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光華
摘要:問題是師生進行對話交流的切口,提問是教學的基本方式與主要策略。問題人人會提,各有竅門,不同的提問起著不同的教學效果。優效教學需要優質問題與優效提問,睿智的教師應精于問題的設計與提出,用提問叩開學生思維大門,用問題為教學提質增效。基于此,下文將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展開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實踐策略
1 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作用分析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進行提問,主要有以下幾點積極作用:活躍課堂氛圍、激活學生思維、深化課堂教學。首先就活躍課堂氛圍來說,提問有多種形式,無論是以教師為主還是以學生為主,無論是以教材為中心還是融入生活元素,師生、生生都可以在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進行互動。這種互動能夠讓課堂氛圍不再沉悶、更加活躍。其次,就激活學生的思維來說,只要有問題存在,他們就要對相關內容展開思考,這就是一個活躍思維的過程,可以提高他們思考數學知識的能力。而伴隨著課堂氛圍的優化和數學思維的逐漸活動,在積極參與中深入思考數學問題,他們的學習質量更好,“深化課堂教學”的教育目標也就能夠輕松實現。
2 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的實踐分析
2.1 設計開放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差異,并結合學生的差異展開教學,才能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可以在教學新知識時,設計開放性的探究問題,并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長與個性進行探究,這樣可以提升學生解答問題的積極性,并展現學生的個性,同時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長方形周長”前,就可以向學生展示長方形,并提問:“什么是周長?可以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這樣就可以向學生提出開放性的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進行計算,以此為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空間。在教學時,教師可以重復問題,并鼓勵學生講述不同的計算思路,同時讓學生在投影儀下示范,以此給予學生展示探究成果的機會。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快速、有效的計算方式。教師這樣教學,可以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2.2 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
數學課堂最好采取情境式提問,將問題融入情境之中,使抽象的數學問題變為形象的情境問題。如問學生“5減2等于幾?”這樣提問顯得太抽象直白,可以設計成這樣的情境問題:“樹上有5只鳥,飛走了2只,還有幾只?”具體生動的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興趣,還有助于學生感性認知,誘發思考,深化理解。在情境式提問時,我們除了可以直接口頭講述,還可以借助圖形配合描述,甚至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手段,以圖文并茂、動靜結合方式呈現問題,以增強場景的形象性與生動性,提高學生的感知體驗效果,豐富學生的表象,增強學生的直觀思維,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例如,“理解負數的意義”是《認識負數》一課的重點,而負數概念又特別抽象,如果直接問學生什么是負數,他們是很難回答出來的,即便教師把這個概念的含義說給學生聽,他們也難以理解。為此,我在教學中創設了一個“六城市氣溫”情境,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引導學生觀察場景圖,讀取溫度計,說說各地氣溫情況,接著提出“從圖中溫度表示法中你有什么發現”的問題。基于生活情境提出的問題,有效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學生有了充分的感性認知,思考有了依托,“零上”“零下”這一對相反意義的量,讓學生從形象到抽象,較好地理解了負數的含義。
2.3 提問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課堂提問必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課堂提問來說更高的要求是學生自己提出疑問,自己發掘問題。教師在設疑時應設法讓學生在疑的基礎上再生疑,然后鼓勵、引導他們去質疑、解疑,從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分數的大小比較”一課中,教師出示了媽媽和小胖吃蛋糕的主題圖后,教師提問:“媽媽吃了個蛋糕,小胖吃了個蛋糕,看到兩個分數,你有什么想問的嗎?”學生根據主題圖,想知道:“誰吃得多?怎么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在主題圖的直觀比較下,學生很快能比較出這兩個同分母分數的大小,同時歸納出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這時教師提問:“這兩個同分母的分數大小會比較,那么其他同分母的分數是不是都是這樣比的呢?”學生再次生疑,通過自主設計兩個分母相同的分數,猜想比較結果,并對自己所創造的學習材料進行研究。最后,通過學生探究,總結出了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
2.4 明確生生能力差異,及時落實分層提問
除學生主體地位是否得到了足夠的尊重在影響著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效果之外,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是否關注了學生能力差異也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課堂學習有效性,越是在考慮生生差異基礎上設計更適合他們的數學問題,越能有效發揮提問的積極作用。反之,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與學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解題能力之間的差距過大,學生就無法展開有效思考并準確回答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其后續發展是大為不利的。這便意味著,在小學課堂上借助提問手段引導學生學習,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存在的能力差異展開分析,并根據他們暴露出來的思維、能力等不同設計分層次的問題。這樣一來,面對教師的提問,學生可以靈活選擇自己能夠有效思考并準確回答的問題與教師進行學習互動,他們的知識探究積極性更高漲,學習效果也就更好。尤其是在這種模式下,對于學生選擇的屬于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還可以提供差異化指導,這也是保障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提問既是一門學問,又是一種藝術。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出適合學生的問題。抓住數學教材中知識的重點、難點,合理設計問題的難度,考慮不同層次學生接受能力有差異的基礎上,注意提問分析思考的特點,綜合性展開數學教學工作。唯有這樣,才能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質量,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唐慧君.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2,8(06):196-198.DOI:10.16681/j.cnki.wcqe.202206062.
[2]高鳳英.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策略探尋[J].新課程導學,2022(06):16-18.
[3]李沁怡.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策略研究[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01):191-193.