任。因此,數學教師應立足于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完善教學目標、優化教學路徑,促使學生在高效學習中完成數學知識的建構,并實現數學能力和思維品質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引言
初中數學的內容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理性認知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進行課堂教學,不但無法有效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相關知識,而且對學生數學素養的提升也有較大的制約作用。因此在新課改推行的背景下,優化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模式,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就成了當前數學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1]。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引導下,將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一、樹立合理有效的教學目標
合理而有效的教學目標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對教學目標缺乏深層次思考是當前數學教師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新課改理念加持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應秉持從目標的似有若無,逐步走向核心統領的教學原則,促進“教—學—評”一致化,牢牢抓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從學情、課標、學材三個方面出發,制定教學目標;使教與學能夠按照目標引導的方向發展,從而確保課堂教學目標步步有落實,教學設計環環有深度[2]。
例如,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時,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從教學目標入手。一方面,教師應根據學情和課程標準,精心設計教學目標,可通過以下三個維度來展開。其一是引入豐富的實例,從算式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引導學生構建現實生活中的有效數學模型;其二是引導學生運用等式的基本性質,掌握歸納移項法則,經歷解方程的一般步驟;其三是要引導學生運用方程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以此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另一方面,要在目標的引導下進行合理的教學設計和教學評價,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自主制定“小目標”,并對學生一個個的“小目標”進行合理的評價,以保證學生一步一個腳印,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二、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既可以豐富數學學科教育教學的形式,又可以對課堂教學的過程進行輔助。除此之外,網絡中包含的視頻、音頻以及圖片的資源,也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數學學科知識,對教育教學的進度起到推進的作用。
例如,在進行“二次函數”的相關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要求學生掌握不同變量對函數圖像所造成的影響。但是,在此過程中,若想要保持函數圖像的準確程度,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師就要花費相對較多的時間確定圖像的點,且這個圖像又會因為其中一個點的變化而發生一系列的改變。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功能,合理地利用幾何畫板,向學生呈現整個圖像以及在圖像中各點的變動下,函數圖像所發生的一系列的變化。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增強數學學科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可以讓學生理解函數圖像,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將這些知識進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使其可以成為自己的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并能夠在未來的學習中做到對這些知識活學活用,從而進一步提升自己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三、創設情境,強化教學效果
初中數學知識具有極強的抽象性、邏輯性、應用性,對初中學生的要求相對比較高。但初中階段的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水平比較低。面對這一現狀,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初中數學教師在構建高效課堂時必須要科學創設教學情境,引領學生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中充分感知和體驗,理解數學知識,并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軸對稱與軸對稱圖形”教學中,教師就可結合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蝴蝶、風箏、剪紙等,指導學生對其進行觀察,隨機提出問題“這些圖形之間有什么共同點?”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使得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好地進入到新知識學習中,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真正實現了高效課堂的構建。
四、展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理論最初起源于孔子的教育思想,該理念強調教師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手段。從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可以發現,有些學生在學習時只需要教師簡單的指點便可以快速掌握知識點,也存在部分學生不管教師怎樣努力教學都難以掌握的現象。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教師可以了解到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教師應當針對學生所表現出的差異展開因材施教,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整體的教學效率。學生之間差異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影響所導致的,包括智力、遺傳、環境等,而學生所表現出的各種差異教師無法改變,只有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才能夠解決。因材施教是讓教師針對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如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將教育的重點放在基礎知識上,在學生對基礎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逐漸加大學習難度,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除此之外,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還應當給予學生適當地的鼓勵,幫助他們逐漸樹立學習信心,在擁有了學習信心后,學生的數學綜合水平也會自然得到提升。在課堂上,教師還應針對學生的差異引導他們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數學。
結束語
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學生在數學課上的學習質量與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因此教師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思維,讓自己的課堂與時代緊密結合在一起。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接受能力,讓學生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保持學習數學的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此外,形象生動的教學方式也能夠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為學生打開一扇更加便捷的學習之門。
參考文獻
[1]邱勇.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幾點策略[J].讀寫算,2020(32):169+171.
[2]方秀全.淺談如何有效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當代家庭教育,2020(3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